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尋脈問源之旅:時隔35年,東南大學本科新生全部入住老校區
繼南京大學2022年起本科新生全部入住鼓樓老校區之后,同城同源的東南大學全體本科新生今年也匯聚于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四牌樓老校區,并將在此度過大學生涯的第一年。
據東大新聞網消息,日前,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迎來來自祖國各地的4256名本科新生,這是時隔35年,東南大學全體本科新生首次回歸到位于四牌樓2號的老校區——四牌樓校區就讀,開啟尋脈問源式求學之旅。今年,東南大學首次設立八大書院,全體新生將以書院為單位培養管理。
東南大學現有6個校區,四牌樓、九龍湖、丁家橋、江北校區位于南京,另外還設有無錫校區和蘇州校區。2006年啟用的九龍湖校區是東南大學的主校區,此前大部分本科新生在該校區就讀,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數學學院(強基班)等本科新生入住四牌樓校區。
四牌樓校區坐落于明國子監及原國立中央大學舊址之上,位于南京市中心,西鄰鼓樓,東枕鐘山,北臨玄武湖,南靠新街口,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源:東大新聞網
“回歸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遷移,更是‘尋千年文脈,問百廿學源’,我們將其定義為‘尋脈問源’式的培養新模式。”談及全體本科新生為何回歸四牌樓校區,東南大學黨委書記鄔小撐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一是尋“千年文脈”,自信自立。四牌樓校區是文脈綿延千年的寶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六朝古都的歷史文脈密切相關,“要從歷史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復興偉業”。
二是尋“百廿學脈”,止于至善。這里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發源地,在學校123年的辦學歷程中,誕生了一大批“高標碩望,領袖群倫”的學術大師和優秀人才,以“止于至善”校訓精神踐行報國之志。
三是尋“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在這里召開,“東大雨花英烈熱血報國,彰顯了永遠跟黨走的鮮亮底色”。
據鄔小撐介紹,本科新生體制性回歸四牌樓校區,是圍繞領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學校以八大書院(分別是三江、南高、東南、中大、南工、南雍、日新、至善書院)的創新制度,打破學科壁壘,推動交叉融合和文理兼修,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至此,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兩所同城同源的全國知名大學均以“尋根”“尋脈”為切入點,推動了辦學模式、組織結構的創新。2022年起,以仙林校區為主校區的南京大學開啟“尋根性辦學”——本科新生全部入住鼓樓老校區學習、生活,完成一年級大類培養后,第二年根據專業分流至各校區相應學院。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同出一脈,前身均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歷史時期。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東南大學以原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先后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在國立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
南京大學現有4個校區,鼓樓、仙林、浦口校區位于南京,于2022年啟用蘇州校區。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系金陵大學舊址,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南大1952年由四牌樓遷往鼓樓區,鼓樓校區成為主校區,直至仙林校區啟用。“鼓樓校區承載著南大悠久的歷史,新生在這里學習生活,除了方便管理,也讓大家擁有校園的共同回憶,植入南大‘基因’。”南大本科招生辦相關人士此前向澎湃新聞表示。
所謂“尋根性辦學”,就是尋初心之根,即“視學校為家庭,視老師為父母,視學生為子弟”;尋使命之根,即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尋精神之根,南大最重要的精神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尋文化之根,即“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尋成長之根,即追求卓越,辦中國最好的本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