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語言的制作來自廚房

北京|泥潭不是終點,是故事的轉折點——《泥潭》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主講人:劉楚昕(寫作者)
《泥潭》從辛亥革命拉開帷幕,以武昌起義為舞臺,一個夢境疊著另一個夢境,意識流般的畫外音,雙線人物互為鏡像,令人性的善惡互為糾纏。9月19日晚,我們特別邀請《泥潭》作者劉楚昕做客方所北京店,與大家分享創作背后的心路歷程與自身感悟,“當真實的人生與誠摯的書寫相遇,每個平凡的靈魂都有機會成為不朽的傳奇。”

北京|她們并不遙遠——《一個阿富汗女人的來信》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洪蔚琳(寫作者)、熊阿姨(媒體人)
2024年,媒體人洪蔚琳讓中國讀者知道了阿富汗女性哈迪亞·海達里的故事。2025年,有光出版了這位阿富汗女作家的第一本書。9月19日晚,我們特邀媒體人洪蔚琳和長報道作者、“熊家客廳”播客主播熊阿姨共同做客北京SKP,聊聊那些“并不遙遠”的她們,讓我們一起跨越國界高墻傾聽彼此的聲音。

北京|小歷史尋找可能,大歷史追求必然——黃漫《歷史的邏輯》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9:30-12:00
地點:朝陽區東四環南路56號遠洋國際中心E座27層先知書店
嘉賓:黃漫(東吳基金副總經理)、喬曉春(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童大煥(學者、作家)
本場發布會,作者黃漫將與社會科學家、媒體觀察家深入討論以下話題:什么是大歷史,大歷史有什么價值和意義?歷史存在規律嗎?怎樣才是科學的研究歷史?《歷史的邏輯》在研究方法、解釋力、預測力上與經典大歷史有什么異同?《歷史的邏輯》中提出的三大模型如何重新解釋歷史、當下與未來?科技何以成為歷史的第一推動力,又怎樣改寫了歷史?智能時代,什么樣的歷史與大歷史才是當代智識人的必需?

北京|以往知來,以見知隱——《魯迅與國學》讀者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4:00
地點:朝陽區東三環南路88號首都圖書館A座報告廳
嘉賓:孫郁(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趙京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在完成多本魯迅研究著作后,孫郁深切地認識到理解魯迅最難的部分是其傳統文化背景。歷時多年的思考、整理與寫作,他完成了《魯迅與國學》一書。本書不僅回答了魯迅、五四學人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繼承、創造轉化的具體問題,也回答了中國新文學從何而來、現代知識分子如何產生的重要問題。本次對談,兩位嘉賓將圍繞新書的出版背景、今天我們為何要談魯迅與國學、魯迅如何看待傳統文化、魯迅整理研究傳統文化的目的、魯迅如何處理域外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魯迅處理國學的方式為我們的國學研究可以提供哪些啟發、如何看待魯迅及其作品擁有這么長久、強大的生命力等問題展開,帶您走近魯迅的學術人生。

北京|童年的記憶,歲月的回響:當我們在談論童年時,到底在談論什么?——《太陽落在了哪座山》新書分享暨簽售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喬葉(作家)、梁曉聲(作家)
9月20日,我們邀請了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著名作家梁曉聲,詩人、獨立音樂人葭葦做客SKP,與各位讀者一起走進喬葉的新作《太陽落在了哪座山》,一起探討童年的記憶,歲月的回響。

北京|自由的玫瑰——《伊蕾集》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嘉賓:朵漁(詩人)、巫昂(詩人)
伊蕾,原名孫桂珍,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伊蕾的詩歌寫作曾在1980年代風靡一時,尤其是其詩作中所體現出的女性意識的覺醒、坦直勇敢的表達方式,在當代漢語詩歌史上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9月20日下午,我們特別邀請詩人、隨筆作家朵漁和詩人巫昻,以及本場活動主持人狄思琦,做客方所,與大家共讀《伊蕾集》(全三冊),分享其中獲得的獨特感觸。

北京|荒原之上,傳奇生長——《可可西里傳奇》的生命敘事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北苑路98號院1號樓DT51三樓RENDEZ-VOUS
嘉賓:施戰軍(作家)、賀紹俊(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事長、評論家)、劉大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評論家)、姜耕玉(教授、作家)
由作家姜耕玉創作的長篇小說《可可西里傳奇》,以昆侖山為魂,以藏羚羊為骨,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血肉,編織出一幅跨越神話與現實的壯闊畫卷。9月20日下午,姜耕玉攜嘉賓施戰軍、賀紹俊、劉大先做客DT51,邀請您共赴一場高原之約——在這里,你會聽見藏羚羊的蹄聲叩響大地,看見英雄的血色染紅雪山,觸摸到自然與人性交織的史詩脈搏。

北京|近世的象征性行動:脫靴及其他
時間:9月20日(周六)19: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第二體育館B101
主講人:王汎森(歷史學家)
本講主要以“脫靴”為核心,探討明清時期地方百姓對官員表達評價的象征性行動。這類行動如脫靴、送萬民傘(衣)、建去思亭、撰去思記等各式各樣的形式。雖然有不少是虛應故事,但它們也反映民眾對地方官的贊許或期許,也蘊含對統治者的微妙回應。這些地方百姓的象征性行為不僅是贊賞,更具有評價、懲罰甚至束縛的功能,是“弱者的武器”,構成一套地方社會的評價系統。這些行動揭示了地方與中央之間的權力拉鋸,也反映了官民之間擬家屬式的感情政治。象征性行為在近代仍有余緒,顯示其深層文化意涵與歷史連續性,值得深入探討。

北京|不完美,但很自在——燕七《雖然不完美但是沒關系》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文珍(作家)、黑荔枝(藝術家、繪本畫家)、燕七(漫畫家)
超人氣漫畫家燕七在新作《雖然不完美但是沒關系》中,通過十個治愈暖心的小故事,直擊相親、單身焦慮、婚姻危機、事業愛情平衡、戀愛內耗等年輕人最頭疼的情感問題,并提供溫暖治愈的“解法參考”。9月20日晚,我們特別邀請到知名作家文珍,知名藝術家、治愈系繪本畫家黑荔枝,和燕七一起做客北京SKP,同我們聊聊新書的創作過程,當下年輕人的困惑與焦慮以及與生活和解的另一種可能。

北京|走過的城市與山川,都化成了我們的生命——徐則臣《域外故事集》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徐則臣(作家、《人民文學》雜志主編)、師力斌(評論家、詩人)、淡豹(作家)
作家徐則臣,用十五年的時間,走過九個國家和地區,將地理上的行走轉化為文學上的創造,完成了其最新小說集《域外故事集》。行走如何影響寫作?旅行經驗如何轉化為文學敘事?后全球化時代,我們如何通過文學理解“他者”與“自我”的關系?9月21日下午,徐則臣將攜新書《域外故事集》,與評論家、詩人師力斌,青年作家淡豹,以及《南方周末》記者潘軒,與讀者開啟一場關于行走、書寫與生命轉化的文學對話。

北京|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照見:〈九兒〉攝影手記》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嘉賓:王乃功(攝影家)、朱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敏(媒體人)
何謂生命的完成?什么是最好的告別?《照見:〈九兒〉攝影手記》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生命樣本和影像記錄。這一次,借著《照見:〈九兒〉攝影手記》新書發布之際,我們很高興邀請作者王乃功、攝影批評家朱炯、資深媒體人劉敏(熊阿姨)和余雅琴來到方所北京店,跟大家分享九兒的生命故事,講述這一趟緩慢而莊重的拍攝旅程中感人至深的瞬間。

北京|你在紅樓,我在西游——經典重啟的新武器與新世界
時間:9月21日(周日)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李遠達(北京大學講師)、趙毓龍(遼寧大學教授)
經典從不老去,是因為它們會隨著時代與讀者的目光不斷以新的形態出現。《紅樓夢》與《西游記》,一部是關于家族命運與人情世態的巨著,一部是關乎修行歷程與神魔世界的奇書。它們不斷被改寫和再造,在當下仍能觸動我們,對生命與社會提出新的追問。此次活動,我們再讀經典,用“小說知識學”作為武器,重新進入這兩部偉大經典的內部。9月21日晚,我們特別邀請到北京大學講師、《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作者李遠達,遼寧大學教授、博導、《破頑空:西游知識學》作者趙毓龍,以及小宇宙年度熱門播客“日談公園”的創始人李叔(李志明)做客SKP,通過這次線下活動,我們或許能找到穿越紅樓與西游、走向心靈自由的路徑。

上海|從小鎮女孩的漂泊,到中年出走的決心——托賓《布魯克林》《長島》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楊浦區控江路1155號YOUNG劇場·主劇場
嘉賓:科爾姆·托賓(作家)、鳥鳥(脫口秀演員)
科爾姆·托賓(Colm Tóibín),愛爾蘭當代著名作家。自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南方》以來,托賓已出版十一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一部詩集等,《黑水燈塔船》(1999)、《大師》(2004)、《馬利亞的自白》(2012)都入圍布克獎決選名單,《大師》榮獲2006年度都柏林國際文學獎等文學獎。9月19日,托賓將開啟他此次的中國行,與脫口秀演員鳥鳥一起聊他的小說《布魯克林》,以及新作《長島》。

上海|妥協與對抗:日本知識人的戰時與戰敗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王升遠(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長聘教授)、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9月19日晚,我們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升遠,和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翻譯協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徐靜波,兩位老師將以宮崎駿的動畫為切入點,去叩問整個日本戰后知識界的精神史:他們在面對歷史的重負時,經歷了怎樣的妥協與對抗?又最終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上海|她是先鋒還是墮落——《塞壬之歌:好萊塢電影中的“蛇蝎美人”造型研究》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0:3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
嘉賓:龐博(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燕曉英(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0世紀40年代,黑色電影在好萊塢大量涌現,“蛇蝎美人”作為其中重要的母題備受關注。而隨著黑色電影風格的發展成熟,該形象也成為點亮黑色都市故事的“戲眼”和展示黑色風格的“模特”。9月19日晚,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龐博將攜新書《塞壬之歌:好萊塢電影中的“蛇蝎美人”造型研究》,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燕曉英展開一場關于銀幕上“蛇蝎美人”形象、視覺權力與性別話語的深度對談。

上海|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契訶夫《帶小狗的女人》
時間:9月20日(周六)13:30-15: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嘉賓:劉云(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方巖(評論家、《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
“經典導讀”第六期,我們特約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劉云、文學評論家方巖,以“天氣好極了,錢幾乎沒有”為題,一起共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帶小狗的女人》。兩位嘉賓將帶我們走進契訶夫短暫卻豐富的一生,重溫那些課本里曾經出現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或遭遇,比如“裝在套子里的人”別里科夫,比如“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等。

上海|影像中的抗戰記憶敘事:日本緣何走上軍國主義“暴走”之路——《暴走軍國:近代日本的戰爭記憶》 《“無責任”的帝國:近代日本的擴張與毀滅(1895-1945)》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沙青青(歷史學者)、商兆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日本為何會走上軍國主義的“暴走”之路?近代以來的日本究竟如何看待戰爭、如何走向戰爭,又如何記憶戰爭?殘留在日本肌體中的軍國主義陰魂為何始終不散,當代日本將走向何方?本周六,歷史研究者、《暴走軍國:近代日本的戰爭記憶》作者沙青青與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無責任”的帝國:近代日本的擴張與毀滅》作者商兆琦,將以影像中的抗戰敘事為引,為讀者解讀近代日本的擴張與毀滅之路,并探究當代日本的戰爭記憶。

上海|淺談紅學情緣——《風起紅樓:百年訛緣探秘》新書發布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4樓博雅苑
嘉賓:納百川(豐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總監)、薄心怡(文化策劃人)、張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9月20日下午,《風起紅樓:百年訛緣探秘》作者納百川將攜艾米姐、張軍兩位跨界好友親臨上海古籍書店·博雅苑,與大家一起探討《紅樓夢》緣起與推衍之謎,共探百余年來紅學發展脈絡,辨析多方學者的論斷。

上海|翻譯、寫作、教學如何兼顧?——一個大學教師的從業經歷
時間:9月2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三樓外文科技期刊閱覽室
嘉賓:吳其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顧真(圖書編輯、譯者)
本期“讀道”上圖新書分享會,上海外國語大學學者吳其堯教授將攜新書《已拙集》來到活動現場。《已拙集》是吳其堯教授近年來發表于《文匯報》《新民晚報》《中華讀書報》等各類報刊有關翻譯、文學、文化和語言等領域研究思考隨筆書評等的結集,文章行文深入淺出,既有翻譯探討、文學評論,又有文化趣談、語言辨析,且篇幅大多長度適宜,內容有趣有料。

上海|科爾姆·托賓詩歌朗讀交流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4:30
地點:黃浦區威海路48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5F多媒體教室
主講人:科爾姆·托賓(作家、詩人)
詩歌來到美術館本期邀請到愛爾蘭作家、詩人科爾姆·托賓。作為當代文壇極具影響力的聲音之一,托賓的作品曾多次入圍布克獎,并獲得洛杉磯時報小說獎、國際都柏林文學獎、英國大衛·科恩文學獎等多項大獎。托賓的詩歌,讓人看見一位敘事大師在語言另一端的探索:他以低聲細語般的抒寫,編織出親密、克制又回響悠長的詩意世界。他的詩歌往往以個人記憶、家族關系與日常觀察為線索,語調克制而深沉,充滿抑制的情感力量。

上海|不必“有用”,只須“待”著:在效率至上的時代,重拾照護的力量
時間:9月2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梅笑(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陳智民(精神科主治醫師)、阿夏桑(科普作家)
本次活動,我們將邀請社會學學者梅笑、精神科醫生陳智民、科普作家阿夏桑分享《難免痛苦,“待”著就好》中沖繩那間充滿海風氣息的日間照護病房里令人捧腹大笑而感懷不已的故事,探討震撼“咚鏘”的照護理念,看看“無所事事”蘊含的巨大能量,并試著為現實中的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提供卸下重擔的“援助指南”。

上海|東方奇案,世界解碼——高羅佩《大唐狄公案·文庫本》首發分享
時間:9月21日(周日)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嘉賓:嚴曉星(學者)、戰玉冰(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譯文版大唐狄公案·文庫本系列第一輯于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市,是國內僅見的由一人獨立翻譯的版本。全新的“文庫本”形式輕盈而來,小巧一冊,可納入囊中,卻承載著一整個盛唐的波瀾壯闊與謎案重重。9月21日下午,我們特邀知名學者嚴曉星、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戰玉冰兩位嘉賓,與編輯顧真一同走進高羅佩筆下的大唐風云,從荷蘭漢學家的“精神中國”情懷,到狄仁杰與福爾摩斯、波洛比肩的偵探魅力,從文庫本的輕巧設計到譯者的匠心翻譯,探討《大唐狄公案》為何能成為全球讀者癡迷的文學奇跡。

廣州|從成都茶館到廣州茶樓:微觀歷史中的城市敘事——王笛《茶館2》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王笛(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席教授)、孫江(澳門大學講座教授兼歷史系主任)
歷史不僅存在于宏大的變革中,更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里。著名歷史學者王笛新作《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50-2000)》,以成都茶館為窗口,用詳實史料與生動故事,勾勒 1950-2000 年茶館興衰,深入半個世紀的中國城市社會變遷,描繪了一幅鮮活生動的民間生活圖景。9月20日下午,大學問·學術沙龍邀請著名歷史學者王笛、澳門大學講座教授孫江、《新周刊》首席主筆朱人奉,從新書出發,開展一次跨越地域的城市文化對話,與讀者共同探討“從成都茶館到廣州茶樓,微觀歷史中的城市敘事”。

廣州|像袁枚一樣吃得講究、活得痛快!——《袁枚的講究》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荔灣區昌華街道泮塘五約新街110號1200Bookshop書店
嘉賓:林衛輝(美食專欄作家、食評人)、羅韜(媒體人)、麥小麥(作家、書評人、閱讀推廣人)
被吃貨譽為“飲食寶典”的《隨園食單》,是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數十年美食實踐的沉淀,也是中國古代飲食文化集大成之作。林衛輝結合自身的文獻修養及深耕廚藝研究數十載之功力,對《隨園食單》作了極具趣味性的現代詮釋,精選《隨園食單》300多道南北各地菜肴中具有代表性的40多道,還原清代美食家袁枚筆下的舌尖盛宴。9月21日下午,我們將邀請《袁枚的講究:趣讀〈隨園食單〉》作者、著名美食顧問、美食專欄作家林衛輝,資深媒體人羅韜,書評人麥小麥,在廣州1200bookshop書店(荔灣湖店)開展一場新書分享會。三位嘉賓將帶來一場關于袁枚和《隨園食單》的對談,一起感受一席雅致絕倫的隨園宴,了解一代美食家的美食主張和生活理念,領略清代精彩的社會生活。

廣州|托馬斯·曼,在歷史與欲望的陰影里——托賓小說《魔術師》分享會
時間:9月22日(周一)19:00-21: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方所
嘉賓:科爾姆·托賓(作家)、魏小河(書評人)
9月22日,托賓將做客廣州方所,與書評人、青年作家,播客“不止讀書”主播魏小河一起分享小說《魔術師》。《魔術師》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德國邊遠小城呂貝克拉開帷幕,男孩托馬斯·曼在那里成長。這是一部史詩般的家庭傳奇,背景跨越半個世紀,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托賓精心打造了一個復雜但富有同情心的作家形象,他一生都在與自己內心的欲望、家庭和他們所經歷的動蕩時代斗爭。

廣州|托賓筆下的“離散”與“歸家”:從《布魯克林》到《長島》
時間:9月23日(周二)19:00-21:00
地點:白云區白云大道北2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第一教學樓南樓215思明講堂
主講人:科爾姆·托賓(作家)
9月22日,托賓將來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大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寫作經歷。

南京|語言的制作來自廚房——《詞語磁場:多多五十年詩歌自選集》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6:00-18:00
地點:秦淮區王府大街29號JLC金陵中環西區L5方所
嘉賓:多多(詩人)、傅元峰(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拓野(詩人、圖書編輯)
《詞語磁場:多多五十年詩歌自選集》是著名詩人多多跨越五十年創作生涯的詩歌精選集,收錄了多多從1972年至2022年間的詩歌作品,展現了他作為中國朦朧詩歌重要代表人物的詩藝成就和思想縱深。9月19日,詩人多多將偕同學者傅元峰、編輯拓野、嘉賓主持楊大壹,帶領我們品讀《詞語磁場》,感受那文字深處既深邃又迷人的情思宇宙。

南京|未來“未”來——孫周興未來哲學系列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孫周興(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
當我們談起“未來會是什么樣的?”這個話題,總覺得這個“未來”好像離我們還很遙遠,我們尚且生活在某個確定的、親熟的、可理解的世界中。但“未來”并不是在線性時間的直線盡頭等著我們的、懸在我們眼前卻又總是遙不可及的一個節點,或是某幅想象不到的新光景。我們已然生活在某種“未來”之中: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新形成的關系還未等到穩定下來就陳舊了,曾經我們用以衡量一切事物之價值的單一尺度——基于線性因果說明的科學理性的歸因模式——也失效了。那么,在這個已然是未來的當下,“未”來的又是什么?我們還能期待什么,我們還能成就什么?9月20日,我們邀請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浙江大學圖書館館長孫周興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一起聊聊正處于文明大變局之中的我們,如何重塑個體的生活世界經驗,如何面向未來與“未”來。

南京|1637,1863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秦淮區王府大街29號JLC金陵中環西區L5方所
主講人:陳傳興(紀錄片導演、作家、攝影家)
從1637年笛卡爾《方法論》,高乃伊(P,Corneille )《席德》,法蘭西學院《法語大辭典》工程開啟古典時代語言關切與分裂:國族語言,自然語言,人工語言在拉丁文霸權崩毀陰影下進行后巴貝塔喧嘩。19世紀,法語不再是歐洲思想文化語言主導,尋找法國國族語言與文學的起源,自外于歷史語言科學發展。1863年,第二帝國幽靈語言支配下,宣告語言失落,死亡,失語大辭典。9月20日,學者陳傳興將蒞臨方所南京店,帶領讀者展開一場關于語言與現代性的思想航程:從1637笛卡爾《方法論》西方現代性之始,到1863——“從國族語言建構到語言的瓦解”。

南京|模仿、競爭與當代人的精神困境——勒內·基拉爾《欲望的先知》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秦淮區王府大街29號JLC金陵中環西區L5方所
嘉賓:陸遠(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師)、錢家音(譯者)
我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欲望?在模仿與競爭交織的現代社會中,人性如何被塑造?法國著名人類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勒內·基拉爾的首部訪談集《欲望的先知:與勒內·基拉爾對話》將為你解惑。9月20日,該書譯者錢佳音與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師陸遠將帶領讀者深入探討基拉爾如何以“模仿欲望”理論解讀人類行為與社會現象。這是一場文學、哲學與人類學的跨界對談,也是一次重新審視自我欲望與當代生活的思想契機。

南京|15年后,小鎮女孩艾麗絲的故事如何續寫?——托賓《布魯克林》《長島》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3:30-15:30
地點:秦淮區王府大街29號JLC金陵中環西區L5方所
嘉賓:科爾姆·托賓(作家)、葉子(南京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副教授)
9月21日下午,托賓將攜新作、《布魯克林》的續篇《長島》做客方所,與學者葉子展開對談,共同回顧女主角艾麗絲從小鎮女孩成長為成熟女性的二十年心路歷程。

南京|大師背后的秘密:我如何書寫托馬斯·曼?——科爾姆·托賓文學講座
時間:9月21日(周日)19:00-21:00
地點:玄武區北京東路37-5號南京世界文學客廳
主講人:科爾姆·托賓(作家)
9月21日晚,托賓將做客南京世界文學客廳,與讀者分享他以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為原型創作的小說《魔術師》。

杭州|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房間”——《我是寨子里長大的女孩》新書分享
時間:9月21日(周日)14:30-16:30
地點: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B區單向空間1F
嘉賓:扎十一惹(寫作者)、柏琳(作家)
《我是寨子里長大的女孩》作者扎十一惹,1990年出生于云南深山一個彝族村寨中,“童年仍在較為原始的部落里度過”,“村子里沒有自來水,沒有醫生,沒有公路,很少家庭有手電筒,一直到六歲之前,只有一家人有黑白電視”。在這樣的環境中,和大自然尤其是和動物的相處,塑造了她內心深處獨屬于自己的房間,其中充滿擁抱自然的珍貴記憶。9月21日下午,扎十一惹攜新書來到杭州單向空間,和作家柏琳,一起聊聊一個女性從大山里的寨子走到城市,到底要走多久,沿途經歷和內心感受又是如何?聊聊各自的異鄉經驗,如何影響生活觀念和寫作實踐,如何讓自己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內心的房間”?身為女性,如何面對原生經驗和流動的生活,如何找到理解、原諒和自洽的契機?讓我們一起進入“內心的房間”,傾聽彼此心靈深處的聲音。

杭州|世界視野下的中國史拼圖——李菁新書《歷史的鐘擺》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9:00
地點:西湖區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曉風書屋·明遠書院
嘉賓:李菁(媒體人)、魏一平(媒體人)
中外頂尖漢學家如何看中國史?近期,資深媒體人李菁新書《歷史的鐘擺》出版,8 位中外史學大家親述治學之路,從世界視角拆解中國史,在思想碰撞中讀懂歷史的走向與當下的選擇!9月21日,我們邀請李菁與原《三聯生活周刊》記者魏一平在明遠書院展開深度對談,厘清世界視野下的中國史及中國現象,讀懂中國并更好地把握當下。

杭州|器載春秋——《金銀器的春秋》分享會
時間:9月22日(周一)18:30-19:30
地點:西湖區體育場路533號彌陀寺公園內曉風書屋·明遠書院
嘉賓: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黎毓馨(浙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部主任、研究館員)
金銀器以其造型和紋樣,講述著生長它的時間和空間里的故事。著名名物學者揚之水先生的新作《金銀器的春秋》,是她在金銀器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為了讓更多讀者深入感受金銀器背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我們特別邀請到揚之水先生來到曉風書屋。與讀者朋友們一起穿越千年,共賞金銀器里的華夏文明。

成都|“東坡的鄉情”誤讀與正解——《蘇東坡大傳》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主講人:劉傳銘(文化學者、藝術史論家)
9月20日,我們邀請著名文化學者、藝術史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高端智庫專家委員、中國南社文史館館長劉傳銘老師攜新書《蘇東坡大傳》做客成都SKP。讓我們暫別喧囂,跟隨作者腳步與筆觸,回溯蘇東坡的逆旅人生,探尋他的心路軌跡,還原一個真實的生命,認清這位亦莊亦諧、非圣非魔“文化英雄”無與倫比的才華和色彩豐富的情感世界。

成都|從“解字五書”初探流沙河先生晚年的學術轉向——《流沙河解字全書》&《初讀流沙河》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9:30-21:30
地點: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嘉賓:袁庭棟(巴蜀文化學者)、王學東(詩人、詩學家、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龔明德(藏書家、出版人)、何青玲(書法家、篆刻家)、彭明哲(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羅人智(浙江大學出版社編輯)
如今,承載著流沙河先生晚年學術心血與思想印記的著作相繼出版問世:《流沙河解字全書》系統收錄先生“解字五書”精髓,從漢字的形、音、義出發,追溯先民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基因;《初讀流沙河》則以細膩的視角,梳理先生的學術生涯與思想演變,為理解其晚年轉向提供了鮮活的注腳。9月20日晚,我們特邀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 詩人、教授、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王學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藏書家、出版人龔明德,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何青玲同兩位主講人——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彭明哲與浙江大學出版社編輯羅人智齊,共同做客成都SKP。當典籍中的漢字遇上學者的解讀,當個人的學術轉向連接起文化的傳承,在這個月末,讓我們暫別喧囂,跟隨這些資深學者的腳步與筆觸,從“解字”出發,讀懂流沙河先生晚年的學術轉向,汲取文化傳承的力量。

成都|以書寫對抗遺忘:女兒筆下的母親生命史——《林門鄭氏》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4:30-16:30
地點:天府新區麓山大道二段18號麓鎮山頂廣場尋麓書館
嘉賓:林雪虹(作家)、甜菜(播客主播)
《林門鄭氏》是馬華文學新銳作家林雪虹的非虛構作品。這是一部以女兒視角書寫的母親生命史,以私人化書寫,勇敢審視當代女性處境。9月21日,林雪虹與《近于正常》主播、制作人甜菜,邀你一起開啟一場與女性生命書寫有關的對話,在私人記憶的回溯中,讀懂千萬個“鄭錦”的命運。

成都|存在與不存在:關于詩歌的一百種可能——《我知道靈魂的來去》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梅國云(作家)、楊獻平(作家、詩人)、彭明哲(海南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
9月21日,我們特邀海南省作協主席梅國云,詩人、作家楊獻平,與海南出版社顧問、北京分社社長彭明哲,做客成都SKP,展開一場關于詩歌本質的深度對談。以梅國云的詩作《我知道靈魂的來去》《裝滿一本海》《窺一眼虛空的未知》為引,探討詩歌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照亮我們存在的各個維度。以詩為媒,探討靈魂的來去與詞語的無限可能。

成都|人生是否真的存在“不如我們從頭來過?”——托賓《布魯克林》《長島》分享會
時間:9月24日(周三)19:00-21: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太古里負一層M68-70號方所
嘉賓:科爾姆·托賓(作家)、寧不遠(作家)
9月24日晚,愛爾蘭著名作家科爾姆·托賓將來到方所成都店與作家寧不遠對話,暢談他卓越的寫作生涯和新作《長島》——一部交織著放逐、歸屬、渴望與遺憾等主題的小說,這些主題正是他諸多精彩作品的標志。

西安|以所有那些偶遇,致終將彼此遺忘的我們——胡成的8年,21城,175個瞬間:《所有那些偶遇》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1日(周日)14:30-16:00
地點:碑林區長安北路261號SKP購物中心10樓活動區SKP RENDEZ-VOUS
主講人:胡成(自由撰稿人、攝影師)
9月21日,《所有那些偶遇》作者胡成、圖書編輯晏藜將做客西安SKP,帶我們一同翻開這本散文隨筆集,看人來人往、觀人生各態。

武漢|從大敦煌到犍陀羅——孫志軍《大敦煌》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武昌區沙湖大道18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主講人:孫志軍(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大敦煌》是一部突破傳統視角,以“時空地理”為核心,全面呈現敦煌的地理、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綜合性作品。9月19日晚,敦煌文物工作者孫志軍、“犍陀羅守護人”項目志愿者余凱、非遺傳承人甘夏林一起做客武漢SKP,帶領我們一同感受從大敦煌到犍陀羅,跨越山河與千年的時空地理所產生的化學反應;聊聊全新視角下,古今交織的敘事,自然與文明的對話。

武漢|一位理想主義者的現實突圍:解碼張居正的雙面人生——《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新書分享會
時間:9月2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武昌區沙湖大道18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齊悅(歷史作家)、張啟迪(歷史作家)、燕山刀客(歷史作家)
《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是燕山刀客“明朝四大名臣”的收官之作。作者對張居正滿懷崇敬又恪守史實,用懸疑筆法重構歷史現場,以問題意識穿透史料迷霧,在學術性與大眾可讀性間搭建橋梁,也是為張居正誕辰五百周年的特別獻禮。9月20日下午,歷史作家齊悅、張啟迪、《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作者燕山刀客與湖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劉煒一同做客武漢SKP,共話張居正的人生浮沉與政治遺產,探討遠大抱負與現實追求的辯證統一。
附:線上活動預告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西游記》:西游故事的前世和將來
時間:9月19日(周五)18:30-20:30
地點: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視頻號
嘉賓:李萌昀(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趙毓龍(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人對《西游記》的熱愛,不止停留在閱讀和影視改編,更延續到游戲、舞臺、漫畫等豐富的文化形態,在幾百年里不斷重生,成為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新書《破頑空:西游知識學》,以“小說知識學”的角度重返西游世界,將神魔秩序、人物抉擇與制度規則重新拆解,既回應古典,又關照當下。本次活動,我們特別邀請到《破頑空》的作者趙毓龍和中國人民大學李萌昀兩位老師,他們將從《西游記》的版本流變談起,分享這部經典如何跨越時空,與今天的我們展開新的對話,又如何在將來不斷重塑自身。9月19日晚,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游故事的文化長河,探尋中國人到底有多愛《西游記》。

從“走向三國”到蜀國最后三十年
時間:9月19日(周五)19:00-20:30
地點:中華書局1912微信視頻號
嘉賓:單敏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系副教授)、成長(作家、三國遺跡文化傳播者)
單敏捷副教授的新作《走向三國:漢末群雄割據史(190-220)》聚焦于東漢末年,以政治思維切入,分析漢末群雄勢力發生、演進、重組的過程,揭示破碎分裂走向局部統一的內在制度機制。作家成長的新作《漢之季——諸葛亮身后的三國》選擇呈現諸葛亮逝世后的蜀漢三十年歷史,鉤沉出大眾不常觸及的細節,重新審視和解讀三國后期的人物和史事。本次直播活動中,兩位嘉賓將分別聚焦于三國前史和三國后期,講述他們對這段風云變幻、英雄輩出時期的見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