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滬喀同心丨上海木偶劇團在新疆:讓紅色文化“潤”入童心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上海對口支援喀什15周年及克拉瑪依10周年。22位來自上海木偶劇團的“文藝輕騎兵”,歷時26天,輾轉克拉瑪依市、莎車縣、澤普縣、兵團草湖項目區、喀什市五地,共完成70場演出活動,覆蓋觀眾約57000名。
木偶音樂劇《報童之聲》演出現場
劇團此行,覆蓋了多樣的場域:除各地大中小學外,偶戲的舞臺還延伸至鄉村廣場、農場、牧場等偏遠基層,并走進喀什古城江南書局等文旅地標。通過木偶音樂劇《報童之聲》演出、“非遺工坊”手工課及特色物料設計,為新疆青少年兒童帶來了全面新奇的木偶藝術體驗。
開學第一課,直播連線報童小學
在莎車縣阿熱勒向陽小學,劇團策劃組織了“報國之志 童時當立”開學第一課,通過直播連線,使莎車學生與上海報童小學的同學“面對面”,為跨越千里的友誼搭起了橋梁。
在澤普縣第三小學,“海派木偶戲澤普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授牌啟動。未來,該基地將作為海派木偶藝術在喀什持續推廣的陣地,為當地學生提供常態化、系統化的木偶藝術教育與實踐課程。
此次劇團重點演繹的《報童之聲》,兼具紅色文化與藝術溫度,更易“潤”入童心。作為紅色題材木偶音樂劇,《報童之聲》以革命戰爭時期上海報童的成長故事為線索,融合木偶技藝與音樂劇表演,兼具歷史教育和藝術欣賞價值。劇中的小報童與當地孩子年齡相仿,拉近了與小觀眾們的心理距離,也讓革命歷史不再是課本上遙遠的知識點,而成為可共鳴的舞臺現實。
“種子紙”宣傳冊
“非遺工坊”手工課
劇團介紹,今年在活動設計與宣傳物料上也做了特別的設計。比如,在宣傳冊中嵌入可種植的“種子紙”,既象征木偶藝術的生根發芽,也像一份可持續的禮物,延續與同學們演出后的情感聯結?!胺沁z工坊”手工課特別定制了《報童之聲》角色的布袋木偶,讓孩子們在手工制作中深化對劇情和人物的理解。

新疆孩子與木偶熱情互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