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豆瓣8.9,排片僅0.4%,再不看就沒了!錯過它等于錯過半個好萊塢

沒有他,好萊塢大片將索然無味
文 | 老羊
編輯 | 羊羊、JOY
如何形容好萊塢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用一句過時的互聯網熱門詞就是:
“沒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敗我?!?/em>

△ 漢斯·季默
在過去20年里,漢斯·季默應該是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配樂大師。
從《獅子王》《加勒比海盜》《角斗士》到諾蘭的《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維倫紐瓦的《沙丘》系列,以及今年暑期檔全球熱映的《F1:狂飆飛車》,他制作的聲音似乎最能代表好萊塢大片。

△ 漢斯·季默參加電影《F1:狂飆飛車》首映禮
除了埋頭在幕后為電影制作配樂,他也是個非常注重實操的人,從2015年開始他就自己擔任指揮和演奏,組織大型樂團為自己譜寫的配樂進行全球巡演。
去年5月巡演終于來到中國的四座城市,讓不少中國影迷現場感受電影配樂的無限魅力。
如果你錯過了去年的盛況,沒關系,音樂會紀錄電影《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9月20日已經在國內影院上映了。


△ 電影《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海報
影片多方位還原了作曲大師漢斯·季默迪拜音樂會演繹的神級現場,電影生涯經典配樂一網打盡。
比如,在這部電影中,你將欣賞到漢斯·季默為諾蘭創作的眾多經典配樂。
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始,漢斯·季默與諾蘭開始了長達12年的合作。雖然這12年,他也曾為其他影片配樂,但他在諾蘭作品中的表現最為影迷所熟悉。

△ 黃金組合:漢斯·季默(左)與克里斯托弗·諾蘭(右)
《盜夢空間》籠罩在畫面上空的號角聲、《星際穿越》中利用管風琴搭配謝潑德-里塞音階、《敦刻爾克》中充滿危險氣息的的滴答聲……漢斯·季默標志性的音色運用絕對會讓你“夢回”這些經典佳作。
音樂會現場也少不了要演奏漢斯·季默為《沙丘》系列創作的音樂。
維倫紐瓦和諾蘭并稱“維諾二神”,他們對電影配樂的品味有神似之處,也各有側重。漢斯·季默則在兩位“大神”間游走自如。

△ 漢斯·季默(左)與維倫紐瓦(右)
《沙丘》開場就是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女聲哼唱,讓無數影迷“神魂顛倒”。
用漢斯·季默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來自外星球的聲音。
還有《加勒比海盜》中的經典配樂,尤其是那首“He’s Pirate”,似乎從聲音上定義了21世紀初期的好萊塢大片。

△ 《加勒比海盜》杰克船長
當然,作為經典中的經典,漢斯·季默為《獅子王》創作的音樂也將在《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中完整呈現,非洲大草原的氣息撲面而來。
《獅子王》的配樂不但讓漢斯·季默首次拿到奧斯卡獎,也是他為自己當時6歲的孩子,以及紀念早早離世的父親所作,是他配樂生涯中情感最充沛的作品之一。

△ 《獅子王》讓漢斯·季默首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在呈現這些經典配樂的同時,《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還記錄了他與克里斯托弗·諾蘭、丹尼斯·維倫紐瓦、贊達亞、比莉·艾利什等著名導演、演員、音樂人的幕后對談。
▼漢斯·季默與多位影人、音樂人對談▼



正如諾蘭所言:
“漢斯·季默不僅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的音樂總能準確地捕捉到電影想要傳達的情感?!?/em>
《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在豆瓣評分高達8.9分,但上映首日全國排片占比僅0.4%,且仍在下降中。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還有這部電影的排片,強烈推薦你去影院一睹音樂大師的風采。
如果你看完電影仍然意猶未盡,那么不妨跟我們一起走進漢斯·季默的音樂人生——看看這位曾經失落的搖滾青年,如何在出走半生后,還了全球影迷一場酣暢淋漓的音樂夢。
01 混跡英國:失落的搖滾青年
和約翰·威廉姆斯、杰瑞·高德史密斯的傳統好萊塢配樂大師相比,漢斯·季默一直是以“叛逆者”的形象出現。
他沒接受過嚴格的古典音樂教育,他最早的音樂工作是1970到1980年代在英國混跡在多個“新浪潮”(New Wave)電子樂隊。
沒錯,漢斯·季默曾經是個搖滾青年,準確地說是落魄的搖滾青年。與同屬于英倫搖滾的披頭士、滾石、深紫、皇后、齊柏林飛船等樂隊相比,他的樂隊幾乎是默默無聞。

△ 搞樂隊時的漢斯·季默(左)
他在搖滾界唯一能在歷史留下點痕跡的事是,在“Buggles”樂隊知名單曲“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的音樂錄影帶里客串露臉。

△ 年輕的漢斯·季默出演了The Buggles 的“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
漢斯·季默1957年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6歲那年他的父親意外離世,為了讓母親臉上能露出微笑,他在母親的逼迫下去學習鋼琴。學得時間長了,他感覺自己的臉上都有微笑,于是立志讓音樂成為職業。
由于不服管教,漢斯·季默少年時代被德國多所學校退學,母親不得已和他一起搬到英國。
恰逢披頭士引發的搖滾狂潮,漢斯·季默以為自己會是下一個約翰·列儂。然而上帝給他開了個玩笑,他的天賦并不在這個領域。

1980年代在搖滾樂上沒啥起色的他,不得不依靠給電視廣告寫歌謀生。
在認識電影作曲家斯坦利·邁爾斯后,他轉而給英國電影譜寫配樂。兩人合作的工作室將交響樂和漢斯·季默擅長的電子樂進行結合,接到了不少英國中小成本電影的活兒。
1987年,英國新浪潮樂隊Talking Heads的核心人物大衛·伯恩受邀給《末代皇帝》配樂,作為伯恩的圈內人士,漢斯·季默也擔任了制作人員。這是他當時參與的最有名的電影,其他的作品都很難在影史上留下名字。

△ 大衛·伯恩在《末代皇帝》片場
02 初入好萊塢,如同天上掉餡餅
漢斯·季默的人生轉機來自于1988年的《雨人》,能拿到這個項目,老天爺差不多是把好運送到季默的面前。

△ 電影《雨人》
《雨人》導演巴瑞·萊文森在籌備期間,一直想找合適的電影作曲家。萊文森的老婆說自己聽過一張電影原聲CD,聲音很有特點。那就是1988年反種族隔離的電影《無聲的歲月》,這個有特點的聲音就是漢斯·季默寫的。
巴瑞·萊文森聽后大受感動,從洛杉磯直接飛到倫敦敲響了漢斯·季默工作室的門,于是《雨人》就成了漢斯·季默第一部好萊塢作品。
這世上,天上掉餡餅的事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可能會有多個餡餅同時砸到你頭上。
漢斯·季默第一次參與好萊塢電影,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提名。
雖然他最終沒拿獎,但《雨人》在奧斯卡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4項大獎,讓漢斯·季默一下子成為電影公司爭奪的香餑餑。

△ 電影《雨人》斬獲多項奧斯卡獎
漢斯·季默回憶說,頒獎前他參加奧斯卡提名者午宴,心想著一定要鼓起勇氣向幾個導演和制片人索要名片,為今后的事業發展創造條件。
結果在午宴上,還沒等他開口,好幾個導演和制片人就主動找上來,讓漢斯·季默成為他們下一部電影的配樂師。
漢斯·季默的運氣真的是好到爆棚,他的第二部好萊塢作品《為黛西小姐開車》又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在這兩部作品中,漢斯·季默都喜歡用合成器來制造不同于好萊塢傳統配樂。在漢斯·季默之前,好萊塢電影配樂要么走搖滾、流行或爵士風,要么就是傳統的管弦樂。
而漢斯·季默的電影配樂作品,如果單看總譜好像沒什么稀奇的,但他的厲害之處是對音色的理解,把不同類型的樂器、不同類型人聲應用到電影配樂中。
甚至將音響、音效等聲音設計都融合到電影配樂中來,對21世紀電影配樂風格有著極大的影響。
因此你在《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中,能看到舞臺上差不多出現了幾十種不同的樂器,除了古典的管弦樂器,還有電吉他、各種合成器、打擊樂器等等。

△ 電影《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劇照
漢斯·季默的突破性表現發生在1994年,《獅子王》讓他的配樂特點一下子廣為人知。
大家可以在腦海里回憶一下《獅子王》的開場:一個尖銳的非洲黑人吟唱聲響起,“看啊,又一頭獅子出生了 爸爸 na ze pen ya wawani jiwawa……”然后是人聲合唱,再引入鼓聲,一股非洲大草原的氣息撲面而來。

△ 電影《獅子王》(1994)
整個曲子幾乎沒用到傳統的弦樂,但一下子就勾勒出這部動畫電影的核心本質,這就是電影配樂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用聲音突出主題。
讓漢斯·季默第二次拿到奧斯卡最佳配樂的《沙丘》,也是開場就是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女聲哼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來自外星球的聲音。

△ 電影《沙丘》
《獅子王》對于漢斯·季默的意義重大,一方面為自己當時6歲的孩子首度接手動畫片配樂;另一方面,這部講述父親去世的電影剛好應和他的童年悲劇,里面的曲子同時也是寫給自己父親的安魂曲。
而在全球巡演中,給《獅子王》和《沙丘》電影原聲配唱的歌手也有在現場出現。
憑借《獅子王》首次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音樂,讓漢斯·季默在好萊塢站穩腳跟,接下來的傳奇的展開也顯得順理成章。
03 21世紀好萊塢大片“傳聲筒”
在《獅子王》之后,漢斯·季默陸續給《細細的紅線》《埃及王子》寫過音樂,但真正讓他聞名世界的還是21世紀開始后的幾部大片。
2000年《角斗士》、2001年《黑鷹墜落》、2003年《最后的武士》、2005年《馬達加斯加》、2007年《加勒比海盜》、2008年《功夫熊貓》,一時間漢斯·季默幾乎成為好萊塢大片“傳聲筒”。

尤其是在《加勒比海盜》中的那首“He’s Pirate”,似乎從聲音上定義了21世紀初期的好萊塢大片。
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在漢斯·季默的作品譜系中,并不是最優秀的,但卻奠定了他和諾蘭長達12年合作的基礎。雖然這12年,他也曾為其他影片配樂,但他在諾蘭作品中的表現最為影迷所熟悉。

△ 漢斯·季默和諾蘭一起工作
加上諾蘭出了名在喜歡讓配樂的音量超過對白,一些漢斯·季默標志性的音色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譬如《盜夢空間》籠罩在畫面上空的號角聲;《星際穿越》中利用管風琴搭配謝潑德-里塞音階,營造出太空的恢弘;《敦刻爾克》中的滴答聲倒數營造戰場的危險。

漢斯·季默的成功,也讓大量商業大片模仿他配樂的風格。他自己也成立工作室,籠絡大量新人加入團隊,保證他成為諾蘭御用配樂師同時,還能為其他電影或者電視劇創作配樂。
從漢斯·季默的團隊走出的大咖也不少,譬如給《馴龍高手》配樂的約翰·鮑威爾,替《變形金剛》系列創作原創音樂的史蒂夫·賈布隆斯基。
在和諾蘭合作之后,漢斯·季默的影響力從電影圈拓展大眾流行文化中。與此同時,他的合作伙伴史密斯樂團吉他手約翰·瑪爾、流行歌手菲瑞·威廉姆斯,都建議他可以走出工作室,用樂隊演出的方式呈現自己的作品。
結語:漢斯·季默終于實現了搖滾夢
從2015年開始,漢斯·季默親自擔任指揮、演奏的現場音樂演出就開始在全球各地巡回。
在《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的采訪中,他開玩笑地對約翰·瑪爾說:就是你把我從舒服的工作室拖出來,滿世界到處跑。
而約翰·瑪爾的回應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你還是個搖滾音樂人。

△ 《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劇照
漢斯·季默來自盛產古典音樂家的德國,主要音樂創作養成在英美兩國。
他的電影配樂跟隨著優秀的電影感動了全球影迷,如今埋藏在在心中多年的搖滾夢,也借用電影的方式得以實現。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