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潘多拉關店要超百家?網紅輕奢品怎么不好賣了?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每每這種情人節,網紅品牌潘多拉就是最火的時候,然而今年卻是個例外,潘多拉關店要超百家的消息傳來,面對著潘多拉的大消息,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呢?

一、潘多拉關店要超百家?
據瀟湘晨報的報道,輕奢珠寶品牌Pandora潘多拉,曾一度是儀式感的代名詞,它最大的特點是“手鏈+串珠”的DIY產品模式,吸引消費者挑選品牌旗下各種造型的珠子來完成搭配。近年來也有不少消費者發現,國內多家潘多拉品牌門店變少了。
潘多拉集團在8月15日發布了二季度業績公告,公告中提到,原計劃今年在中國市場關閉50間門店的規模,將翻倍擴大至100間門店。
潘多拉于2015年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通過“故事化”營銷,“世界上難以找到兩條一模一樣的潘多拉手鏈”及其獨特的“手鏈+串珠”DIY產品模式,單個飾品從2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寵粉”價格,吸引了眾多年輕女性消費者追逐浪漫、輕奢的需求。
2016年,潘多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高達175%。到2019年,短短四年間,其門店數量就突破了240家,2017年單年新增門店數更是達到58家。2019年,潘多拉中國市場營收達到19.7億丹麥克朗(約合21.3億人民幣),占全球收入的9%,同店銷售額年均增速超20%。
財報顯示,潘多拉在2025年整體業績承壓的情況下,中國地區領跌明顯。潘多拉2025年第一季度的在華銷售額,僅僅只有9600萬丹麥克朗,較2023年下滑了11%;二季度潘多拉中國市場可比銷售再度大跌15%,然而同期集團整體可比銷售卻有增幅3%。

二、網紅輕奢為啥不好賣了?
最近,潘多拉被傳關店數量將超百家,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作為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紅輕奢品牌,潘多拉如今陷入這般困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早年間潘多拉的走紅與消費者消費升級的趨勢密切相關。21世紀初至201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產階層快速崛起,居民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消費觀念也從“滿足基本需求”逐步轉向“追求品質與個性表達”。在這一階段,輕奢品牌憑借“價格適中、設計時尚、品牌調性鮮明”的特點,精準切入了介于大眾消費品與高端奢侈品之間的市場空白。潘多拉正是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其標志性的可定制串珠手鏈,允許消費者根據個人喜好組合不同寓意的吊飾,滿足了年輕一代對個性化、情感化消費的強烈需求。同時,品牌通過密集的商場專柜布局、明星代言和社交媒體營銷,迅速建立起“時尚”“浪漫”“輕奢”的品牌形象。在消費升級的紅利期,潘多拉實現了在中國市場的快速擴張,門店數量一度迅猛增長,成為輕奢珠寶賽道的“網紅”代表。

其次,如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是潘多拉陷入困境的關鍵因素。,如今消費者在消費觀念上越來越務實,反向消費浪潮盛行。潘多拉產品大量使用合金、925 銀、氧化鋯石和琺瑯等材質,這些材質不僅不具備保值功能,而且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現氧化等問題。在當下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實用性和性價比的背景下,潘多拉產品的這些特性逐漸成為其發展的阻礙。相比之下,消費者開始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更高品質、更實用且價格更為合理的產品。例如,在珠寶消費領域,曾經熱衷于 DIY 潘多拉手鏈的消費者,如今更愿意選擇購買金豆等產品。金豆類產品克重小、購買門檻低,算上加工費價格與潘多拉串珠相近,但金豆具有保值功能,而潘多拉串珠更多是一種時尚裝飾,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潘多拉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購買意愿不斷下降。
第三,消費者對奢侈品保值增值的追求進一步擠壓了潘多拉的市場空間。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偏好正從“裝飾性消費”向“資產性消費”轉變。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因其兼具文化認同、避險屬性和保值功能,重新成為消費熱點。無論是婚嫁用金、投資儲值,還是國潮文化興起帶動的古法金飾熱潮,黃金的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與此同時,即使是傳統被視為“輕奢”代表的鉆石,也因培育鉆石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導致天然鉆石的稀缺性被削弱,價格體系受到沖擊,消費者對其“永恒價值”的信仰正在動搖。在這一背景下,潘多拉所代表的“非保值型輕奢珠寶”處于一個尷尬的夾心層:它既不像高端珠寶擁有強大的品牌壁壘和收藏價值,也不像黃金具有硬通貨屬性;其價格又遠高于普通快時尚飾品,性價比優勢不明顯。換言之,潘多拉的核心價值主張輕奢正在被市場重新定義。當“奢侈”不再意味著“值得擁有”,而“可負擔”又無法轉化為“值得投資”時,品牌的市場根基便被動搖。

第四,中國奢侈品到底路向何方呢?從長期來看,潘多拉的下坡路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反映了中國消費者正在向著日益理性化的方向發展。在消費決策過程中,消費者不再僅僅關注產品的品牌和外觀,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長期價值,包括品質、實用性、保值性以及文化內涵等多方面因素。對于企業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策略和品牌定位,提供符合消費者長期價值追求的產品和服務。否則,即使曾經是網紅品牌,也難免會在市場的浪潮中被淘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