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身上有痣要不要點?有這幾個特點的要小心
原創 騰訊醫典
人生在世,誰沒幾顆痣傍身?
“美人痣”“富貴痣”“朱砂痣”……聽上去文藝又浪漫。
但如果你擁有一顆“相貌不凡”的痣,我勸你醒醒:
沒準它就和險惡的皮膚癌“勾搭”上了!

61歲的譚伯,5年前無意中發現左腳拇趾外側長出了一顆黑痣,約莫一角硬幣大小(直徑約1.5厘米)。
這個痣不痛不癢,譚伯也沒在意,閑來無事還用手指和指甲刀把那黑痣刮一刮。
不料黑痣不斷蔓延,后來甚至有“李子”那么大,還潰爛流血,他這才慌了神。

(來源:中新網湖北)
去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得了一種叫做“黑色素瘤”的皮膚癌。
這種皮膚癌不常見,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我國大約每10萬人中有0.9例[1],不過它的發病率從2007年到2017年呈上升趨勢[1],而且致死率高[2]。
醫生說,大多數黑色素瘤的發生,是由于痣受到反復的摩擦和損傷等而惡變,譚伯常用手指和指甲刀刮痣犯了大忌!
為了最大限度避免癌細胞轉移,譚伯不得已做了左足拇趾截斷術。如果他早點知道痣和黑色素瘤的關系,悲劇也許可以避免。


黑色素瘤,多數起源于皮膚上含有黑色素細胞形成的痣、胎記或色素斑,是一種生長失控的黑色素細胞,惡變后成為惡性腫瘤。
普通痣一般不會發展成黑色素瘤。
在我國,皮膚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嚴重的日光曬傷史、皮膚癌病史、肢端皮膚有色素痣和慢性炎癥等群體。
黑色素瘤發生還和很多不恰當的黑痣處理方法有關,如鹽腌、切割、針挑、繩勒等[3]。
如果擔心自己的痣是不是有風險,可以先做一個自我檢查,看看它有沒有以下“ABCDE”這5種特征[3]。
A:不對稱(asymmetry)
痣的一半與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結構的不對稱以及色素的不對稱),這是危險信號之一。

B: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
黑色素瘤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樣具有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輪廓。

C:顏色改變(color variation)
正常痣通常為單色,而黑色素瘤則擁有五彩斑斕的黑,呈現褐、棕、棕黑、藍、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種不同顏色。

D:直徑超過5~6毫米(diameter)
5~6毫米是個分界線,直徑超出這個范圍的痣,或短期內明顯長大的痣都要引起警惕;
黑色素瘤一半比普通痣大,任何直徑大于1厘米的痣都需要進行活檢評估。

譚伯的痣都超出警戒線3倍了,卻一直不去看醫生,也是心大……
E:隆起(elevation)
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此外,發癢、按壓疼痛的黑痣也要特別注意,這些也可能是痣惡變的一種表現。

1. 先天性巨痣
這種從娘胎里帶來的痣,通常面積很大,有5%~10%的可能發展成為黑色素瘤,發病形式可能是局部發生惡變[4]。
因為痣太大、太深,手法高明的外科醫生也難以切除。
2. 發育不良痣
有些人會長有“外形怪異”的痣,直徑至少5 毫米,平坦或像一個單面煎過的雞蛋(周圍平坦中間隆起)。
它們通常呈多種顏色,如褐色甚至粉紅色,而且邊界往往模糊、不規則,可位于人體很少接觸陽光的部位,如臀部或女性的胸部。
這種痣有一定的概率會進展成黑色素瘤。


如果你有幾個“發育不良痣”或多個普通痣,意味著你這一生中某個時期,患黑色素瘤的危險性是那些沒有“發育不良痣”或僅有少量普通痣的人的3~20倍[5-7]。
3. 多發痣
即有超過50個痣。痣越多,患黑色素瘤的可能就越大。
《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腿上長了70多個痣(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現在看來他其實是患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皮膚上新的深色病變的黑色素瘤
(來源:英國癌癥研究基金會)

① 四肢末端的痣
亞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種,50%黑色素瘤的發病部位,都位于四肢末端,如足底、足趾、手指末端等位置,因此這些部位新發的痣或正在變化的痣,需要引起高度注意[3]。


② 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的痣或色素沉著
亞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約20%~30%的黑色素瘤來源于黏膜,如直腸、肛門、外陰、口腔、鼻腔、牙齦等處的痣。故這些部位的痣也應定期觀察或隨訪。
③ 長期暴露于日光下的痣
亞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約20%~30%的黑色素瘤來源于黏膜,如直腸、肛門、外陰、口腔、鼻腔、牙齦等處的痣。故這些部位的痣也應定期觀察或隨訪。


對于黑色素瘤患者,早發現、早治療(手術),就可能阻止黑色素瘤的遠處轉移(即通過血管、淋巴管等向其他部位轉移)。
當然,最好的治療是預防。
記住以下3招,幫你遠離黑色素瘤的威脅。
第一招:定期檢查
每個月都檢查一下自己的皮膚是否出現了奇怪的印記、痣或無法愈合的潰瘍。
尤其要檢查平時暴露在外的地方,如手、手臂和背部。如果身上新長出任何可疑的痣,也應該及時就診。

第二招:管住手,不要隨意摳痣、祛痣
對長在手掌、腳底、私密處等部位的痣,要盡量管住手,別去摳抓、擠壓。
也別輕易嘗試路邊攤或美容院“點痣”,因為這樣做非常容易掩蓋惡性黑色素瘤的病變,無法做到及時發現,耽誤了治療。

第三招:做好防曬
再次提醒大家,過多的日光暴露,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引起皮膚腫瘤。對于黑色素瘤在內的各種皮膚癌,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防曬。
外出時,別再毫無防護地走在太陽底下,遮陽帽、遮陽傘、防曬霜都可以用上,男生也要記得做好防曬措施哦。
如果覺得有用,記得分享給身邊有痣的朋友和家人~
審稿專家:陳辦成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Wu Y, Wang Y, Wang L, et al. Burden of melanoma in China, 1990–2017: Findings from the 2017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0, 147(3): 692-701.
[2]Gershenwald J E, Guy G P. Stemming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melanoma: calling prevention to action[J].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6, 108(1).
[3]國家衛生健康委,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22 年版)
[4]Burd A. Laser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 Plast Reconstr Surg. 2004;113(7):2232–3.
[5]Halpern A C, Guerry IV D P, Elder D E, et al. A cohort study of melanoma in patients with dysplastic nevi[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993, 100(3): S346-S349.
[6]Gandini S, Sera F, Cattaruzza M S, et al.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utaneous melanoma: I. Common and atypical naevi[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05, 41(1): 28-44.
[7]Chang Y, Newton‐Bishop J A, Bishop D T, et al. A pooled analysis of melanocytic nevus phenotype and the risk of cutaneous melanoma at different latitud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9, 124(2): 420-428.
*騰訊醫典內容團隊出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