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壩不裂成歷史,“地下廠房”能容航母,基建狂魔又在刷新紀錄了
“基建狂魔”又要開工了!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拉開建設序幕。這一次,我國將投資1.2萬億元在西藏林芝建設5座梯級電站,建成后裝機容量可達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什么概念呢?這是一個可以“再造三個三峽”的超級工程!
為什么中國總在“拼命”建水電站?
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水旱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而“興修水利”也因此被刻進了中國的基因里。到現在,中國已建成水庫大壩約9.5萬座,大壩類型、大壩數量、高壩數量、水力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壩工建設技術邁入世界領先行列。
在這些彰顯中國水電實力的超級工程中,屹立在金沙江下游的白鶴灘水電站仍是一座豐碑。作為目前僅次于三峽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它是當今世界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創下6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

白鶴灘水電站
白鶴灘奇跡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上。
這里崖壁陡峭,兩岸山體以柱狀玄武巖為主,地質結構疏松,在雨水或震動作用下很容易發生山體滑坡。這里是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炎熱干燥,狂風肆虐,據氣象部門統計,每年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深山峽谷、激流險灘,要在這樣的地方開山鑿巖、攔河筑壩,建設者們要面臨的狀況十分嚴峻。
以白鶴灘水電站的右岸邊坡施工為例,它需要進行處理的范圍寬度達到1000米,總開挖量1430萬立方米,支護面積43萬平方米,相當于60個足球場大小。但整個施工都是在陡峭的山壁上,地質構造復雜又脆弱,建設者在開挖時,不僅要及時使用各種加固、支護手段,保持山體的穩定性,還要避免大型機械設備對周邊地質造成破壞,就連施工產生的石渣也不能直接排入江中,影響生態環境。而對整個工程建設來說,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建設者們要克服的困難數不勝數。也正因如此,白鶴灘水電站創造的奇跡才更難能可貴。
白鶴灘水電站到底有多厲害呢?
整個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壩頂弧線長709米,最大壩高289米,相當于100層樓高。從空中俯視,白鶴灘水電站雙曲拱壩猶如一個彎曲的、薄薄的雞蛋殼鑲嵌在金沙江河谷中,但實際安全系數超過2.0,可以長期承受1650萬噸的水推力。
這也是世界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這并不簡單。事實上,混凝土澆筑體積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熱脹冷縮帶來的變形就越大,這使得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成為特高拱壩建設面臨的世界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白鶴灘水電站創新性地使用了低熱硅酸鹽水泥,比傳統水泥溫度低。同時,建設者們還在大壩內部埋設了300萬米長的冷卻水管,借助1萬多個傳感器,形成了智能溫控系統,使大壩可以進行故障自我診斷、溫度流量異常報警等。在這樣的技術加持下,大壩至今沒有發現一條溫度裂縫。
白鶴灘水電站還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地下廠房”,開挖量2500萬立方米,相當于10座胡夫金字塔的體量,甚至能容得下一艘航空母艦。水電站的發電機組就深埋在這些“地下廠房”內。
如果說發電機組是水電站的“心臟”,那白鶴灘水電站就擁有一顆“大心臟”。金沙江水流沖擊著水輪機,不斷轉化為電能。這里的機組轉速是每轉一圈,發電150度電,相當于一戶普通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每臺機組運轉一個小時發出100萬度電,可滿足一家人400年的生活用電量。這種單機容量百萬千瓦的機組,白鶴灘水電站有16臺。而為了有效調節尾水隧洞中的水壓力,確保這顆“大心臟”安全穩定地運行,白鶴灘水電站還配備了世界已建水電工程中最大的圓筒式尾水調壓室,又上一重保險。
作為水利樞紐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需要在汛期泄洪。為此,這里建造了3條世界規模最大的無壓泄洪洞,單洞最大泄洪流量4083立方米/秒,水流可以每小時180公里的速度通過。泄洪洞內同樣采用了襯砌混凝土智能化溫控防裂等新技術,使其光滑如鏡、抗沖耐磨,可以成功解決流速高、坡度陡、流量大等難題。
“連珠成線”的最后一環
建起這樣一座超級水電站,非一時之功。
金沙江在長江上游,早在1954年長江大洪水之后,我國就開始部署研究在金沙江干流上興建水利工程的方案,并組織相關單位對金沙江開展了大量的普查、勘探、規劃等一系列籌備工作。直到2010年,白鶴灘水電站正式啟動前期籌建工作,終于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此后十余年,白鶴灘水電站攻克了16項世界級核心科技難關,形成了127項關鍵技術突破。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
到現在,4年過去,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突破2000億千瓦時大關。這些清潔電能通過“白鶴灘—浙江”“白鶴灘—江蘇”兩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東地區,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僅此,每年就可以節約標準煤196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6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22年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長江干流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水電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里,共安裝110臺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年均生產電能約3000億千瓦時,可滿足3.6億人一年的用電需求,為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