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代鞋王,彪馬要賣了
這一幕仍在繼續。
據報道,知名運動品牌彪馬(Puma)市值過去一年大幅縮水,身后皮諾家族開始接觸潛在買家。換言之,彪馬要被賣了。
彪馬的崛起堪稱傳奇。起源于一個德國小鎮家庭,當時達斯勒家族的兄弟二人共同生產專業運動鞋。后來,哥哥創辦彪馬,弟弟則做出了阿迪達斯。外界印象深刻的是,彪馬曾憑借與明星蕾哈娜合作設計的Creeper運動鞋風靡全球,巔峰時期一年營收84.6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

只是最近幾年,隨著全球消費疲軟,越來越多公司愿意賣了——彪馬身后的富豪家族也決定放手了。
阿迪達斯的“兄弟”
彪馬崛起史
一百多年前,哥哥魯道夫·達斯勒(Rudolf Dassler)和阿道夫·達斯勒(Adolf Dassler)出生在德國一個名為黑措根奧拉赫的小鎮。弟弟阿道夫從小就十分熱愛運動。當時他觀察到,每個項目的運動員都缺乏專門的鞋子,于是萌生了生產專業運動鞋的想法。1924年,他們注冊了公司Gebrüder Dassler Schuhfabrik,簡稱Geda。
1928年,夏季奧運會在阿姆斯特丹舉行,隨著德國長跑運動員莉娜·拉德克穿著兄弟倆研制的田徑鞋一舉奪冠,Geda名聲大漲。之后在德國體育運動迅速發展下,他們繼續通過奧運會運動員造勢,Geda生產的運動鞋火爆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兄弟倆之間的關系意外出現裂痕,最終分道揚鑣。資產是這樣劃分的——阿道夫選擇了火車站附近的工廠,后來發展成如今的阿迪達斯;魯道夫則接管了位于維爾茨堡街的工廠,并于1948年成立了彪馬(Puma)。
兩個體育商業巨頭就此誕生,也拉開了彪馬與阿迪達斯幾十年的競爭。
上世紀70、80年代,彪馬的鞋和服飾在嘻哈涂鴉文化中頗受歡迎。同時通過和頂尖運動員們的合作,一直在運動界位居要角。到90年代后期,彪馬在銷量上幾乎與耐克及阿迪達斯并駕齊驅。
1989年,魯道夫的兒子Armin和Gerd Dassler將他們在Puma的72%的股份出售給了瑞士企業Cosa Liebermann SA。2007年,開云集團又收購彪馬,前者還擁有古馳、圣羅蘭、葆蝶家、巴黎世家等諸多外界耳熟能詳的奢侈品牌。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Under Armour(安德瑪)等品牌的異軍突起,讓阿迪達斯、彪馬等受到沖擊。于是彪馬瞄準休閑運動風起的機會,開始將重心轉向運動休閑領域,將運動與時尚、音樂、潮流文化深度結合。
標志性一步便是簽約明星蕾哈娜。2014年,彪馬宣布蕾哈娜成為女性創意總監和代言人。她不僅僅是穿彪馬的衣服,而是深度參與設計。她設計的Creeper運動鞋,一上市就售罄,甚至擊敗阿迪達斯的爆款Yeezy。時至今日,Creeper仍是彪馬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部分鞋型甚至溢價漲至上千元。
此后幾年,時任CEO Bj?rn Gulden帶領彪馬精簡產品線、明星聯名、明星代言和專業運動營銷,推動營收在2022年達84.6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股價累計上漲400%,并在2021年達到股價巔峰。
去年,彪馬Speedcat OG系列再度翻紅。Speedcat OG 原型誕生于1999年,最初是專為F1賽車運動員打造的鞋款。在Blackpink成員樸彩英帶貨下,薄底賽車鞋成為韓女最愛的鞋履之一,經典配色一度賣到斷貨。

(Puma賽車鞋與芭蕾鞋)
還有另一款芭蕾鞋(Speedcat Ballet),外形堪稱“奇妙混合體”,既有賽車鞋標志性的超薄鞋底和緊貼腳面的流線輪廓,但又被改造成了芭蕾平底鞋的形態——沒有鞋帶,一腳蹬入,腳背上還橫著四根松緊帶。由于造型奇特,與YEEZY洞洞鞋(Foam Runner)、KEEN登山鞋(JASPER)等一起被評為丑鞋代表,卻意外受到中產群體的追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彪馬都是全球運動品牌中的“萬年老三”,一度與耐克、阿迪達斯三分天下。但這兩年,盡管出現Speedcat系列等現象級單品,卻也不可避免地面臨Lululemon、安踏等品牌的挑戰。
兜兜轉轉,彪馬還是要被賣了。
為何走向賣身?
實際上,這不是彪馬第一次傳出賣身消息。
早在2014年,業內就傳出開云集團擬出售彪馬的消息。一個細節是,當時安踏也被外界猜測為接盤者之一。不過后來這筆出售并沒有進行。
直至2018年,開云集團宣布計劃分拆彪馬,將大部分股權分配給其他股東,其中皮諾(Pinault)家族的母公司Artémis最終持有29%的彪馬股份,并成為“長期戰略股東”;開云集團后來通過減持,現保留9.8%的股份;其余超過61%的股份由公眾持有。
然而十年過去,彪馬還是沒能逃離被賣的命運。
媒體近日報道,其主要股東之一的皮諾(Pinault)家族正在評估包括出售在內的戰略選項。該億萬富翁家族已聘請顧問,并開始與潛在買家進行初步接觸以試探收購意向。接觸名單上不僅囊括美國同行以及中東地區的主權財富基金,還包括安踏體育和李寧等中國體育用品巨頭。
縱觀彪馬這幾年的發展,并不樂觀——盡管有爆款在手,這幾年卻一直面臨著高層動蕩和業績壓力。三年時間內,彪馬換了兩次CEO。今年4月初,因在品牌戰略執行上的分歧,彪馬前CEO阿恩·弗倫特(Arne Freundt)遭到解雇,并任命前阿迪達斯高管Arthur Hoeld出任CEO。今年一季度,彪馬還傳出將在全球裁員500人的消息。
前不久,彪馬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彪馬銷售額經匯率調整后下降2.0%至19.42億歐元,調整后息稅前虧損(不包括一次性成本)1320萬歐元,季度凈虧損達2.47億歐元。
此情此景,皮諾家族再次動了賣掉彪馬的心思。
只是買方的身份越發撲朔迷離。李寧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未就上述傳聞所提及的交易進行任何實質性談判或評估,一切重大信息請以本公司官方公告為準;李寧公司堅持“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核心發展戰略,目前仍會專注于李寧品牌的成長與發展。安踏則回應“我們不評論市場傳聞。”
消費品牌排隊賣身
抄底機會來了
當那些傳奇消費品牌們準備賣身,各方財團勢力虎視眈眈。
于彪馬而言同樣如此。一方面,彪馬幾十年來積累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無論被誰收購都將幫助買方大幅提升國際形象;另一方面,此時顯然是入局的好時機——在傳出出售消息之前,彪馬的股價已大幅縮水。上周甚至一度跌至約17歐元,相較2021年最高位時已下跌超過80%。
對買方來說,這也許是一個抄底機會。
貝恩公司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并購交易將大幅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是,企業需要通過并購優化資產結構——2024年,許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上升,而出售非核心資產成為趨勢,這為買方提供了“抄底”機會。
這在消費行業表現更為明顯。當消費疲軟,越來越多公司愿意賣了——貝恩調研發現,60% 的消費品高管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出售資產。
今年5月,巴西投資機構3G資本出手,以94億美元的交易價格買下斯凱奇。此外,還有VERA WANG、比樂蒂、范思哲、皮爺咖啡、迪卡儂、哈根達斯、星巴克中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相繼走上賣身道路,成為全球宏觀經濟變化的一個寫照。
如此一幕幕,讓人想起另一個經典案例——2019年,安踏集團聯合多家公司組建財團,以46億歐元總價收購芬蘭亞瑪芬體育。“中年男人三寶”之一的始祖鳥便是該公司旗下的品牌。
當時亞瑪芬正處于虧損狀態,外界對這筆收購并不看好。但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反而認為,“因為市場不好,我們溢價43%買下了,假如市場好,我們根本買不到。”
后來的故事我們看到了,在安踏的一系列運作下,旗下始祖鳥完成了從小眾的戶外運動品牌到大眾的出圈之旅,擁有一件始祖鳥沖鋒衣幾乎成為中產社交符號。2022年,亞瑪芬正式開始盈利,2024年登陸紐交所,締造一個經典全球化案例。
有人離場,有人抄底,資本故事永不落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