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職場上的HR是“AI員工”,有多高效?有何問題?

上海市第二屆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大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8月29日,上海市第二屆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大會通過“會、洽、聘、展、演”多種形式,搭建跨區域交流平臺,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3+6”重點新興產業深度融合,而“AI+HR”正在成為業內討論、企業關心的新興趨勢。
AI的運用正在不斷解放以往被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困住的HR們,智能化的人力資源調度也正在幫助企業聯通全球市場,賦能產業經營。但與此同時,如何在“AI員工”進入職場時讓人類員工建立工作的價值感,職場中如何確保“AI向善”,又將是漫長的求索之路。
上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去年營收突破5600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從大會獲悉,2024年,上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全口徑年營收突破5600億元,產業規模持續保持全國領先。近年來,上海聚焦“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品牌化、標準化”目標,持續加大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
15年前,靜安區的“梅園路77號”還是一棟入駐企業不足40家的辦公樓,如今這里已經是占地2.18平方公里、匯聚近400家企業的“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格局,獲評國家級人力資源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級人力資源標準化試點。
而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誕生地,靜安全區已集聚362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其中外資(含港澳臺)機構達46家。2024年,靜安區規模以上人力資源服務營業收入突破512億元,約占上海全市規上人力資源服務營收的四分之一,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
AI正在重塑HR業態新結構
“以前處理1000名員工的考勤、薪酬、社保申報,至少需要3天時間;現在用AI系統,2小時就能完成。而且HR數字員工助理能提供7×24小時服務,員工滿意度大幅提升。”這是企業在利用AI賦能HR工作時的實際感受。
目前,多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都將AI能力與傳統的HR管理系統融合,提供“AI+HR”的整體解決方案。在具體的實踐中,“數字員工”或者說“AI員工”,正在成為職場中部分取代HR職能的新型載體。上海利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提供此類服務的企業,總經理朱德權表示,目前AI員工已經可以承擔HR80%的事務性工作,并且在員工招聘、入職、離職的全生命周期中進行智能化管理。這就能讓HR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花更多時間投入到員工的關心和支持工作中,“成為業務的合作伙伴,助力業務增長”。
今年以來,上海市人社部門運用“AI+HR”工作模式,還創新開發了一批“人工智能推介官”崗位,為人工智能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保障,同時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大會開幕式上,商湯科技、人形機器人、黑湖科技、中智科技人才等7家重點企業與意向聘用的首批“人工智能推介官”簽約。
此外,由靜安區人民政府、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外服、云生未來等企業代表共建的“未來產業人力資源開放創新實驗室”也在大會上揭牌成立。這一實驗室以數字化技術為引擎、產業需求為導向,未來將重點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業等多方數據資源,實現安全共享與流通,為決策與創新提供數據支持。據悉,靜安區還將發起“未來產業人力資源創新基金”,以資本為紐帶推動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
AI進入職場,能“向善”嗎?
在“AI+HR”的技術變革中,職場人面對的HR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智能體,可以隨時隨地回應疑問,并且自動驅動內部流程處理,將各個關于員工支持的場景串聯起來。
“以前我們可能認為需要一個APP或者小程序,但現在和智能體對話交互,它就和你的一個同事一樣。”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菲律介紹,甚至還可以根據企業文化來設定智能體的名字和形象。
侯菲律告訴記者,目前數字員工并不僅限于HR崗位,在很多企業的組織架構中,都已經有部分崗位由虛擬的智能體任職。這事實上給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這些數字員工,應該由人力部門管理,還是技術部門管理?在全球范圍內,這樣的討論已經出現,并且在業內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在未來,技術部門就是AI員工的人力資源部門;也有人認為,應該將智能體和人類員工都放入原來的人力資源架構中管理。
此外,人在和數字員工的共事過程中,如何尋找自身的價值感?這不僅是每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人力資源管理者面臨的挑戰。盡管目前數字員工在職場中占據的比例還有限,但已經有不少的企業在做相關的嘗試。侯菲律認為,現在很多管理者想到AI的第一反應是“降本增效”,但這可能只是發展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會是人和AI的深度融合,而這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這些爭論和問題短期內或許不會有答案,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對人的保護,始終應該是技術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的原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