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懷進鵬:“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

發布會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
“‘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這相當于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口總量,這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價值可想而知。”9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展成效時說道。
談到教育在服務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上取得的新突破時,懷進鵬還提到,“十四五”期間,職業教育供給了現代產業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校獲得75%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55%以上的科技進步獎,特別是在生命科學、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質科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持續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持續加強“強基計劃”等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還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推進國家學院試點建設,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啟動實施國家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先期已經在9大領域部署100多個學科先導項目,并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建設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有序布局建設一些新型研究型大學,在中西部依托“雙一流”高校和優勢產業共建高等研究院,服務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
“可以說,高校已經成為國家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為我國經濟保持韌性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資源。”懷進鵬說。
談到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取得的新突破時,懷進鵬表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為引領,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雙向發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并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完成了29個一級學科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全覆蓋布局,提升原創理論引領力,并以此作為立德樹人的支撐。堅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實中小學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各地普遍探索實施課間15分鐘,“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逐步成為現實。
關于在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上取得的新突破,懷進鵬表示,我們持續推進擴優提質,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隨遷子女、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大力推進縣中改革,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個百分點,達到了92%,今年學前一年免費惠及1200多萬兒童。中國基礎教育已經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中國高等教育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上大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達到現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這兩年,通過有序實施優質高校本科生招生擴容計劃,使更多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考生實施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促進了區域和城鄉入學機會公平。學生資助實現了各學段、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每年惠及學生約1.5億人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