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調查:你買的手串可能是“科技貨”,有商家用注油白木冒充沉香
在沉香市場上,部分商家五花八門的宣傳話術,加上外觀極為相似的沉香產品,讓消費者難辨真偽,“花高價買假貨”的情況時有出現。

“滿油脂”背后的真相
拋光、泡煮,劣質沉香也能賣出高價
記者進入一個沉香電商直播間,商家的宣傳話術幾乎都圍繞著“油脂”展開——“360度滿滿油脂”“假一賠萬”“貨真價實”等詞。

根據消費者線索,記者來到東南地區的“中國沉香之鄉”核心區。到了夜晚,“沉香夜市”更顯熱鬧,上百家商戶集中在鎮里的廣場露天擺攤,各類沉香產品琳瑯滿目。

商家告訴記者夜市售賣的多為種植奇楠手串,普通款每克十幾元到二十幾元,而能沉水的價格相差巨大,從每克十幾元到三百元,相差近三十倍。

億達香業的負責人解釋,奇楠由沉香“進化”而來,質地更軟、含油量更高、香氣更豐富,形成條件更苛刻,因此在文玩、香道和收藏領域價格遠高于普通沉香。

但野生奇楠早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對野生土沉香的保護上升至國家嚴格管控層面。目前現存的野生奇楠,每克價格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稀缺性可見一斑。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LY/T 3137—2019《沉香產品通用技術要求》中明確規定:

億達香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沉香產品的工藝核心在于“保留天然本真”,工序越簡單越好。因為沉香的價值核心是天然屬性,過度加工反而會破壞這一屬性,導致其價值受損。

一家名為“溫氏奇楠工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奇楠價格主要取決于等級,而等級關鍵看油脂含量——油脂越高,密度、重量、香氣越佳,“沉水級”是公認優質標準。

尺寸和工藝也影響價格——同等級大尺寸更貴,圓珠因耗料多貴于隨形珠,片珠因用剩料最便宜,因此夜市價格差距可達數十倍。

但記者在現場發現,沉香手串的原料品相差異明顯,有的料子結油豐富,打磨出的珠子烏黑油密,有的卻顏色發白、品相不佳。

面對這樣的料子,負責人坦言,為了讓低油沉香手串更好賣,會在打磨拋光時加入奇楠精油,使珠子顏色均勻、香味更濃。記者在溫氏奇楠工廠看到多臺打磨機和精油罐。這種“加精油優化品相”的做法并非個例,東江灣沉香工藝品工廠負責人透露他們會加精油煮泡,然后再拋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LY/T 3223—2020《沉香質量分級》中有著明確要求:

無論是用精油泡煮,還是在打磨時添加精油,本質上都是通過人為手段改變沉香的天然屬性,目的就是讓品質低劣的手串看起來更“優質”,從而賣出更高的價格。

白木注膏變“沉水級”沉香
狡兔三窟躲避監管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手段,不少商戶還頻繁提到卻諱莫如深的一個詞——“科技貨”。幾位負責人透露,有一種更高明的造假手段令消費者難以察覺,這就是商戶口中的“科技貨”。

當記者提出購買這種所謂的“科技貨”時,許多商家十分警惕,不輕易出售。

莆田沉香門店負責人透露,“科技貨”因受嚴查不敢明賣,想見到需熟人引薦并挑對時間。

記者在“熟人”帶領下,來到香之源門店。

工作人員帶記者乘電梯并刷卡進入3樓展廳,記者看到一整面墻的柜子,擺滿了經過壓油、注油處理的沉香手串,也就是之前諱莫如深的“科技貨”。

0.6厘米的沉水級圓珠,每克僅售20元。在觀珠鎮的市場上,同類沉水級沉香手串的報價普遍在每克200元左右,兩者相比,價格足足相差了十倍。

商家聲稱這類“壓精油沉水”的手串“只加精油、不做化工”,可即便如此,這類經人工干預的“科技貨”,銷量卻遠超預期。離開香之源后,“熟人”老板又帶記者前往凌氏香珠工藝廠。

負責人帶著記者走上民房二樓,房間內堆滿一袋袋手串,按規格分類,圓珠、鼓珠、多圈、單圈齊全,旁邊還放著電子秤,顯然是為隨時稱重交易準備的。

面對“熟人”,負責人坦言手串是用“白木”制成——即沉香采收后剩下的無香無油的木質部分,價值極低。

白木因紋理與沉香基底一致,被當作理想基材。先做成圓珠,再用高壓注入人工油膏,模擬高油沉香外觀,最終制成手串出售。這類產品完全造假,與天然沉香毫無關系。

負責人表示,他們不僅能用壓油、注膏模擬高油外觀,還可按需求添加香精定制香味,甚至保證“味道永久不散”。

但隨著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假沉香產品的監管愈發嚴格,觀珠鎮市場里部分商家,只能偷偷銷售這類明目張膽造假的沉香產品,還把造假窩點分散成幾個部門,躲避監管,即便被查也不至于“一窩端”。

商戶坦言,這樣大費周折,是因為假沉香利潤更高、賺錢更多。

檢測標準成“擺設”?
人工注油不認定、油脂異常不否決
沉香證書難反映真實品質
記者將經精油拋光、泡煮、壓注的造假沉香手串送檢到觀珠鎮電白沉香檢測中心。

工作人員僅對一款手串提出疑問,稱氣味不對、油脂像“粘上去”、黑色過于均勻。

更令人震驚的是,即便記者說明手串有問題,檢測中心仍出具證書,并解釋只要氣味無異味、結構清晰、符合海南標準的沉香“四大要素”,就可以出證,注油不影響認定。

當記者追問能否檢測出“注油”時,工作人員竟表示這不在證書體現范圍內。也就是說,即便手串經過人工注油,只要表面無異味、結構清晰,就能拿到合格證書,消費者無法從證書了解其真實品質。

為進一步驗證,記者來到中衡沉香珠寶檢測中心。

這里的工作人員通過“看油亮、摸手感、聞氣味”,表示只能出具“沉香木”證書,不能開“奇楠”證書。

記者帶著購買的沉香飾品送檢,結果各機構說法不一,難以得出明確結論。市場上真假難辨的沉香和商家套路,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業內人士也直言無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