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痛無癢竟得癌?身體的“沉默預警”要警惕
年年體檢都正常,確診時竟是晚期?
日常沒什么癥狀,檢查卻是癌癥?
以為是單純的上火,不想檢查出癌癥?
……
不少癌癥患者確診時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他們既沒有經歷劇烈的疼痛,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瘙癢,身體似乎和往常一樣“正常”,可檢查報告上的結果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上海腫瘤醫院-徐浦中醫醫院醫生表示,很多時候并非我們忽視了身體的信號,也并非體檢的疏漏,而是某些癌癥天生屬于“隱匿癌”,其發病過程悄無聲息、不痛不癢。
為何癌癥早期常“不痛不癢”?
癌細胞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源于身體細胞的異常突變,從單個突變細胞到形成可被檢測的腫瘤,往往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在這個漫長的“萌芽期”,癌細胞的規模較小,還未侵犯到周圍的神經、器官或組織:既不會壓迫神經引發疼痛,也不會刺激皮膚或黏膜導致瘙癢,自然難以通過“疼癢”這類直觀感受被發現。
人體的某些器官本身就對“輕微異?!辈幻舾小1热绺闻K,它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表面沒有痛覺神經,只有當腫瘤長到一定大小、壓迫到肝臟包膜或侵犯周圍組織時,才會出現腹痛等癥狀;再比如胰腺癌,它位置隱蔽,早期腫瘤不會影響胰腺的基本功能,也很少引發明顯不適,等到出現腹痛、黃疸時,往往已到中晚期。
還有些癌癥會“偽裝”成普通小問題,即便有輕微癥狀,也容易被誤認為是常見疾病。比如胃癌早期可能只是偶爾的腹脹、噯氣,很容易被當成“胃炎”;肺癌早期可能只是輕微咳嗽,常被歸咎于“感冒”或“吸煙刺激”。這些“不典型”的表現,讓很多人放松了警惕,錯過了早期發現的機會。
別忽略身體的細微變化
體重莫名下降:如果沒有刻意節食、運動,短時間內(比如1-2個月)體重突然下降5公斤以上,要警惕癌癥可能。
異常出血:無論是大便帶血(需與痔瘡區分,癌癥出血多為暗紅色,常混在糞便中)、痰中帶血(尤其是長期吸煙的人),還是女性非經期陰道出血、尿液中帶血,都可能與癌癥相關 —— 腸癌、肺癌、宮頸癌、膀胱癌等,都可能以“異常出血”為早期表現。
持續低燒: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低燒(體溫在37.5℃-38℃之間),持續超過2周,且吃退燒藥效果不佳,要警惕血液系統癌癥(如白血病)或實體腫瘤(如肺癌),這可能是癌細胞刺激身體免疫系統引發的“癌性發熱”。
身體出現“小腫塊”:脖子、腋下、乳房、腹部等部位如果摸到質地較硬、邊界不清、活動度差的腫塊,且長時間不消失(超過1個月),別當成“普通結節”忽視。
消化異常長期不緩解:比如長期食欲不振,吃一點就飽;或者反復出現惡心、反酸、燒心,即便調整飲食后也沒有改善;再或是大便習慣突然改變,比如突然便秘、腹瀉,或大便形狀變細(像“鉛筆狀”)。這些可能是胃癌、腸癌、肝癌等消化道癌癥的早期表現。
持續疲勞:不同于“累了睡一覺就好”的正常疲勞,癌性疲勞往往是“休息也緩解不了”-明明沒做重活,卻總覺得渾身乏力、提不起精神,這可能是癌細胞影響身體代謝、消耗能量導致的,在肺癌、胃癌患者中較為常見。
如果發現自己最近出現持續疲勞、體重驟降、大小便習慣改變等信號,即使不痛不癢也要引起重視,必要時就醫檢查。身體的“沉默”不代表“健康”,那些無疼無癢時出現的細微變化,可能正是癌癥的“早期密碼”。對身體多一分細心,就能為健康多一分保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