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月起《AI內容新規》生效有何影響?品牌主該關心什么?| 一個符號工作室

作者 |金鑫YOYO
來源 |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今年3月,國信辦等官方機構印發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
從9月1日開始,就要正式執行了。


每次一個新政執行下來,有人歡喜就有人愁:
從用戶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大好事,起碼能讓你避免被機器忽悠;
而對一部分原創自媒體人來說,可以幫他們打擊一部分靠“黑科技”起家的競爭對手;
對媒體平臺來說則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整頓低質內容供應者;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內容治理難度,變相也降低了平臺的活躍度;
但對于靠開發AI內容工具創業的人來說,則完全是一個不利因素——你賣的模型和工具,給客戶帶來的價值要大打折扣了。

最后,回歸品牌主和代理商的視角,我們最有可能關心的問題,也幫大家整理出來,避免踩坑:
1、標記和不標記AI標識的內容,會不會對平臺的推薦機制產生影響?
2、如果因為沒標記,但被識別出AI內容了,會不會限流或封殺賬號?
3、如果既沒標記AI標識,也沒被系統查出來,那該賬號會不會被封號?
4、AI如果只是作為工具匯總真實內容,也沒產生任何社會危害,不標記AI難道也要被追責嗎?
5、標記AI和未標記AI的內容,是否都會被搜索引擎和AI搜索平臺收錄?
6、AI搜索平臺會自動屏蔽、不收錄標記AI的內容嗎?
7、與被標記AI的內容比起來,AI重新整合給出的“胡說八道”是不是危害更大?
8、如果被系統誤判為AI內容,但實際上是人撰寫的,會不會導致平臺“誤殺”?誰來維護內容創作人的權益?
9、人類的“胡說八道”也是滿天飛,如何規避這些內容?如何界定AI的“虛假程度”?
10、做廣告營銷的人都懂,內容本身承載的余地可大可小,“虛假和真實”應該交給誰判斷?
以上問題,表面上看是AI內容治理的問題,實際上更像一個哲學與倫理問題。
最終,一定是各方互相合作與博弈的結果。
但無論如何,作為乙方代理商,我們作為“內容把關人”的作用就越來越重要了。
這也符合我們工作室的技術價值觀 ——「AI為人所用、人對AI負責」。
對了,關于DeepSeek這類AI平臺的“正義性”,其實我在今年2月的另一篇文章中,也做過有趣的討論,供大家參考:
與DeepSeek模擬一場新聞傳播倫理的訴訟 | 一個符號工作室

—
「一個符號工作室」是一家新銳品牌營銷賦能機構,由10年互聯網營銷專家「金鑫YOYO」創立,擁有垂媒+自媒體矩陣20余個,累計全網千萬級閱讀影響力。
我們以符號學為戰略錨點、以AIGC為效率引擎,致力于成為企業經營外腦,為您提供品牌/創始人IP咨詢、品類/產品策劃、包裝設計與整合營銷傳播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