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親密關系困境:當你有一個“捂不熱”的伴侶

01
親密關系困境:“捂不熱”的伴侶
當你有一個“捂不熱”的伴侶,他能把一切“親密關系”都變成“假性親密”。
那么這種時候,你做出的努力,不僅很難有收效,而且挫敗感會讓你心生怨氣。
這樣的夫妻組合往往是“焦慮型”的妻子+“回避型”的丈夫。
焦慮型的妻子總希望對方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特別需要感情里的確定感,渴望擁有非常親密和依賴的關系,受不了忽冷忽熱、不被重視,一旦感受到一點的不愛就異常焦慮,迫切想找對方驗證;
而回避型的丈夫習慣自己一個人消化情緒,討厭被強勢對待,不想面對沖突和爭吵,希望有獨處的空間,雖然渴望被愛但并不希望總被對方黏著,對伴侶有一種無意識的疏離感,討厭麻煩的人和事。

02
什么是「追逃模式」
最初,回避型的人會被焦慮型的充沛感情吸引,焦慮型的人則會愛上回避型的穩定和獨立,這都是他們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所以會特別渴望在愛情中獲得。
但在一起后,雞飛狗跳的瑣碎里,原來吸引彼此的“差異”遇到 原生家庭的“依戀模式”,固有的情感模式和新的情感模式產生矛盾:
焦慮型人會不停地追著對方驗證你愛不愛我,而逃避型的人會覺得壓抑,想要逃跑,于是就進入了「追逃模式」。
“追逃模式”在心理學上被視為婚姻的“癌癥”。
在婚姻咨詢中,很大一部分夫妻矛盾就在于焦慮型不斷地“逼”,回避型不斷地“逃”,從而引發婚姻的崩潰分離。
03
「追逃模式」的核心
追逃模式的核心其實是我們在關系中最重視的兩種利益。
一種是關系品質,就是你還愛不愛我。
一種是自我品質,就是我還能不能做自己。
每個人都在感情中各有“側重點”。
有的人更在乎“你愛不愛我”那就往往成了“追逐方”;而那些更在乎“自我尊嚴”的人,往往成了“逃避方”。
一旦關系遇到了問題,大家都被各自的“心魔”掌控,就開始了感情的“惡性循環”。

04
焦慮與回避該如何相處?
一、要想擺脫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就要先解除「追逃模式」。
我們需要了解確認自己和伴侶的依戀模式。
如果你是焦慮型,你的伴侶是回避型,你要知道:
(1) TA的童年是被忽視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2) TA的逃避,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本能地害怕;
(3) TA非常害怕吵架;
(4) TA渴望被你認可;
(5) TA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也不敢回應你的需求;
(6) TA需要你給TA足夠的個人空間去喘息。
如此,焦慮型的伴侶也就會理解,伴侶回避我,不是因為不愛,而是TA也“無能為力”,我們需要彼此扶持。
如果你是回避型,你的伴侶是焦慮型,你要知道:
(1) TA的童年是非常焦慮,沒有安全感的;
(2) TA粘你、逼你的各種“作”其實只是為了吸引你的關注;
(3) TA非常害怕你不回應;
(4) TA非常渴望和你溝通;
(5) TA希望你多多表達愛;
(6) TA并不想給你壓力,TA只是很想確認“你到底愛不愛”。
如此,回避型的伴侶也就會理解,伴侶之所以“作”,不是因為 不愛,而是TA也“無能為力”,我們都需要愛的救贖。

二、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會踩到對方的死穴。
對于焦慮的妻子來說,要認識到回避的丈夫并不是不愛你,而對他來說,如果你不給他一個修復自己的空間,他的世界可能會瓦解;
而回避的丈夫也要意識到,如果你不告訴妻子你需要獨處一會兒,對方恰恰要把你的空間摧毀。
了解到彼此的需要,夫妻間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模式作出一個調整:
面對回避型的丈夫,焦慮型的妻子需要放慢語速、增強覺察。在他需要安靜的時刻,不要太著急,先轉移注意力釋放自己的焦慮情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否則,他們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當他們感覺到安全了,他自然會說出自己的需要。
面對焦慮的妻子,回避型的丈夫需要挑戰自己的恐懼,告訴對方:我現在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安靜一下,一個小時以后會和你談談。
如果雙方都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你們就成功地在你們的關系中創造了兩種交流模式:獨處和溝通。這將會為你們的關系的轉機,使婚姻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當彼此的關系安全到一定程度,回避型丈夫可以相信焦慮的妻子不會傷害他,他可能會把很多東西告訴她。那是親密關系深入發展的標志。

三、自我認識與覺察,并學會表達、澄清。
無論是焦慮型還是回避型,他們都需要覺察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
焦慮型依戀人士,在幼時從父母或養育者那里得到的回應是不穩定的,比如父母有時候關心孩子、有時候又不在乎孩子,對于孩子做的同一件事,有時父母會哄她有時又批評她,讓孩子非常困惑、不安。所以她對于自我的認知也是不穩定的,缺乏安全感,總是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倘若媽媽沒有及時、穩定地回應,她無法確認自己是安全的,這時候,就會產生焦慮,迫切需要媽媽的安慰,于是會哭鬧不止,想要通過自己的吵鬧來獲取媽媽的關注。
成年后在親密關系中也習慣用憤怒、依賴和控制的方式來表達內心對于安全感和被關注的訴求,伴侶因為被這些帶有迷惑性的表面情緒所干擾,難以發現她們真實的訴求。
所以焦慮型依戀人士,需要更多地去察覺自己真實的情緒,因為伴侶不了解你行為背后的真實想法的時候,也就無法用能夠安撫你的方式回應你。
回避型依戀者,在早年通常遭遇過父母的情感忽視,父母疏離而冷漠,經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么孩子就把這種依戀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會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回避型依戀者也往往壓抑了自己情感的需求,想要打破這種模式,必須先去察覺并表達出自己真實的需求,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時刻,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應付對方。

四、先學會愛自己,再引導伴侶來愛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和伴侶的關系、人際的關系、社會的關系,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1) 學會更愛自己。比如培養自己的愛好、和閨蜜約會,為自己買份期待了很久的禮物,去看場歡喜的電影,等等,學會自己處理自己的需求,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2) 伴侶無奈“逃避”的時候,選擇尊重。給伴侶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努力放下自己期待回應的心,等TA調整后主動來聯系你,TA自己完成了“自洽”的環節,會更愿意來與你繼續溝通。
(3) 當你放下患得患失的心,當伴侶能從“逃避”中稍微“獨立”出來時,再積極回應、正面反饋。

五、尋找專業心理咨詢。
如果長期存在追逃關系且無法解決的話,可以考慮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除了可以建立一段安全、穩定的關系之外,也會幫你看到依戀類型建立的根源,通過了解不同的依戀類型,可以促進雙方更懂彼此真實的需求,幫助自己的親密關系更上一層樓。
“追逃”的心理干預
[EFT-情緒取向治療]是現下治療效果顯著且應用廣泛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治療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1)降低階段
其中降低階段指的是降低交流中的沖突,雙方停止交流中的負向互動,探究對方隱藏在表達方式下的情緒和需求,屬于評估期,同時也是為后期治療打下基礎:
(2)交換位置
交換位置階段是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雙方通過新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需求,并且回應對方,達到指責者態度軟化和雙方親密度提升的效果,雙方重新建立情感聯結;
(3)鞏固
鞏固階段則是問題解決階段,雙方通過交換位置階段學習的回應方法去解決問題,建立新的情感聯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未來問題再生。追逃雙方能夠在EFT治療師的幫助下基于新的互動找到適合自身的方法,達到增強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的目的,從而改善雙方關系。
END
▎本文為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原創文章,已做原創保護,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