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慶展訊|《五牛圖》、梵高與石虎書,總有一個展覽適合你
國慶將至,不少美術館博物館都不容錯過,《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的這份假日觀展指南希望能幫助你規劃行程:最新的展覽當然是故宮博物院9月30日對外展出的“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特展,展出東晉《伯遠帖》、唐代韓滉《五牛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黃庭堅《諸上座帖》等;臺北故宮博物院10月4日起展出的則有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北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等赫赫名跡。
在上海,上海博物館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聯合舉辦“宋元明漆器”展,127件文物系統梳理中國漆器的藝術成就;上海西岸美術館新展將帶你了解“激浪派”的前世今生。
在江蘇,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新呈現的有“石虎書:他的另一條藝術探索之路”,蘇州博物館除“拙政園”系列對話展外,新展出的有“古代中國的青銅兵器”特展。

唐代《五牛圖》局部
上海
偶然!激浪派?。ㄐ栀徠保?/strong>
展期:2025年9月26日 - 2026年2月22日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覽將呈現一批現代藝術史上教科書級人物的作品,包括馬塞爾·杜尚、約翰·凱奇、喬治·布萊希特等。展覽通過 11個章節,200余件蓬皮杜中心館藏,追溯了激浪派發展歷史,并延展至今日對藝術邊界等議題的思考。
紅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
展期:9月26日-11月23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聯合舉辦。通過127件文物,系統梳理中國漆器的藝術成就。其中來自日本收藏機構的展品112件,約半數為傳世罕見的宋元漆器珍品,更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看點。
締造現代: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藝術瑰寶(需購票)
展期:6月19日- 10月26日
地點:浦東美術館

作為奧賽博物館有史以來在華規模最大的展覽,呈現包括梵高《阿爾勒的臥室》《自畫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
上海現代
展期:8月28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美術館

通過“紅色爛漫”、“摩都日常”、“海上新潮” 三大板塊的翔實敘事展現20世紀以來上海的文化嬗變,集中呈現木刻、宣傳畫、建筑、設計、油畫、國畫、攝影、 電影、漫畫、音樂等多元媒介作品600余件(組)。
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免費)
展覽時間:8月20日—2026年4月19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三樓

展出由莊萬里先生捐贈的“兩塗軒”藏書畫,呈現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兩塗軒”陳列室改建,擴充展線后的新貌,包括宋代《秋山蕭寺圖卷》及董其昌行書手札九通卷等。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免預約)
展期:2025年7月9日-10月26日
地點:世博會博物館
本次展覽匯聚希臘境內14家文博機構的270件(套)藏品,包括金器、青銅器、陶器、雕塑等門類,時間跨度從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1世紀,系統呈現古希臘文明自史前到希臘化時代的社會和文化風貌。
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免預約)
展期:2025年7月9日- 11月17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呈現三百余件來自六盤山下的精美文物,包括姚河塬西周遺址出土的卜骨,李賢墓出土的壁畫、凸釘玻璃碗、鎏金銀壺,以及隋唐史氏家族墓壁畫等。
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免預約)
展期:2025年6月26日- 10月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此展是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覽聯合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館與考古機構,匯聚紅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發現。
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
展期: 延期至2026年3月26日
地點:上海羅丹藝術中心(原上海世博會法國館)

展出106件羅丹原作,包括《思想者》《青銅時代》《夏娃》《巴爾扎克》《加萊義民》等6件法國羅丹博物館鎮館之寶。
穿越時空的凝視——麥積山石窟藝術的千年回響
展期:7月22日-10月26日
地點:上海寶龍美術館

展覽共呈現137件麥積山石窟精品,其中包括62件珍貴文物(含12件一級文物)和75件臨摹品,涵蓋了泥塑佛像、洞窟壁畫、石雕造像碑、泥塑殘件等多種類型。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需提前預約購票)
展期:2025年4月25日- 10月16日
地點:浦東美術館
呈現了陳逸飛各個時期風格迥異的創作。展覽以《開路先鋒》等紅色題材作品為起點,還包括《黃河頌》等經典之作。
海上名家研究系列·閑夢遠山
展期:9月19日-10月19日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程十發美術館
本次展覽呈現藝術家朱敏20世紀80年代末至2025年跨度超越三十年的山水畫作品70余件。
時間之流——袁武歷史人物畫作品展
展期:9月26日—11月2日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

本次展覽以切片式呈現袁武先生數十年藝術求索的成果,聚焦于其筆下的歷史人物群像。
云宮迅音——穿越軌道的殘響
地點:浦東碧云美術館
展期:9月20日—10月25日

該展是藝術研究項目“寰宇弧光”的第一個章節,項目參與者利用在西北地區回收到的火箭殘骸,進行個性化創作,展開科藝對話。展覽中,部分藝術家將火箭殘骸無害化處理后,作為裝置材料進行藝術創作。還有的藝術家將尋找火箭殘骸的過程,例如將環境的聲音、沙漠里的體感、發現時的坐標等融入創作之中。
心史:竹林七賢的圖像演進
地點:上海吳昌碩紀念館
展期:9月17日—12月21日

展覽共呈現近20件(組)以“竹林七賢”為創作母題的展品,涵蓋吳昌碩、任伯年、王一亭等海派畫家的近現代書畫、原版畫集、文獻,以及當代藝術家劉慶元、洪磊等的當代裝置、攝影等,展現圖像之演進、思想之變遷,與竹林七賢開啟一場跨時空對話。
翁紀軍個展 “物·跡·維”
展期:9月26日-10月26日
地點:上海震旦美術館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翁笑雨是2027年第16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團隊成員,也是翁紀軍的女兒。父女間的藝術對話,為展覽更添一份層次。
《吳冠中版畫藝術推廣項目》在寥天藝術進行啟動儀式
時間:9月20日
地點:上海市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6號樓4樓

此次項目由上海宏信藝術基金會攜手 RONG 源藝術空間和寥天藝術共同推出。旨在全面推廣與傳承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的藝術遺產。
斯文在焉——王書峰書法展
展期:10月4日-10月10日
地點:風藝術空間·鐘書閣(鐘書閣上海泰晤士小鎮店)

此次展覽在于濟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王書峰對中國書法傳統的致敬與學習,他把自己對書法的所思所想,南北書法差異都融合在他的筆端。
北京
“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特展(需預約)
展期:9月30日至12月3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覽分為“一脈文淵”“百年傳承”“萬千氣象”三個單元,展出文物200件(套)。東晉《伯遠帖》、唐代韓滉《五牛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黃庭堅《諸上座帖》以及蓮鶴方壺等重要文物均同時亮相此次展覽。其中,《清明上河圖》最近一次公開展出是2015年,距今已有10年時間。
“文景之治——帝陵深處的盛世圖景”特展
展期:9月23-12月31日
地點: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

展覽精選184套共253件珍貴文物,以漢景帝陽陵、漢文帝霸陵考古研究成果為主要展示對象,從“漢家陵闕”“治國之道”“盛世華章”三個部分,探尋帝陵深處的文化內涵,解析文景時期國家治理智慧,展示西漢盛世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成就。
王國的藝術——沙特阿拉伯當代藝術展
時間:7月31日-10月30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精選了30位沙特藝術家的近50件(套)作品,涵蓋了攝影、雕塑、繪畫、混合媒材、裝置藝術等多種類型。
無限清涼:豐子愷藝術展
展期:2025年9月5日 - 10月12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呈現豐子愷的畫作、書信、手稿和文獻。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賓藝術特展(需購票)
展期:2025年7月23日—2026年1月11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3、南4展廳

展覽將以92件油畫和素描作品,系統呈現繪畫巨匠伊利亞·列賓的藝術生涯,以其藝術創作之路為線索,為觀眾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本次展覽匯聚了俄羅斯兩大藝術機構珍藏,大規模呈現列賓藝術全貌。
“持正——曹俊乙巳作品展”:向世界展示東方之美
展期:9月27日至10月19日
地點:榮寶齋當代藝術館
展覽展出藝術家曹俊乙最新創作的五個系列:新宋式系列、宇宙系列、荷花系列、屏風系列、書法系列。
江蘇
石虎書:他的另一條藝術探索之路
展期:10月1日至10月30日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藝術家石虎(1942-2023)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有影響的大家,而其書法對他的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此次展覽以“石虎書”為題,策展團隊認為,“石虎書”不是對某種古老規范的模仿,而是對“書”的存在論提出質詢——書可以是快的、是破的、是殘缺的、是跳脫的、是想象的、是異化的,它既能進入盛產當代藝術的美術館白盒子,也能在傳統的媒介、工具或元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石虎書”強調的是一次次的身體和媒介的交匯,是時間與力度的偶然結晶,而不是結果本身。也許,正是這種無法被明確定義、無法被最終歸類的特質,才是“石虎書”的真正核心。
紫垣華彩: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織繡服飾文物展
展期:8月15日 - 11月15日
地點:蘇州絲綢博物館

亮點包括康乾雍三代龍袍、昆曲《牡丹亭》戲服、緙絲宋徽宗花鳥圖、光緒皇帝大婚御用服裝配飾等。
從拙政園到《長物志》(購票后即免預約)
展期:7月1日- 10月2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以《長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時雅事為線索,結合館藏文物、沉浸式場景展示與互動體驗。重點展品有王蒙《竹石圖》、沈周《花鳥冊》《岸波圖卷》等。
從拙政園到《莫奈花園》
展期:7月15日-10月23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覽匯集國內外13家公立機構、160余件珍品,中國藝術史名家趙孟頫、文徵明等將在蘇州“相遇”印象派名家克勞德·莫奈。
豐盛生命——楊飛云近作展
展期:9月22日-12月14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出了楊飛云59幅代表性作品,集中呈現藝術家近20年來的藝術探索。
浙江
江南與魯迅的藝術世界
展期:至10月12日
地點:杭州市臨平博物館東館

玉見五千年:良渚文化特展
展期:2025年7月12日- 10月12日
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西特展館
展出127組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等精品,代表文物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琮、玉梳背、玉璜、石錛等等。
吉金萬里——中國西南地區青銅文明特展(需購票)
展期:2025年7月22日-10月19日
地點:寧波博物館一樓東特展館

展覽匯集了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地區的17家文物單位共計165件(套)文物精品,以被稱為“吉金”的青銅器為中心,同時展示玉器、金器、陶器等多種類型文物。
大唐盛世 法門珍寶——唐代文物精品特展
展期:6月24日- 10月10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
展覽集結全國7家文博單位,精選金銀器、秘色瓷、琉璃器、絲織品等百余件瑰寶,再現盛唐氣象。
“琳瑯”清代宮廷玻璃器展
展期:8月15日 - 10月15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山西
畢加索、達利與超現實主義藝術——19世紀以來西班牙油畫真跡展
展期:至10月8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臨展廳

展覽聚焦19世紀至20世紀西班牙藝術巨匠的經典作品,涵蓋雕塑、油畫、陶瓷、混合媒介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品均來自于紐約美術協會官方藏品。
應縣木塔——千年木構的奇跡與回響專題展
展期:9月21日-2026年1月4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依托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統展示,呈現梁思成、李乾朗等繪制的珍貴圖紙,聚焦佛像內發現的七寶舍利、《契丹藏》等遼代珍品。
河北
福祉無疆:宮藏里的吉祥萬象
展期:2025年1月22日 - 12月31日
地點:承德博物館

共陳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收藏的81件(套)宮廷文物,包括瓷器、漆器、玉器、服飾、佛造像等。
云南
從西南夷到益州郡——戰國秦漢時期的云南
展期:2025年7月15日—10月19日
地點 :云南省博物館一樓第一、二臨展廳

匯集云南各地區20家文物收藏機構的藏品。展出文物約470件(套),超過40%為首次公開展出,類型涵蓋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簡牘、封泥、金器、寶玉石等,時代跨越戰國至東漢的500余年歷史。
永恒的微笑——青州出土佛教造像精品展
展期:8月15日至11月8日
地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博物院

展出的37件造像,以龍興寺遺址出土文物為主,另有部分源自廣福寺遺址。尤其以山東青州龍興寺標志性的“青州微笑”打動人心。
廣東
哥倫比亞狂想:博特羅藝術展
展期:7月4日 - 11月23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共匯集81件作品,包括油畫、雕塑、紙本等多種媒介。展覽將介紹博特羅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呈現拉丁美洲的異域生活與精神圖景。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藝術大展
展期:2025年7月26日—11月23日
地點:深圳南山博物館二層二號專題展廳

205件/套珍貴展品,包括80余件文物真跡、60余幅壁畫臨摹品、4件彩塑臨摹品。1:1數字化復原6大特級保護洞窟。14件國家一級文物,如北涼石塔、回鶻文木活字等。沉浸式互動體驗。
重慶
從敦煌到大足:石窟藝術中國化流變展
展期:2025年6月18日- 2026年1月5日
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敦煌莫高窟與大足石刻兩項世界文化遺產首次聯展,展現佛教藝術在中國的本土化演變。
四川
遠方的邂逅:意大利都靈現當代美術館館藏展
展期:8月8日 - 11月16日
地點:成都市美術館A區
本次展覽匯集意大利都靈現當代美術館藏7國51位藝術家的66件作品,代表藝術家包括巴勃羅·畢加索、克勞德·莫奈、奧古斯特·雷諾阿、亨利·馬蒂斯、喬治·莫蘭迪、古斯塔夫·庫爾貝、保羅·克利、薩爾瓦多·達利等。
湖北
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
展期:2025年9月23日 - 2026年1月4日
地點: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匯集來自37家文博單位的160件(套)文物,串聯長江流域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文明發展歷史、器作工藝特色與藝術成就,呈現長江古代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
煥麗莊嚴——法門寺與盛唐文物特展
展期:6月12日- 10月11日
地點:洛陽博物館二樓

由洛陽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攜手共創,2025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雨林秘境:墨西哥瑪雅文明展
展期:5月28日 - 10月8日
地點:河南博物院

本次展覽聚焦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公元250-公元900年),呈現來自墨西哥4家博物館的209件(套)文物,涵蓋陶器、石刻、玉器、塑像、壁畫、建筑構件等多種類型,其中90%為首次在中國展出。
甘肅
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藝術展
展期:9月10日-12月10日
地點:甘肅簡牘博物館

展覽匯集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甘肅、河南、山西、四川等全國8省23家文博單位的127件(套)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多達50件(套)。展品類型涵蓋中國歷代金銅佛教造像、重要窖藏與遺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
不盡長江滾滾來——長江與中華文明展
展期:6月14日 - 10月12日
地點: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

通過文物展現長江流域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西北風來 塞柳長青:甘肅魏晉畫像磚特展
展期:7月26日 - 10月19日
地點:長沙博物館

以魏晉畫像磚為核心,通過164件(套)文物解讀古人的出行、宴飲、農牧、服飾、娛樂等內容,反映河西地區農牧業開發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
佛光金影——院藏歷代金銅佛像藝術
展期:2025年6月12日-2026年5月19日
地點:湖南博物院湘博三樓專題三廳

展覽聚焦湖南博物院藏百余件金銅佛造像精品,展覽共分四個部分,展現魏晉以來一千余年間經典的佛教造像風格與藝術流派。
陜西
吉金·中國——中國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繁榮
展期:5月18日-11月17日
地點:陜西歷史博物館

聚焦中國青銅文明的發展脈絡,通過三大單元、341件(套)來自全國51家文博單位的文物,系統呈現了夏商周三代青銅文明的興起、繁榮及其對中華禮樂基因的塑造。
臺灣
“甲子萬年”特展
展期:2025年10月4日-2026年1月4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門類涵蓋書法、繪畫、器物、古籍善本、檔案文獻等,共呈現153件/組文物。晉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北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 、宋黃居寀《山鷓棘雀圖》、金武元直《赤壁圖》5件國寶級書畫名跡限期展出。
香港
嶺南風范:趙少昂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展期:2025年9月17日 - 2026年2月23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趙少昂(1905-1998),嶺南畫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徐悲鴻譽為“中國現代花鳥第一人”。本次展覽涵蓋花鳥、草蟲、走獸、山水等不同類別,創作年份橫跨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