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白堊紀獸腳類恐龍奔跑速度可達45千米/小時

足跡生態復原圖。巴西國家博物館毛里利奧·奧利維拉繪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和沈陽師范大學、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鄂托克恐龍遺跡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發現并研究了白堊紀奔跑速度最快的獸腳類恐龍行跡,其速度可達45千米/小時,為深入了解中型獸腳類恐龍的奔跑能力提供了最新實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內蒙古鄂托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保護恐龍足跡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團隊發現了一個新的足跡化石地點,識別出大型和中型兩種類型足跡化石,共組成4條行跡和2個孤立足跡。
其中一條中型獸腳類恐龍行跡由5個連續足跡組成,單個足跡平均長為25.25厘米,復步長達5.3米,顯示造跡者正處于高速奔跑狀態。研究人員利用目前常用的兩種方法,計算出其奔跑速度分別高達45千米/小時和41±4.9千米/小時。它刷新了全球范圍內白堊紀時期獸腳類恐龍的最快速度紀錄。
另外3條行跡和2個孤立足跡為大型獸腳類恐龍所留,單個足跡平均長44.92厘米,復步長為2.5米。造跡者處于正常行走步態,對應速度為6至8千米/小時。研究者近期對行跡起始位置覆蓋的表面泥土進行清理,已出露足跡69個,行跡長度增加至81米,為目前國內獸腳類恐龍最長行跡紀錄。
新發現的快速奔跑行跡與大型獸腳類恐龍行跡共存,研究者推測造跡恐龍之所以會快速奔跑,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捕獵食物,另一方面不排除躲避大型獸腳類恐龍的捕殺。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5-1657-7
(原標題為《白堊紀時期獸腳類恐龍能跑多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