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空調成AI家電急先鋒!美的海爾TCL入局,是噱頭還是剛需?
AI,今年真的可以用“無處不在”來形容,手機之類的玩意和AI扯上關系就不說了,冰箱、電視、空調等等各種家電也都開始擁抱AI。如果你打算在今年買些中高端的家電,那么大概率會看到一堆“AI家電”,別想著避開,因為AI已經把中高端家電市場占領大半了。
前段時間,小雷打算買部新的空調放在客廳,因為預算還算充足,所以就看了不少定位中高端的產品,結果發現“AI”已經是無處不在了。最初,小雷的最大疑惑是空調AI化,到底AI在哪里?然后就開始瀏覽各種產品的介紹頁面,而在看完這些產品后,小雷捂著發脹的腦袋,決定和大家好好嘮嗑一下,AI空調到底是什么?
AI空調大戲,美的海爾TCL各有“唱法”
聊到AI,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都來自DeepSeek,作為國內認知度最高的AI,DeepSeek確實給許多人普及了新一代“AI”的概念。不過,這也讓不少人誤以為AI家電,那就是可以和“我”對話的家電,雖然從功能設計和體驗來說,這個觀點倒也算是歪打正著,但是從實現的角度來說,家電對AI的利用可要復雜許多。
舉個例子,美的此前推出過一款搭載AI大模型的“空氣機”,雖然看起來就像是一臺空調,卻融入了加濕、空氣凈化等多種功能,你可以將其看作是一款“三合一”的多功能空調。因為使用場景并不限于調整溫度,所以美的將其更名為“空氣機”倒也是非常契合。
圖源:美的
而在這款產品上,美的進行了本地化的DeepSeek和美言AI模型(美的自研)的部署,讓這款空氣機可以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自動調控室內的溫度、濕度和潔凈度。比如說,你喜歡待在室溫25度的環境,那么空調在檢測到有人回家后,就會根據當天的外部氣溫調整空調機的溫度,讓室內溫度恒定在25度左右。
除此之外,美的還利用AI大模型,進一步優化了人機交互,也就是讓空調能夠與人“對話”,只需要簡單地說:“我感覺有點悶”,那么空調就會自動解讀指令,調高空氣凈化器的換氣效率、調高風速等,用戶不需要再自己翻找遙控器,然后再微調功能。
對于年輕人來說,或許感覺這個功能沒什么特別,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卻幫助很大。小雷老家的房子就剛好換了幾部空調,除了制冷等功能外,防直吹、睡眠智能調溫等功能也是一應俱全,但是小雷卻發現老人們幾乎沒有使用過,不是不想用,而是壓根不知道有這樣的功能。
即使手把手教他們使用遙控器,他們也很快就會忘記,或者覺得麻煩,但是相對地,小雷發現他們對小度音響的上手速度就快很多了,小雷80歲的奶奶已經可以用小度打視頻電話、查天氣和看劇,顯然自然對話的形式更符合他們的習慣,也可以讓老人更快學會使用。
圖源:美的
所以,如果你問“AI+家電”的意義在哪,那么小雷的第一個答案就是:降低智能家電的使用門檻,智能家電不應將老年人拒之門外。同樣將AI用在交互系統上的還有海爾,他們此前推出的“洗空氣”系列空調,旗艦款就搭載了L5認證的AI語音系統,能夠識別多種方言并進行對話。
同時,洗空氣系列也支持AI智能環境調控等功能,某種程度上與美的的空氣機是屬于同一類產品。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AI空調都將節能做到了極致,海爾的“凈省電”系列就宣傳其在AI算法的幫助下,較普通一級能效還能提升約45%的節能效果,平均每天空調耗電僅2度。
雖然這個“一天2度電”是在限制條件下完成的,但是也足以證明AI算法在能耗方面帶來的效益是顯著的。除了美的和海爾外,TCL的AI空調也很有意思,將AI運用到睡眠監測中,利用在空調上加裝毫米波雷達,TCL的小藍翼C7新風空調可以實時監測人體睡眠動作,結合AI算法進行計算后,自動調整房間的溫度。
圖源:TCL
此外,TCL還將AI部署到故障診斷云平臺,通過收集空調的室內外溫度、電源電壓、壓縮機運行頻率等數據,AI可以自動判斷用戶的空調是否出現制冷衰減等問題,然后在問題嚴重化之前提前通知用戶,引導用戶進行維護操作,或是溝通后派遣專業人員上門服務。
說實話,看完一堆AI空調后,小雷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功能很誘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支持AI功能的空調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綜合功能、能耗等方面的考量的話,其與同檔次的傳統智能空調其實差價并不大,這就讓AI空調顯得更誘人了。
不過,小雷的心中還是有個問題:AI空調真的如品牌宣傳的那樣美好嗎?
AI空調是真好用還是智商稅?
在小紅書上,關于AI空調的使用體驗筆記其實并不少,除開那些一眼“營銷號”的內容外,也有不少真實用戶的評價。比如某位買了某品牌AI空調的網友就吐槽,遙控器上有AI開關,但是開啟后空調溫度的顯示就從26度變成了1度,令其十分迷惑不解,更有意思的是,連客服也不知道遙控器顯示的1度是什么意思。
從描述看,這款AI空調應該只是加入了AI模式,卻并沒有內嵌語音模塊等功能,而且并沒有做好交互設計,以至于用戶知道有AI模式,卻不知道開啟后有什么用(看說明書是好習慣)。其實,以小雷的經驗判斷,這款空調的AI模式大概率就是自動調溫模式,后續在京東平臺找到相關產品后,其描述也證實了小雷的判斷。
圖源:小紅書
事實上,目前不少AI空調都是“偽AI”,只是將過去的智能模式包裝成AI模式,其本質上只是利用算法進行控溫和省電,這也讓不少網友對AI空調產生了誤解。比如有網友就表示AI及非AI模式下,耗電似乎差不多,也側面證明了AI空調,并非全部都是“真AI”。
在雷科技看來,AI空調的基礎就是擁有端側部署的AI大模型,可以在未聯網的情況下執行用戶指令,并且可以基于本地的AI大模型個性化定制溫度模式,而不是依靠一套經過AI優化的算法,將智能模式包裝成AI模式。
不過,估計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每當市場出現一些新的風口時,除了少數頭部企業和獨角獸可以抓住機遇,在初期就拿出可用的技術搶占市場外,大多數其他企業都只能靠蹭概念來試圖分一杯羹。
所以,大家在購買空調的時候也要看仔細,并非所有的AI空調都是真AI。從小雷瀏覽的一眾產品來看,目前的真·AI空調價格都在三千以上,至于功能更齊全的款式價格則會更高。
可以說,中高端市場已經被AI空調占據,傳統的空調已然不多見,基本以海外老品牌及部分老型號為主,今年新出的款式都將AI作為主打功能宣傳。而且,當小雷以型號為檢索時,也是看到了不少用戶對真·AI空調有很高的評價,比如一位抖音博主就展示了AI空調全自動控溫的過程,當溫度達到舒適區后自動調整風量,避免室溫過低,讓博主感慨“空調比我更懂什么溫度最舒適”。
從各個社區和產品評論來看,用戶對AI空調的認知也逐漸從新奇轉向務實,大家早期關注AI,主要還是好奇它能帶來什么變化,而在實際使用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AI到底能帶給自己什么?
對AI空調給出好評的用戶,大多數都提到“更舒適省心”,而對AI空調評價不高的用戶,基本都是認為廠商過度宣傳,以至于讓他們產生了過多的期待。這也給廠商提了個醒,AI功能固然可以提升體驗,但是也需要把握宣傳力度,最好還是不要將極限狀態下測出的極致省電作為常態宣傳。
雷科技認為,接下來的AI空調,雖然在基礎功能上會趨于相同,但是也會逐漸發展出一些各自的特性。比如老牌大廠的省電算法和控溫模式表現會更出色。而小米等新晉企業,則會更關注AI的場景識別聯動與多設備協同,基于小米生態鏈的AIoT設備,無需在空調里集成過多功能就可以達到相同的環境參數調整效果。
如何用好AI,做好AI功能,或許是接下來家電廠商們的主要競爭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