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米召回超11萬輛SU7,雷軍“智駕第一梯隊夢”再迎挑戰

雷達財經出品 文|丁禹 編|孟帥
常年處在流量中心的小米汽車,近日再次登上熱搜。不過,此次小米汽車引發熱議,并非是有新品驚艷發布,亦非銷量再傳捷報,而是因為一起涉及超11萬輛SU7的召回事件。
據悉,本次召回源于小米SU7標準版的輔助駕駛功能可能存在風險,小米汽車將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小米汽車官方表示,此番OTA軟件召回升級,“意在進一步提升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小米汽車今年內的第二次召回,且兩次均是為改善汽車輔助駕駛相關功能。
一年之內兩次發布召回計劃,或意味著曾豪情滿懷、立志躋身行業智能駕駛第一陣營的小米汽車,如今在智駕系統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和進步余地。
小米召回超11萬輛SU7,已是年內第二次召回
9月19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此次召回包含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共計116887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的小米汽車召回計劃
公告顯示,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某些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將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同日,小米汽車在官博發布的《小米汽車答網友問》(第191集)中解釋道:本次OTA軟件升級召回,意在進一步提升輔助駕駛功能的可靠性,包括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動態車速功能等,使得高速領航輔助功能通行更連貫。
小米官方強調,小米汽車永遠把用戶安全作為第一原則,雖然本次升級不需要物理更換任何零件,但其仍按照召回的程序進行管理和備案。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此番其實并不是小米SU7首次因輔助駕駛問題發起召回。今年年初,小米就已經進行過一次涉及30931臺SU7的召回計劃。
據此,小米前述召回計劃的原因為: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因軟件策略問題,可能導致授時同步異常,影響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增加剮蹭或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彼時,小米同樣通過OTA技術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智能汽車“軟件時代”,OTA召回或成新常態
事實上,智能汽車行業當前正經歷著從“硬件定義汽車”到“軟件定義汽車”的轉變,OTA技術已成為解決車輛軟件缺陷的常見方式。但OTA并未改變其作為“召回”的實質——它仍需遵循監管要求,保障用戶安全。
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的通知》,要求生產者采用OTA方式對已售車輛開展技術服務活動的,應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要求,向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備案。
據市場監管總局今年3月發布的《關于2024年全國產品召回情況的通告》,2024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3次,涉及車輛1123.7萬輛,分別較上年增長8.9%和67%。
其中,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89次,涉及車輛449.1萬輛,同比增長180.1%,占全年召回總數量的四成。
通過遠程升級(OTA)方式實施召回19次,涉及車輛406.8萬輛,同比增長246.8%,OTA已經成為汽車召回實施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米汽車外,其他汽車廠商也曾發布過召回計劃。
今年年初,特斯拉中國就曾召回超120萬輛電動汽車,計劃通過OTA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升級軟件以解決后視攝像頭功能異常、電子助力轉向系統軟件等問題。
而此次小米汽車的OTA召回,正是監管框架下的合規操作。小米汽車此次主動召回并迅速提供解決方案,展現了公司對產品安全和用戶負責的態度。
截至發稿,市場對小米汽車此次召回計劃的反應相對平靜。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因為OTA升級不像傳統召回需要車主前往維修點進行物理維修,減少了用戶的時間成本。
有分析認為,隨著智能汽車的功能越來越復雜,車機所搭載的AI模型也需要在海量數據訓練后不斷更新迭代。通過OTA對車機軟件升級和修復,或將成為行業新常態。日后廠商能否快速響應和解決軟件問題,或將成為提升消費者對車企好感度的關鍵。
艱難推進智駕夢,信心重建路漫漫
盡管此次召回事件的輿論反饋尚在可控范圍之內,但小米汽車年內兩次召回均與汽車的智能輔助功能相關,這或意味著其技術能力仍有待提升,距離實現全民智駕的美好愿景尚有一定差距。
事實上,智能駕駛是小米汽車戰略布局中的核心一環。天眼查顯示,早在2021年,小米就開始布局智能駕駛技術。彼時,其通過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縱目科技的D++輪融資。
雷達財經了解到,縱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上海張江國際科創中心,是一家自動駕駛(AD)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及產品供應商,擁有領先的算法能力、完整的系統設計能力和車規級別的生產制造能力。
在2023年年底舉行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公布了旗下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并立下了小米汽車2024年要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梯隊的豪言壯志。
據雷軍透露,彼時小米在智駕方面的投資已經從33億追加到47億元,且調用了小米成立于2016年的AI實驗室,已擁有3000名AI工程師。
2024年11月,小米汽車官方宣稱,小米全系車型均支持基于端到端模型的代客泊車輔助,可對停車場內車道、障礙物進行精確感知,并實現障礙物繞行、甚至倒車避讓。即使在斷網情況下,該功能也能正常使用。
然而,僅僅幾個月后,小米就因智能泊車相關問題,開啟了年內的第一次召回計劃。兩個月后,一場影響更大的交通事故,更是一度給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今年3月,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身亡。據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
4月3日,安徽省公安廳交管總隊已指導屬地公安機關開展事故調查。截至目前,尚未有進一步的官方消息公布。
無論該事件最終結果如何,此次事故無疑已給大眾對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系統的信心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而在今年5月,小米悄然更改了SU7訂購頁面的措辭,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
隨后,小米回應稱,“此舉系為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汽車行業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我們目前是強調相關功能屬于輔助駕駛功能,要求駕駛者時刻關注路況,緊急情況時可以及時控制車輛”。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經歷意外交通事故后,小米依舊在輔助駕駛領域嘗試突破。今年7月,美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小米和英偉達正在共同開發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軟件等,還有很多項目正在合作。
再將時間撥回到現在,此番再次宣布召回計劃,小米將以OTA形式解決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情況下的安全隱患問題。
有網友猜測,小米汽車3月的事故車輛包含在本次召回的批次中,此次OTA召回可能與該事件有關,但小米汽車方暫未表示此次召回與3月份的事故相關。
目前,小米汽車的輔助駕駛技術仍在持續迭代升級,但如何讓公眾重燃對智能駕駛技術的信心,已成為包括小米在內的眾多車企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