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算力的下一站是什么?
202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級市場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激增至10.2萬億,較去年下半年暴增363%。然而,這龐大的算力洪流,并非完全涌向模型訓練與迭代——MIT的研究發現,90%以上的公司員工正使用個人AI工具自動化工作任務,而僅有40%的企業采購了官方LLM訂閱。
這其中的巨大落差,正指向一個更深刻的變革:算力的下一站,不再是單純的模型進化,而是邁向以“自定義Agent”為主導的精細化、場景化分配時代。算力正在從支撐大模型的“發動機”,蛻變為驅動千行萬業數字化員工的“生產力調度中心”。
何為自定義Agent?
當我們談論“自定義Agent”時,不妨將其想象為你正在為你的部門招聘一位高度專業化的“數字化員工”。與以往那種只能被動應答、知識泛泛的聊天機器人截然不同,這位新員工的核心價值在于三個關鍵特質:擁有明確的職責邊界、配備了專屬的工具套裝,以及被賦予了自主決策的工作流。這并非一個“更聰明”的聊天窗口,而是一個能夠融入現有業務流程、主動推進任務并交付確定結果的自動化生產力單元。
其硬核邏輯在于架構上的根本性突破。一個真正的自定義Agent通常由四個核心層構成:首先是“規劃層”,它不再簡單響應指令,而是能將一個模糊的目標(例如“策劃一次市場活動”)分解為“市場調研-競品分析-主題設定-渠道選擇”等一系列可執行的具體步驟;接著是“工具層”,它被授權調用企業內部或外部的專屬API,無論是從CRM系統調取客戶名單,還是向設計平臺下達生成海報的指令,它都能像一名熟練的員工一樣操作專業軟件;第三是“記憶層”,它不僅記錄與用戶的交互歷史,更能構建一個關于任務上下文、行業知識和執行偏好的私有知識庫,確保每一次決策都基于持續積累的“經驗”;最后是“仲裁層”,當任務遇到沖突或多種選擇時,它能依據預設的規則或成本效益分析做出權衡判斷。
這種深度定制的意義,遠不止于提升單點效率。它標志著一個關鍵的范式轉變:企業無需再耗費巨資去訓練或微調一個試圖“通曉萬物”的巨型模型,而是轉向一種更經濟、更可控的路徑——基于一個足夠聰明的通用大腦(基礎大模型),通過精細的“職能定義”和“工具賦能”,快速批量地制造出解決特定問題的“專家型”智能體。這如同從“培養全科博士”轉變為“高效組裝特種機器人”,后者對算力的消耗更為精準、可預測,其產出也更具業務價值。
這股趨勢正悄然重塑企業服務的競爭格局。未來的CIO在采購AI解決方案時,關注點將從“模型的參數規模”轉向“Agent的定制靈活性與集成深度”。算力,作為支撐這一切的底層資源,其消耗模式也將隨之從粗放式的“大水漫灌”轉變為基于具體任務目標的“精準滴灌”。
當每一個業務環節都可能由一個或多個高度自治的Agent負責時,企業的數字化架構將不再是一張靜態的藍圖,而是一個能夠自我演化、動態調整的“活體組織”。這,才是自定義Agent所帶來的真正革命性前景。
為什么資本市場開始重視AI Agent?

當資本市場的注意力從AI芯片與云基礎設施悄然轉向應用層,9月下旬AI應用板塊的異動或已經揭示新的信號。其背后指向一個正在形成的行業共識:AI Agent正在從技術概念蛻變為可衡量ROI(投資回報率)的商業實體。根據東吳證券的觀察,2025年下半年恰是入口級通用Agent競爭開啟的時間窗口,這意味著技術探索期正讓位于商業落地競賽。
資本市場重視AI Agent的首要邏輯,在于其觸達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痛點——從“信息輔助”走向“流程接管”。與僅能提供內容生成或數據查詢的傳統AI工具不同,Agent的核心能力體現在“深度自動化”。它能夠理解一個復雜意圖(如“為新產品制定全球市場進入策略”),自主規劃步驟、調用專業工具(市場數據平臺、設計軟件、供應鏈管理系統)、并執行直至產出完整方案。
這種能力將人類從結構化、重復性的腦力勞動中系統性解放,其帶來的已不是邊際效率提升,而是業務流程的指數級重構與成本優化。這正是杰創智能、頂點軟件等上市公司在特定垂直領域加快布局的根本驅動力——它們銷售的并非“更聰明的聊天機器人”,而是能夠嵌入現有工作流、直接降低運營成本的“數字化員工”。
其次,Agent的競爭格局呈現出獨特的“雙層結構”,這為不同體量的參與者提供了清晰的戰略定位。一層是“巨頭環伺”,如OpenAI、谷歌、微軟以及國內的百度集團、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華為、三六零等,它們憑借底層大模型、算力資源與生態優勢,致力于構建通用Agent平臺,意在成為未來的“操作系統級入口”。周鴻祎宣布360“All In Agent”,并將其定義為“比大模型更高級的進化形態”,正是看中了其整合“思考”與“行動”的完整能力棧,這有望重塑用戶與數字世界交互的方式。
另一層則是“垂直突破”,在通用Agent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空窗期,那些深耕特定行業(如金融、電商、內容創作)的公司,憑借其深厚的領域知識、對復雜工作流的理解以及可靠的工具集成能力,正快速推出解決具體痛點的垂直Agent。
以金融科技領域為例,恒生電子與東興證券近期達成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其目標并非推出一個通用的聊天機器人,而是研發面向證券行業的高性能垂類大模型及智能體應用體系。合作聚焦于智能投研、智能投顧、智能風控和智能問答四大核心場景。
在醫療這一高專業壁壘領域,衛寧健康的實踐則展示了AI Agent如何注入臨床思維。其推出的醫療大模型WiNGPT 3.0致力于模擬醫生的臨床診斷過程,通過引入強化學習等方法,讓模型具備更佳的思考能力,以期依照循證醫學邏輯獲得較準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WiNEX Copilot 2.2作為“智能體+”增強的醫護智能助手,已經推出了各類Agent 50余個。
而在更為廣闊的企業經營管理層面,用友網絡的策略則凸顯了AI Agent應用的平臺化與體系化特征。用友已推出覆蓋全領域的1000+智能體(數智員工),并形成了由“友小成”、“友小施”、“友小智”等組成的AI服務矩陣。其應用場景極為務實,例如在商旅費控場景,通過大模型技術深度集成差旅全流程,實現了AI驅動的主動服務模式。
更深層次看,資本押注Agent實則是押注一種即將發生的產業范式遷移。華泰證券指出的“超級個體”現象,本質上揭示了Agent作為“硅基生產力”對“碳基生產力”的結構性替代已經開始。這不再是實驗室里的技術演示,而是真切地發生在知識工作、編程、法律研究等領域的效率革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