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機器人進家新路徑:家電機器人化,將突破智能音箱短板
近期,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2025)閉幕。

此次盛會吸引了全球超過1700家家電及消費電子廠商。中國廠商毫不意外地再一次成了IFA最核心力量,也是技術創新主力軍
“AI(人工智能)”與“智能”已成為各大家電品牌展位與新品介紹的絕對關鍵詞。從智能清潔到廚電互聯,從語音助手到自適應環境感知,幾乎每一款高端家電都在強調自身的AI能力。
更為關鍵的是,大模型驅動下的新一輪AI技術浪潮,使得AI正在從單個設備的功能增強,走向家庭整體的中樞調度。即AI開始將原本孤立的各種家電或者其他產品,連接成一套協同工作的系統。
家電已從“機械工具”,開始蛻變為“智慧管家”,不僅僅聽從房主的命令,而且能夠主動服務家庭成員。
“刃辛機器人”曾預言,人形機器人進家,某種程度上會在這些AI賦能的家電,如具身智能掃地機器人身上得以實現。目前看來,這一預言得到了證實。
而自媒體“正解局”認為,未來,家電與機器人的界限將消失。
已走向衰落的智能音箱所宣傳的那一幕幕場景,目前正通過“家電機器人化”得以快速實現。
AI家電VS智能音箱
AI(包括EAI,即具身智能)在家電行業的應用,很早已經開始了。
此前,AI的賦能,能夠讓家電的性能提升,甚至使家電擁有“察言觀色”的能力,譬如對周圍空間環境自動感知,提供更加智能、貼心的服務。
AI家電更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為能簡化家務流程,提高生活效率。
譬如,掃地機器人、智能洗衣機、智能廚電等讓年輕人從“手工作業”變為“自動化作業”。在家徹底解放雙手,實現真正的“無人家務”,將時間留給自己。
AI家電還能夠提供個性化體驗,帶來情緒價值。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AI的賦能,使得AI家電能夠提升用戶體驗。
在生產層面,應用AI技術能實現降本增效。
家電企業通過過智能化決策、自動化執行與數據驅動優化,AI技術從設計、生產再到質量檢測、供應鏈管理等多個維度,助力企業縮短生產周期、降低能耗、提升良品率,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而這,“刃辛機器人”不得不提此前較為火爆的智能音箱了。
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生態的重要入口,通過內置語音助手(如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實現音樂播放、天氣查詢、日程管理等功能,更關鍵的是,能夠控制智能家居設備(燈光、空調等)。?部分帶屏型號還支持視頻通話和兒童教育內容?。
2014年亞馬遜Echo首次引入語音交互,2015年國內廠商(如京東叮咚)跟進,推動智能音箱成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當時,互聯網巨頭都認為,智能音箱是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后可能帶來新變革的下一代智能硬件。
那時的媒體天天暢想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生態中樞的美好愿景:以智能音箱為入口,互聯互通,家庭生活走向智能化。
谷歌、蘋果、小米、百度、阿里、華為等巨頭爭相發布產品,迅速帶火市場。
2016-2019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從600萬臺增至1.47億臺,中國家庭普及率快速提升?。
但是,從2021年起,中國銷量連續四年下滑,2024年市場規模不足2021年一半?。
銷量下滑的原因在于技術瓶頸?,智能音箱的語音交互能力有限,長句識別和語義理解不足,用戶體驗差?,甚至被貶為“智障”,如今短視頻平臺還流傳著不少“智障”視頻節目。
目前,智能音箱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地位,似乎正在被AI賦能的家電所取代。
關鍵在于AI大模型
AI家電會不會也變成“智障”,成為第二個智能音箱?
答案是不會,這得益于AI大模型的出現與普及。
AI大模型的接入,讓AI家電能夠理解復雜的語音指令,語音交互更加人性化。AI視覺技術與感知決策、大模型深度融合與場景融合是家電智能化的核心“助推器”,使得家電主動實現與人的交互,為用戶帶來個性化的體驗。
36氪研究院、海爾智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中國AI家電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AI大模型、多模態感知和開放生態的協同,正在推動家電從“被動響應”跨越至“主動服務”。

曾經需要人類反復操作的家電繁瑣流程,如今被AI轉化為無感化的智能體驗。AI大模型正讓家電從“機械工具”蛻變為“智慧管家”。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務委員、智能算法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世光表示,智能家電的協作壁壘正在被打破,就像互聯網通過TCP/IP統一語言,未來家電將像“微信好友”一樣無縫拉群協作。
AI家電在提升生活品質方面有著多面表現,它如同一把萬能鑰匙,能精準打開生活中各個場景的便捷之門,極大提升生活的舒適度與幸福感。
AI家電,無疑是家電行業未來的趨勢。
9月2日至3日,在國泰海通證券第15屆消費品年會上,國泰海通證券研究所家電首席分析師蔡雯娟表示,AI+機器人正在對家電產品形態發生創造性的迭代,AI+機器人的賦能能夠讓家電從之前僅僅聯網的時代跨越到智能交互的時代。
總之,隨著AI技術、AI大數據模型的迅猛發展,家電行業正迎來了一場智能革命。家電產品紛紛擁抱智能AI,推出基于AI大模型數據的智能化系統,推動家電產品智能化的進程。
近年來,智能家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將達到7938億元。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救家電行業、推EAI
君不見,目前我國傳統家電行業正處于整體衰落的形勢下。
2025年上半年,盡管有國家補貼政策刺激,主要家電企業的半年報仍不理想。
據統計,101家A股家電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670.56億元,同比增長8.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0.84億元,同比增長12.85%。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的“以舊換新”政策的驅動。
從家電的整個市場消費增長態勢來看,情況更糟。
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非3C家電市場零售額為4537億元,同比增長9.2%;但預計2025年全年零售額同比增速將放緩至2.4%,第四季度甚至可能出現8.6%的同比下降。
AVC此前也曾預測,受多重因素影響,2025年全年家電零售額增速或將收窄至0.2%,第三、第四季度預計將連續下滑。
而原因在于“以舊換新”補貼帶來的換新驅動提前釋放,難以驅動新的購買需求,而且多地“國補”補貼資金已耗盡,過度依賴補貼帶來的增長逐漸回歸低迷。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家電行業已逐步從增量競爭轉入存量時代,尋找新增長引擎已成為企業共同的核心議題。
而AI家電,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
《2025年中國AI家電行業發展白皮書》預測,未來AI家電將呈現家庭機器人普及的趨勢。
目前不少家電都進軍人形機器人、EAI(具身智能)行業。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家電巨頭、庫卡機器人母公司美的集團正式發布人形機器人原型機,標志其向“具身智能”,包括機器人+AI+物理世界執行能力,戰略邁出關鍵一步。
老板電器為深化AI商業化落地并拓展技術邊界,不久前其進一步成立了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
目前的數據顯示,普通家電變身AI家電,僅需要投入千元左右加裝具身智能設備即可,未來隨著規?;c科技進步,這一投入成本將大大減少。
從某方面說,家電機器人化,將是未來人形機器人發展的一個可能路徑,將大大加快家電進家庭的速度。
這是因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最大短板在于商業化落地場景不明。而家電機器人化,即使所有的家電都轉變成家庭機器人,為機器人落地家庭場景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刃辛機器人”認為,具身智能業者與其綁定人形機器人,不如用具身智能升級已商業化落地的產品,譬如早已深入千家萬戶的家電產品,進行家電機器人化的改進。
譬如,具身智能在家庭場景下的商業化落地,已在具身智能掃地機器人身上得以實現。
據《科創板日報》,丁科技創始人、家電行業觀察家丁少將表示,“家庭清潔任務的重復性強、空間結構相對標準,是具身智能最容易落地的場景之一。”(文/刃辛機器人 陳重山)
參考資料
[1] 《家電破“內卷”,為什么要靠AI?》,正解局
[2] 《AI+家電:跨越智慧家居,擁抱萬物擬人》,銀河證券
[3] 《2025年中國AI家電行業發展白皮書》,36氪研究院、海爾智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
[4] 《讓更多家庭用上具身智能,追覓全球首創機械手真正具象化》,砍柴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