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年掙35億,魔芋爽養肥了衛龍

01、營收占比再次提升
4月,衛龍正式官宣青年演員王安宇成為魔芋爽的品牌代言人。8月,衛龍又宣布管樂成為風吃海帶的品牌大使。此前,這兩款產品都沒有代言人。在短短4個月內接連簽約兩位人氣高漲的年輕藝人,足見衛龍對魔芋爽與風吃海帶的重視程度。
簽約代言人,自然是希望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拓展更多的消費者。魔芋爽與風吃海帶,同屬于衛龍旗下蔬菜制品業務板塊,這是衛龍美味業績的核心驅動力。
不久前,衛龍美味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約34.83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歸母凈利潤7.33億元,同比增長約18%。
雖然業績增速遠不及2024年同期,但衛龍能取得雙位數的增長也實屬難得。
衛龍美味向《財經天下》表示,其上半年業績的增長,主要有兩大核心驅動力:一是蔬菜制品的持續爆發式增長;二是全渠道戰略的深化執行,特別是在新興渠道的快速滲透。
在產品陣容方面,衛龍美味主要包含三個板塊:一是調味面制品,也就是常說的辣條,主要產品有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親嘴燒、麻辣麻辣;二是蔬菜制品,主要有魔芋爽、風吃海帶及小魔女;三是豆制品及其他產品,主要包括香辣豆皮等。

▲北京一量販零食品牌店內的衛龍產品。圖源/《財經天下》
2024年,在衛龍美味的營收結構中,蔬菜制品的占比首次超過了調味面制品,成為對公司業績貢獻最大的一個板塊。2025年上半年,蔬菜制品的占比更是超過了60%。
其中,最核心的驅動力,是魔芋爽。魔芋爽已經成為衛龍的大單品。
衛龍美味告訴《財經天下》,蔬菜矩陣的崛起,是衛龍應對消費者口味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前瞻布局的結果。“2014年,魔芋爽以口感差異化為基點全國首創,2015年中國魔芋市場就進入快速增長期,2021年后,魔芋爽更緊握低卡零食密碼,一飛沖天。”
熱量低,是衛龍宣傳魔芋爽的核心賣點。“衛龍魔芋爽,熱量低低低低低低……”此前,衛龍魔芋爽一則15秒電梯廣告,像洗腦一樣,出現了22個“低”。不過,衛龍在廣告及宣傳語中的所謂“熱量低”,只是跟此前的歷史產品對比的說法。
“要說魔芋爽有多健康,那也談不上,只是,吃起來解饞又解壓,同時,相比辣條等高熱量零食,魔芋爽的熱量相對較低。”有魔芋爽愛好者說道。
此前,魔芋爽主推兩種口味——香辣與酸辣,上半年,又推出了麻醬口味。在低熱量的營銷推廣之下,迎合了健康化趨勢的魔芋爽,已經正式撐起了衛龍美味的半邊天。
2025年上半年,在其他兩個板塊營收均下滑的情況下,蔬菜制品板塊收入21.09億元,同比增長44.35%,占總收入比重從上年同期的49.7%增至60.5%,成為衛龍的絕對支柱。
在渠道方面,衛龍上半年的增長主要來自線下渠道。衛龍美味稱,在與全國1777家經銷商穩固合作的同時,其積極擁抱新業態,在新興渠道譬如零食量販渠道,快速布局,契合了當下追求質價比的消費趨勢。
今年上半年,線下渠道為衛龍貢獻了31.47億元的收入,增長21.5%,收入占比升至90.4%。
《財經天下》發現,在北京多個量販零食品牌店,衛龍的產品都陳列在較為顯眼的位置,且占了不小的面積,尤其是魔芋爽,甚至還有折扣價。萬辰集團就在財報中提到,魔芋爽是其經營的核心產品之一。萬辰集團旗下的量販零食品牌店主要有好想來、老婆大人。
02、衛龍辣條,真不香了
魔芋爽所在的蔬菜制品板塊的營收占比,超過了衛龍美味其他兩個板塊之和,且是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唯一驅動。與之相對應的是,衛龍美味的傳統強勢板塊——辣條,上半年營收出現了下滑。
因添加多、熱量高被貼上“垃圾食品”標簽的辣條,在追求健康的趨勢之下,很多人只是偶爾買一點辣條解解饞,而非高頻次去消費。
衛龍辣條近幾年更是被很多消費者吐槽。
“我一個正宗喜歡吃辣的湖南人,嘗一口就不想吃了,甜而不香。”“不是童年的味道了,又甜又不辣。”“辣條辣條,衛龍的辣條不辣還特甜。”“我是上海人,口味偏好是甜,但是衛龍辣條吃起來甜得發齁,又帶咸辣。”“和以前不是一個味兒了,不如麻辣王子。”
除了口味,衛龍辣條的價格也被很多人吐槽。
“超市貨架拿了兩包衛龍辣條,付款時懵了,10塊!”“飯后突然想吃辣條,去超市發現衛龍辣條已經漲到4塊錢一包了,工資漲得都沒這么快,想想還是算了,已經是大人了。”
以衛龍辣條的單品之一大面筋為例,106克裝,零售價已經漲至4元甚至5元。
作為衛龍的起家業務,辣條已經將原本在公司的核心地位,拱手讓給了魔芋爽。2025年上半年,衛龍的調味面制品板塊實現收入13.10億元,同比下降3.25%,占總收入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46.1%下降至37.6%,而且,毛利也下降超2%。
看來,衛龍辣條,確實不香了。

調味面制品在2022年和2023年也出現過下滑,但是在2024年恢復了增長——2024年調味面制品收入26.67億元,增長了4.6%。沒想到,在2025年上半年,又下滑了。
此外,作為衛龍美味第三個板塊的豆制品及其他產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降超48%,占總收入的比重從4.2%降至1.9%。
這將衛龍美味增長的所有壓力,完全壓在了蔬菜制品板塊。
在快銷品市場,當一個品類開始快速增長或者火了之后,會有無數個品牌跟進。很快,這個品類的同質化競爭就會加劇,甚至進入存量競爭。這時候,企業就急需新的產品站出來,為其注入新的增長活力,帶來新的故事。對于依賴大單品的快銷企業而言,更是如此。
正如東鵬飲料,長期依賴大單品東鵬特飲,現在補水啦已成第二曲線。又如農夫山泉,當飲用水業務萎縮的時候,以東方樹葉為代表的茶飲料業務支棱了起來,驅動農夫山泉整體增長。
對衛龍美味而言,辣條穩不住了,但是魔芋爽站了出來。不過,近兩年,魔芋爽的競爭對手同樣出現了很多,如另一家上市公司鹽津鋪子推出的大魔王,直接與魔芋爽競爭,而且其早就推出了麻醬味魔芋素毛肚,還宣稱芝麻醬只用六必居,“麻醬素毛肚全國銷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鹽津鋪子的休閑魔芋制品實現營收7.9億元,同比增長約155%,營收占比更是翻倍,已成為公司第一大單品。可見,鹽津鋪子的大魔王,正在加速追趕衛龍魔芋爽。
此外,勁仔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來伊份等休閑零食界的新老巨頭,均已推出魔芋制品。
衛龍未向《財經天下》透露魔芋爽單品的營收情況。不過,2025年上半年,其整個蔬菜制品板塊的增速不及2024年上半年的56.6%。顯然,未來的增長不能完全依賴魔芋爽。衛龍美味也正在培育下一個重點單品——風吃海帶。
衛龍美味告訴《財經天下》,魔芋爽不僅重塑了衛龍的營收結構,更驗證了其孵化爆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衛龍正在系統性地復制這一成功。2019年推出風吃海帶以來,不斷加碼產品研發,于7月推出了清爽酸辣味風吃海帶新品,蔬菜制品或將再添一員大將。”
在宣布管樂擔任風吃海帶品牌大使時,衛龍表示,此次合作可以精準觸達目標消費人群,再次助推衛龍的第二曲線——以魔芋、海帶為核心的蔬菜制品,加速發展。
03、換了兩個核心高管
雖然上半年業績表現不錯,但是,2025年以來,衛龍美味的核心高管——首席執行官與首席財務官都發生了變動。
3月,衛龍美味發布公告稱,孫亦農因個人事務及其他業務安排,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職務。辭任后,其仍將繼續擔任公司顧問職務。
接棒孫亦農出任新首席執行官的,不是別人,而是劉衛平的弟弟、衛龍創始人之一——劉福平。
7月,衛龍美味又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彭宏志,因個人職業發展安排,將于8月31日辭任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公司執行董事余風,將自9月起接任首席財務官。
即將上任衛龍美味首席財務官的余風,也不是別人,而是劉衛平、劉福平兄弟的表弟。
衛龍是一家家族味很濃的企業。
1999年,20歲的劉衛平,帶著打工攢的錢與辣條的配方,一路北上,從湖南平江到長沙,再到河南鄭州,轉乘火車,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漯河。
辣條的故鄉是平江,不過,將辣條做成巨頭的商業故事,發生在漯河。作為“外鄉人”,在漯河,劉衛平、劉福平兄弟倆將辣條賣到了全國各地。2022年12月,衛龍美味在港股上市。

在3月份首席執行官變動之前,衛龍美味的執行董事有6位,分別為劉衛平、劉福平、孫亦農、彭宏志、劉忠思、余風。其中,只有孫亦農一人不是劉氏兄弟的親戚。
孫亦農是劉氏兄弟外聘的職業經理人,曾在可口可樂、銀鷺(當時還屬于雀巢)任職,2021年9月加入衛龍,擔任總裁特別助理,并于當年12月升任為首席執行官。
《財經天下》梳理公告發現,劉忠思為劉衛平及劉福平的堂弟,彭宏志是劉忠思的表兄,余風為劉衛平兄弟及劉忠思的表弟。余風是2024年5月接任陳林出任執行董事的,而陳林也是劉忠思的表兄弟。
自孫亦農辭任后,衛龍美味的執行董事從6位減至5位,分別為劉衛平、劉福平、彭宏志、劉忠思、余風。此外,劉衛平擔任衛龍美味董事長,劉福平為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余風即將成為首席財務官,劉忠思為高級副總裁。
在劉氏家族的帶領下,衛龍將走向何方?短期來看,未來的增長還得靠蔬菜板塊。上半年,也只有蔬菜板塊在增長。
雖然魔芋爽驅動著衛龍美味的業績,但由于辣條的失寵,衛龍美味的業績面臨著壓力。未來,衛龍還需要下一個魔芋爽。
衛龍美味走的是“多品類”產品策略。衛龍美味稱,公司在產品研發上遵循“辣味+X”的創新邏輯,即在保留核心品牌基因的同時,嫁接不同的品類或風味。“這種系統性的創新,正在為衛龍構筑一道難以被輕易模仿的產品護城河。”
那么,被衛龍重視的風吃海帶,會成為下一個魔芋爽嗎?
(作者 | 張向陽,編輯 | 吳躍,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