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嘯虎:明年AI應用將迎來大爆發,中國企業有望通過差異化“產品力”脫穎而出
“明年AI應用即將迎來大爆發,下一個字節、快手、小紅書今年預計將會成立,現在的創業者有很多機會,大家一定要有勇氣去闖蕩這一片星辰大海。”
9月11日,在2025Inclusion·外灘大會開幕式暨主論壇現場,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坦言,在他看來,AI在應用層面即將迎來巨大機會。中國AI企業在產業鏈和生態上具備巨大優勢,有希望實現差異化“產品力”,從而脫穎而出。

2025年9月10日,上海黃浦,2025Inclusion·外灘大會在世博園區舉行。宇樹機器狗Go 1在大會上表演瑜伽球攀爬技能。視覺中國 圖
“如果要追求商業化,那就是我們說的boring technology,可能是不那么性感的技術。”作為一名AI領域的資深投資者,在朱嘯虎看來,AI時代投資需要聚焦“留存指標”,只有嘗鮮用戶而沒有持續付費留存的企業難以長久。相比追逐最新潮的技術,一些看似穩定成熟、甚至有些無聊的技術反而更易實現商業化。
舉例而言,朱嘯虎表示,去年全球做得最好的AI商業化案例是會議紀要類應用,來自美國的產品Abridge和中國Plaud.ai都表現出色,阿里旗下釘釘也很快推出類似產品。這類產品技術難度不大,但商業化容易,因此備受期待。 此外,Plaud.ai作為去年典型案例,目前已達到十幾億美元估值,并計劃進一步投資。
不僅僅是AI應用。在今年的外灘大會上,AI智能體成為科技圈聚焦的熱點話題。在業內人士看來,AI智能體在單一明確領域已實現對人類的替代,如訂餐、翻譯等場景,但復雜交互場景短期內難以突破,超級人工智能的實現仍需要長期探索。

2025年9月10日,2025Inclusion·外灘大會在上海黃浦世博園區舉行。圖為MOTON調酒大師機器人。視覺中國 圖
在用戶入口上,多模態搜索將成為重要趨勢,AI眼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入口。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張雷認為,AI眼鏡已實現從被動交互到主動響應的范式轉變,在抓拍、實時翻譯等場景具備高頻使用潛力。不過,在普及上仍面臨顯示技術、交互邏輯及商業模式不成熟等挑戰,目前仍處于手機延伸品類的初期階段。
在具體場景落地中,醫療健康則是核心的剛需領域之一。在螞蟻集團CEO韓歆毅看來,醫療(低頻)與健康(高頻)結合的模式具備天然優勢,AI的定位應是“醫生助手”而非替代者,大模型通過人機結合助力醫生從專科轉向全科,幫助醫生將精力集中于疑難雜癥。
目前,AI已經在顛覆軟件行業,低代碼、無代碼軟件及部分編輯、協作類軟件需求大幅下降,以圖形編輯軟件Figma為例,以前可能需要幾百人協作完成的項目,未來可能只需要十人即可完成,“協作類軟件市場不會消失,但規模會遠小于過去,因此投資上會刻意回避這一類產品。”朱嘯虎表示。
硬件終端則迎來“AI重做”浪潮。現場不少AI行業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所有硬件需在AI能力加持下重新思考場景黏性,除AI眼鏡外,AI PC、自動駕駛終端等均需突破傳統交互邏輯。中國在硬件產業鏈的供應鏈成本、效率及生態優勢,成為全球競爭中的關鍵籌碼。
在未來的AI創業方向上,不少現場嘉賓認為,專業領域服務業(醫療健康、金融服務等)、翻譯及助手類垂類場景、AI硬件終端應用成為三大核心賽道。
隨著基礎設施逐步成熟,2026年AI應用將迎來大爆發,下一個字節、快手級別的應用企業或已誕生,創業者應當把握“應用落地”的黃金窗口期。

2025年9月10日,上海,2025外灘大會首次設立“機器人小鎮”,集中展出100多款AI機器人產品。圖為帕西尼機械手。視覺中國 圖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外灘大會展區繼續升級,科技已成為關注的核心話題,大會設置近1萬平方米科技展覽、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展覽規模創下新高。200余家科技企業參展,展示AI和機器人走進千行百業、服務人類生活的圖景。100多家機器人及配件公司展示研究最新成果,30余個品牌攜新品首發亮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