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初秋提防心血管“亮紅燈”
初秋時節,暑氣未消,“秋老虎”依舊盤踞天空,然而,就在人們忙著應對殘暑、貪戀空調涼爽時,心血管系統卻正面臨著一場“悄無聲息的考驗”。上海好的中醫院-徐浦中醫醫院表示,初秋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雖然還在高溫季,但是晝夜溫差加大,人體的生理機能和血管狀態會發生一系列變化,高血壓、心梗、中風風險顯著上升。
初秋為何心血管易“亮紅燈”
“貼秋膘”過早過量
“入秋貼秋膘” 是傳統習俗,但若過早、過量進補,反而會給心血管添堵。初秋氣溫尚未完全下降,人體消化功能仍處于 “盛夏模式”,此時若大量食用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容易導致血脂水平短期內快速升高,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沉積在血管壁上,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體重驟增,心臟需要更努力地泵血以滿足全身需求,長期下來可能誘發高血壓、心功能下降。
“貪涼”不節制
經歷了一整個夏天的炎熱,人們對空調、冰飲的依賴往往延續到初秋。但此時人體的陽氣已開始收斂,抵抗力較盛夏有所下降,過度貪涼會讓心血管“雪上加霜”,頸部、胸部血管受涼收縮,可能引發頸動脈痙攣,影響腦部供血,出現頭暈、頭痛;冠狀動脈痙攣則可能誘發心絞痛。大量飲用冰飲,胃腸道血管迅速收縮,導致全身血液重新分配,心臟負荷突然加重,對于心功能不全者來說,可能誘發急性心衰。
晝夜溫差大
“秋老虎”的典型特征是“晝夜溫差大”,人體血管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白天高溫時,血管擴張以幫助散熱,血壓相對平穩;夜晚降溫后,血管會突然收縮以維持體溫,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隨之升高。對于本身血管彈性較差的中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而言,血管無法及時適應這種快速變化,就像反復被拉伸的橡皮筋,容易出現彈性減退、脆性增加,甚至誘發血管痙攣、斑塊脫落,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急癥。
情緒“傷秋悲秋”
初秋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漸涼,部分人會出現“傷秋悲秋”情緒 —— 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睡眠質量下降。而情緒波動是心血管疾病的“隱形導火索”,當人處于焦慮、抑郁狀態時,體內會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這些激素會導致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同時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信號
你注意到了嗎?
1.突然眩暈或頭痛突然加劇;
2.暫時性看不清、舌根發硬或說話不清;
3.一側肢體突然麻木、乏力、活動困難;
4.精神疲乏,頻打哈欠或惡心嘔吐;
5.情緒無法控制,智力減退;
6.無原因的疲憊、嗜睡等。
心腦血管病雖然發病快,但在發病之前也有一個過程,會出現一些相應的預兆。若發現上述先兆癥狀,應及時診治。
初秋護心血管注意這些
①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
②“潤而不膩”,補水防黏稠
③選擇清晨或傍晚氣溫適宜時運動
④平時要注意血壓的變化,控制基礎疾病
⑤積極調節心態,必要時尋求支持
初秋的“秋老虎”雖猛,但只要我們警惕溫差、調整習慣、呵護情緒,就能避開心血管疾病的“陷阱”。記住:心血管健康無小事,換季防護要及時。
心血管中醫大咖-田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