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補天”40年!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正在恢復,中國作出重要貢獻!
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在上層大氣中發揮著重要的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危害,保護我們的健康、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圖源:網絡
9月16日是《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40周年暨2025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世界氣象組織當天發布《世界氣象組織臭氧公報》指出,2024年觀測到的臭氧消耗水平較低,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正在恢復,并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持續恢復。

圖源:央視新聞
臭氧層有望在21世紀中葉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公報說,2024年,南極臭氧空洞深度低于1990—2020年的平均水平,面積也小于2020-2023年間的水平。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自然發生的大氣因素導致的逐年波動。然而,長期的積極趨勢反映了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的成功。
《維也納公約》承認平流層臭氧耗竭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并為動員臭氧研究、系統觀測和科學評估方面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框架。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致辭中表示,40年前,各國在科學指導、團結行動下,攜手邁出了保護臭氧層的第一步。《維也納公約》及其《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已成為多邊(行動)成功的里程碑。今天,臭氧層正在愈合。這一成就說明,當各國關注科學的警告時,保護臭氧層方面的進步是可能實現的。

2025年9月16日,在位于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謝鍔攝
公報指出,迄今為止,《蒙特利爾議定書》已使超過99%的受限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消費被淘汰,這些物質曾用于空調、消防泡沫、發膠等。因此,臭氧層有望在本世紀中葉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從而顯著降低因過度紫外線照射而導致的皮膚癌、白內障和生態系統損害的風險。
我國已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約62.8萬噸
我國自1991年加入《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來,始終嚴格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義務,如期實現了各階段履約目標。生態環境部統計顯示,我國已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約62.8萬噸,占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時累計避免了260多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排放,為推動全球臭氧層逐步恢復作出重要貢獻,也為減緩氣候變化發揮了積極作用。到今年年底,中國預計還將實現9萬多噸的淘汰量。
除了在生產和使用環節嚴格管控,我國多年來始終保持對消耗臭氧層物質非法貿易的高壓打擊態勢,以實際行動堅定履行對議定書的莊嚴承諾。
“在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中國海關作為國家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辦公室聯席會成員單位,持續強化進出口監管。”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二級巡視員周亞春介紹,“自2021年11月起,我們嚴格落實氫氟碳化物許可證管理制度,依托智慧海關建設,全面加強對企業、產品、物流等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實時監測異動情況。通過在海關作業系統中加載參數,實現對受控物質的自動提示與攔截,持續筑牢國門安全屏障。2024年,海關共監管9.78萬噸消耗臭氧層物質出口,以及3250噸含氟氣體進口、40.74萬噸含氟氣體出口。”
據了解,我國海關多年來持續加強執法能力建設,全方位提升消耗臭氧層物質的進出境管理水平。通過加大對重點高風險貨物的查驗力度、強化走私態勢分析研判,并自2020年起持續開展打擊走私專項行動,在打擊受控物質非法貿易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有力震懾了ODS走私犯罪行為。
三行業明年7月1日起將提前3年半淘汰含氫氯氟烴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于會文出席會議并在講話時表示,明年7月1日起,中國將在聚氨酯泡沫、擠出聚苯乙烯泡沫和工業領域清洗三個行業,提前3年半時間徹底淘汰含氫氯氟烴的使用。
2025年,中國根據《基加利修正案》履約新要求,深入推進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化履約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據于會文介紹,在頂層設計方面,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印發實施《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國家方案》),為全面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管控、實現國家履約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組織召開國家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會議,系統部署各項重大舉措,強化部門合作,凝聚履約合力。健全政策法規,強化鏈條管理。加強監測評估,提升執法效能。嚴格進出口管理,防范貿易風險。
嚴格按照履約及相關行業計劃要求,2025年度中國核發含氫氯氟烴生產配額16.4萬噸,國內使用配額8.6萬噸。核發氫氟碳化物生產配額折合14.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國內使用配額折合6.5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期實現國家履約目標。
于會文強調,當前全球履約工作面臨諸多挑戰,消耗臭氧層物質全面淘汰進入沖刺階段,同時《基加利修正案》生效后履約任務成倍增加,履約面臨資金、技術等多重壓力。國際社會應堅決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以務實合作推動保護臭氧層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中國將持續推進履約行動,完善政策體系,提升治理效能,促進綠色替代,與各締約方、各國際執行機構一道,為保護臭氧層、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新華國際頭條、央視新聞、中國環境、中國經濟網、澎湃新聞;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