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社交媒體時代,如何用具備道德感的態度對待死亡
9月21日晚,北京警方發布通報稱,青年演員于某某(男,37歲)酒后意外墜樓身亡,個別人員為博眼球、蹭流量,在網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嚴重擾亂公共秩序。3個相關責任人對編造謠言行為供認不諱,目前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
9月11日,在于朦朧離世當天工作室就發文稱,經警方工作,已排除刑事嫌疑。五天后,其母親發聲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一意外事件,不再進行猜測。然而,網絡上關于于朦朧死因的傳言依然不絕于耳。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等待這些造謠者的必然是法律的嚴懲。一位年輕演員的逝去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劇,對他的至愛親朋來說,更是一生都無法被抹去的傷痛。然而,各種編造出來的傳聞、謠言由于暗合了大眾對明星私生活的想象,卻被當作了流量工具。這是對生命的極度漠視,也是對逝者家人最深的傷害。
因此,在被充斥著“吃瓜”“八卦”的熱搜榜占據的當下,如何用具備道德感的態度對待死亡,如何學會尊重每一條鮮活的生命,仍然是社交媒體時代需要補上的一堂必修課。
于朦朧離世后,面對甚囂塵上的網絡謠言,其母親不得不公開發聲。白發人送黑發人,本就是人間至痛,一位母親在悲痛欲絕之下,還要被迫向公眾解釋愛子的死因,會是怎樣的心情?相信任何有良知、有道德的網友,都能感同身受。那些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給逝者家屬帶來了二次傷害,也顯示出了自身的殘忍和冷酷。
于朦朧家屬的不幸遭遇,也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多年前的另一位青年演員喬任梁。在他猝然離世后,社交媒體上同樣流傳著各種版本的陰謀論,將他的生命悲劇演繹成了博人眼球的段子。他的父母多年來一直通過各種渠道不厭其煩地進行澄清、解釋,但時至今日,仍有個別人在吃他的“人血饅頭”,還在持續不斷地制造聳人聽聞的娛樂八卦。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此前就已經針對于朦朧意外身亡事件中煽動粉絲舉報、編造傳播陰謀論、散布不實信息等違規行為,清理違規博文及圖片4300余條,對60余個違規賬號予以階段性禁言直至關閉賬號處置。但是,這并未能完全阻止謠言的繼續傳播和擴散。顯然,強力打擊不負責任的陰謀論,需要平臺加強監管,需要警方及時出手,更需要包括粉絲在內的公眾在面對突發信息時保持足夠的理性和冷靜。
無論如何,希望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因為死亡永遠不應該成為某些人茶余飯后的談資,更不應該成為某些人用來博眼球、蹭流量的工具。有時候,對于不了解的事學會適時保持沉默,這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常識。而在人人都握有麥克風的互聯網時代,一個個由字母、符號組成的數碼面具,更不應該成為某些人肆無忌憚地發泄自身表現欲、窺私欲的“庇護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