- +1
【社論】讓縣中強起來,事關城鄉教育公平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擴資源、強保障、提質量、優生態、促融通”五大任務為牽引,明確“顯著擴大農村地區學生接受優質普通高中教育機會”的目標,對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縣中占據著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有近60%的普通高中學生在縣中就讀,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縣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縣中辦得好不好,不僅關系千萬學子尤其是農村學子的成長成才,更關系縣域基礎教育生態的重塑。
近年來,所謂“縣中塌陷”的問題牽動人心。相當數量的縣中因校舍陳舊、設備老化難以承載教學需求,當骨干教師因待遇差距、發展空間受限流向城市,當優質生源被跨區域“掐尖”抽離,縣域教育的“造血功能”便逐漸弱化。
此次《行動計劃》直擊痛點:教育資源擴容行動推動存量挖潛與增量供給,新建擴建一批高中,讓更多孩子“有學上”;辦學條件改善行動錨定標準化建設,補齊教室、實驗室、運動場地等硬件短板,讓“上好學”有了基礎支撐;教師隊伍提升行動打出“組合拳”——緊缺學科教師定向補充、“優師計劃”向縣中傾斜、職稱評聘待遇向一線傾斜、書記校長“選優配強”,劍指師資流失的核心矛盾。這些舉措既立足當下補短板,更著眼長遠強根基,讓縣中振興有了清晰的“路線圖”。
還要看到的是,縣域高中的發展還必須跳出縣域來看,將它放在更廣闊的場域中來求解。比如,縣中所面臨的優秀生源流失問題,就源于縣域之間無序爭搶生源。規范跨區招生,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就需要跳出縣域,從省域層面加大治理規范力度,營造縣中健康發展的教育生態。
再比如,當下,不少地區和學校正在從嚴落實“雙休日”制度,禁止假期補課。但這些舉措也引發了社會不同層面的擔心和顧慮。規范辦學行為,顯然也需要跳出一地一校的局限,強化省級統籌。
《行動計劃》要求“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時間,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集中上課補課或組織測評”“省、市建立監測制度,加大違規行為問責力度”。這些舉措直擊痛點,將為改變縣中存在的在校學習時間過長,雙休日、節假日違規補課等問題、呵護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掃除障礙、凝聚共識。
讓縣中真正強起來、優起來,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的必答題。縮小城鄉普通高中發展差距,讓廣大鄉村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守好教育公平的底線,就是對社會公平的有力支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