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4歲抗戰老兵回憶戰友在面前犧牲:祖國強大了,但不能忘記過去
老兵李克彬94歲了,七八十年前的事兒他仍記得。
昌濰戰役中,營長雙腿被炸斷,作為衛生員的李克彬上前包扎時,營長說:“小李,不要給我包扎了,我肯定不行了。你還是留著這些東西給后來的人用吧。”
看著營長犧牲自己卻無能為力,李克彬的眼淚嘩嘩往下流,“那時候我哭得很厲害。他從當連長一直到營長,我們都在一起的。他像父母一樣對我,我發燒走不動,他一直背著我走了八里路……”
“今天回想起來,我們連長、副連長、指導員全部都犧牲了。”他動容說道,“今天我們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無數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p>
9歲參加革命,14歲受訓成為衛生員,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李克彬經歷過太多槍林彈雨,目睹了許多戰友的犧牲。
今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他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心中涌起無限懷念,“我是代表千千萬萬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同志上的天安門。那些犧牲的同志,有的快解放了犧牲了,一天也沒看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但他們為人民、為祖國貢獻了自己的一切,也是光榮的?!?/p>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觀禮嘉賓在天安門城樓上敬禮,左三為李克彬。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9月28日晚,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嗶哩嗶哩、澎湃新聞聯合主辦,米哈游支持的“青春華章·共赴山海向未來”主題展演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啟幕,抗戰老兵李克彬的故事,也將來到廣大師生身邊。
年少參加革命,目睹戰友犧牲
九三閱兵現場,抗戰老兵敬禮的一幕令無數人動容,李克彬是老兵中的一員。當時,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目光緊緊追隨閱兵方隊,年輕官兵邁著鏗鏘步伐走過,新型武器裝備依次亮相,他一次次起身敬禮,激動不已。
“祖國和軍隊建設得這樣強大,尤其是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我心里非常高興。如果我們過去有稍微好一點的武器,敵人早叫我們趕出去了?!苯邮懿稍L時,李克彬的語氣中滿是自豪。
“以前我們部隊每個人只有三四粒子彈,背的子彈袋裝的是高粱稈,一節一節的,那是唬人的。打完以后還要把子彈殼撿回來,在工廠里再加工、再用?!彼貞浀?,“我們打仗主要靠什么?靠手榴彈,每人背著4個手榴彈,那時戰斗非常艱苦。”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觀禮的老戰士們起身敬軍禮,左三為李克彬。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1940年參加革命時,李克彬才9歲。當時在山東老家,生活困難,甚至吃不上飯,又處于日軍占領區,有親戚提議去日軍據點找點事干。最后是母親拍板,“我母親深明大義,她講‘我們餓死也不去(日軍據點)’,她毅然把我送到南沂蒙(沂蒙山根據地)去當八路軍?!?/p>
沂蒙山區地處魯東南,北接華北,南聯華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1939年3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的率領下挺進山東,6月進駐沂蒙山區。
由于年紀小,李克彬當起勤務員,負責打水、打飯、提馬燈。部隊生活艱苦,冬天沒有被子,每人發一件大衣,“睡覺的時候把大衣的兩個袖子口扎起來,兩個腳伸進去,就這樣蓋著”。
因為腳小,部隊也沒有合腳的鞋,李克彬便赤腳行軍。有天吃完晚飯,幾個年輕小兵聚在操場上聽故事,羅榮桓看到李克彬赤腳,詢問過后要求后勤部門設法解決。后來,后勤只得買了一雙女士繡花鞋,尺碼較小,用鍋底灰抹黑鞋頭的花紋當軍鞋。李克彬穿著這雙鞋,參加了1941年的沂蒙山反掃蕩戰斗。
“當時非常艱苦,但是大家的抗日情緒非常高。”1941年11月,日軍調集5萬兵力對沂蒙山區實施“鐵壁合圍大掃蕩”,企圖摧毀抗日根據地。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立即帶領廣大沂蒙抗日軍民開始反掃蕩斗爭,突圍轉移、伏擊襲擾,12月日軍主力撤退,八路軍最終恢復根據地控制。
反掃蕩結束后,李克彬被調入魯中軍區被服廠。前方打仗,后方供給,造手榴彈的軍工廠、生產衣服的被服廠等在根據地后方不斷地生產物資。1945年,李克彬在衛生隊接受了半年的醫務培訓,“那個時候我小,腦子比較好,老師在上面講一遍,我在下面基本就能記住了”,而后進入部隊當衛生員。
“那個時候我就愿意打仗,我也不害怕,就在連隊,哪個地方危險我到哪兒去,哪兒有傷亡我就到哪兒去?!崩羁吮蛘f,當時要冒著槍林彈雨給傷員包扎,因為表現勇敢,1947年他當選魯中軍區“戰斗模范”。
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過昌濰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危險時刻不可避免:炮彈在面前炸開,他和死神擦肩而過;撤退時有些落后,差點被敵軍抓住,幸虧團長帶兵掩護……然而,他最遺憾的是有些戰友再沒能救回來,營長、連長、副連長、指導員等等,在炮火中都犧牲了。

李克彬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攝
“祖國強大了,但不能忘記過去”
戰爭年代物質匱乏、生活艱難,李克彬卻記得很多溫暖的事情:“我是吃人民的飯,穿人民的衣,在黨的領導下長大的。我也沒上過學,參軍以后,都是戰友、同志、領導把著我的手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每天都要學幾個字,要會講、會認、會寫,就這樣把我教大。”
“我當時年紀小不能入黨,但一直很想加入。他們挺關心我的。1948年我17歲,虛歲18歲,一過元旦,支部召開大會就批準我入黨了。”他說,“當兵以后,我真正體會到部隊是革命大家庭,大家對我都很好?!?/p>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李克彬轉入上海。響應國家需要,他開始學習兒科醫學,后來在解放軍第八五醫院成立小兒科。當時出生的孩子多,麻疹、痢疾等傳染病也多,他有時連續一周在病房兜轉,太困了就坐小凳子上瞇一會兒,忙忙碌碌,從醫生、醫務處主任到院長,一直干到1991年60歲退休。
如今,94歲的李克彬身體硬朗,精神矍鑠,采訪時思維清晰?!拔疫@個人,怎么講呢,沒頭腦?!彼_玩笑道,“每天什么東西也不想,事情過了就算了,有話講出來也就講掉了,也沒什么東西。我從來不吸煙不喝酒,平時也沒什么講究,就是家常便飯?!?/p>
94歲老兵李克彬。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攝
“一個人要樂觀,想得開一點?!彼f,退休以后,自己開始學習電腦,學習PS(修圖)、繪聲繪影,學習拍照攝像,“我一直學到現在。年紀大了,我就在線上學?!本湃啽F場,他還舉起手機拍了一些照片。
閱兵式結束后,一位老戰友的孩子發來消息,“看見你到天安門上去了,我為你高興?!崩羁吮蚧貜停骸斑@是代表千千萬萬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同志上的天安門,是他們的光榮,也是你父母的光榮?!?/p>
“不能忘記過去。”采訪中他多次提到,“祖國強大了,但過去的光榮傳統應該繼承、發揚,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

白浪 設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