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國隱形冠軍,為什么突然批量消失?

德國的工業神話,正在坍塌。只是誰也沒想到,會坍塌得這么快。以前,談起德國工業,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叫隱形冠軍。啥叫“隱形冠軍”呢?就是你在生活中,不太知道,但是呢,卻又做到了世界頂尖的中小型企業。這樣的“隱形冠軍”,全球大約有3000多家,其中中國大約100多家,而德國呢?卻有1000多家,占了全球“隱形冠軍”的一半。

可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德國會有這么多隱形冠軍呢?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有大龍頭在前面帶。任何一個中小型企業,想要長期穩定地生存下來,它一定要有大公司在前面帶著,提供源源不斷的訂單。
比如,德國有一家小鎮企業,總員工數也就300多個人。它造什么呢?造奔馳的車標和進氣格柵。這玩意兒,沒有啥技術難度,很多公司都可以造。但奔馳的車標和進氣格柵訂單,就只交給它。你想拿?就拿不到。只要奔馳不倒,它就倒不了。

因此呢,寄居在BBA、拜耳、西門子、博世、巴斯夫等德國工業巨頭下面的中小型公司,就有很多了。他們本身并不出名,但依靠這些德國工業巨頭的訂單,可以活上百年。只要做好巨頭體系下的一個螺絲釘,就有足夠多的利潤了。
二是,家族傳承,不上市,不融資。很多人經常罵,說一些創業公司都嚴重虧損了,卻依然上市融資,圈錢。圈完錢呢?就跑路。至于公司最后經營得好不好?跟創始人就沒有多大的關系了??傻聡摹半[形冠軍”呢?90%以上都是家族企業,被某一個家族所掌控。他們不上市,不融資,祖祖輩輩,都干這個,就有了持久的耐心與精益求精的長遠戰略。在很多細分領域,一家德國小公司可以苦心鉆研上百年,把細節打磨到無可挑剔的地步,從而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但這事呢,也有兩面性。因為家族公司太多了,因此,財富就不流通,被少數家族所壟斷。同時,這些家族企業缺乏創新精神。比如,一家賣鍋的,它祖孫三代,上上下下都賣鍋。它可以把一口鍋,造到無與倫比的極致水平。但是呢?一旦遇到智能化家電,它就死翹翹了。遇到互聯網呢?遇到人工智能呢?它就都不行了。因為真正的頂級人才,不會甘心造一口鍋的。
這個現象不止于德國,日本也是如此。所謂的“匠人精神”,是因為家族傳承,工藝不斷精進。可當互聯網浪潮來的時候,AI浪潮來的時候,這一代年輕人寧愿去硅谷打工,當程序員,寫代碼,也不愿意繼承家族里的小公司了。而這些“隱形冠軍”想轉型,也轉不了。因為它不愿意分享股權,沒有辦法引入國際資本,更不可能引入頂尖人才。

在德國、日本,永遠也誕生不了馬斯克,永遠也誕生不了馬云。因為家族企業的另一面是,沒有開放性,也沒有創新性。德國人所謂的“嚴謹”,也變成了創新的牢籠。
為什么德國的隱形冠軍開始大批消失了?甚至破產倒閉了?主要就在于三大因素:一是,創造力嚴重不足。二是,龍頭公司也扛不住了。
我們還是拿奔馳來說,它在中國的銷量大幅下滑。今年7月份,奔馳中國銷量跌破2.7萬輛,環比下滑超過40%。奔馳凈利潤呢?同比下降50%以上,遭遇腰斬。奔馳銷量一下滑,它背后的那些所謂的“隱形冠軍”,也就利潤承壓了。但更致命的是第三大原因:德國本土的成本一路狂飆,成了壓垮眾多德國中小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無法想象,德國“莫爾堡”核電站,總投資3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260億,耗時8年才建成。結果呢?只投產了6年,就被叫停。然后呢?被炸毀,拆除了。“內卡維斯特海姆”二號核電站,投資90億歐元,耗時20年建成,也被拆除。理由是什么?就是極端環保主義。德國綠黨喊出口號:“寧愿讓民眾挨凍,也不能給煤炭留活路?!薄碍h保不徹底,就是徹底不環保”。因此呢,德國核電站,煤電站,被大批關停。

關停以后呢?投資100多億歐元的“北溪”天然氣管道也被炸了,德國能源成本就高到天上去了。德國工人呢?則不斷要求漲薪。這一來一去,市場急劇萎縮,成本大幅飆升,很多德國公司為了活下來,就只能悄悄地關門,把生產線搬到中國來了。
很多德國“隱形冠軍”并沒有死掉,只是搬走了而已。德國工業4.0也沒有完全失敗,只是在中國落地生根罷了。像BBA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線,不在德國,在中國。巴斯夫最大的化工基地,不在德國,在中國。江蘇太倉還專門打造了一個德國小鎮,引入560多家德國公司,包括60多家“隱形冠軍”。

為什么要扎堆來中國?就一個原因:求生存,謀發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