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也會“斷片”!都怪你,沒盯住
比起恐怖谷,AI原生游戲更喜歡制造“絕情谷”。
它會用陰陽倒亂刃法,讓玩家進退維谷。

2024年11月,一款號稱是“首款可游玩的開放世界AI模型”的游戲問世了,它叫《Oasis》。
兩家初創公司Etched、 Decart AI宣稱,這款游戲的每幀都是AI實時生成的。
換句話來說,和傳統游戲引擎不一樣,Oasis不是靠畫面渲染,也沒有復雜的游戲編碼。
玩家在游戲中看到的所有畫面,都是AI通過“下一幀預測”的能力實時生成的。

而游戲的研發,也非常AI化。
據稱,團隊專門讓AI訓練數百萬小時的《我的世界》游戲畫面,然后AI就根據當前的游戲畫面,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并且生成新的畫面。
同時,該游戲的畫面持續以 20 幀
每秒的速度實時渲染,零延遲。
也就是說,比電影24幀每秒的固定輸出頻率略低。
盡管24幀才能使觀眾感到播放順暢,而20幀會讓人有一定的遲鈍感。
不過問題不大,畢竟算力還不夠強,以后會好的。

這樣的技術聽起來非常強悍,而實際體驗會如何呢?
為了表示所言非虛,其官網上公開了游戲Demo,人人都可以去體驗一番。
然而,在可以容忍的算力問題保護下,這款游戲并沒有一炮而紅,直到玩家們體驗后用吐槽的方式送它上了“熱搜”。
吐槽什么?
一開始游戲的設定就是在考驗玩家的耐受程度。
該游戲只能在360P的分辨率下運行,玩家可以忍,畢竟是先驅,以后會改進。
該游戲一開始就給了個像素級游戲畫面,只是一行提示:“請注意,你做出的每一步都將決定整個世界的走向。”
玩家一般忽略,但事實上這一點很重要,這就是最關鍵的槽點。

進入游戲,已經有心理準備的玩家會發現,界面高仿《我的世界》,在每個人限時5分鐘的游戲時間里,會發生什么?
按照不少玩家的體驗,開始都是驚艷的。
在這個世界中閑逛,不難發現《Oasis》基本掌握了《我的世界》里較為復雜的游戲機制。
例如建筑、空間位置、放置方塊、晝夜照明、庫存管理、對象理解等。
只是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回頭,要大膽地往前走。
回頭會發生什么?
就和那個去冥界尋妻不能回頭、回頭妻子變石頭的希臘神話類似。
你會發現身后的風景并不是來時路,原來的山沒了,可能成了河。
驚悚的玩家再重新上路,又會發現,剛才前進方向的景色也變了……

如果你按照《我的世界》的玩法去敲磚塊,會如何?
同理,盯著看,方磚是方的。
轉下頭,磚還在那里,可能變圓的了。
一切都是實時生成,以至于只要你不盯著一個方向,“我的世界”就會變成魔幻世界。
而這樣的世界,似乎讓人無法正常地游戲,只能為了好玩去游歷。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你”。
尼采的這句名言,放在AI原生游戲中,竟然也適用。

只不過,2個“凝視”前,都要加個“不”字。
但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一切都和當下的AI擴圖體驗類似,即AI在圖片邊緣通過“想象”進行創意延伸。
如此一來,就很可能超出想象。
有玩家就指出規律:“看到的顏色決定了我移動時面前會出現什么。棕色的泥土,那么它就有可能隨著我的移動逐漸進化成大樹。”
那么,超出想象沒有問題,移回實現應該是“原圖”,咋就變了呢?
答案同樣很有哲理:
一個人看小說,也經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你能指望用算力支撐,勉強給你一個像素畫面,還要實時給你繪制包含大量字節的畫面。
如此負擔,在每一秒幾乎都在寫一本長篇小說,你還指望它記住“原圖”。

不過,隨著AI的進化,它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進化,AI原生游戲的進一步完善,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現在,能和AI在游戲里好好聊天,已經是大突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