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新學期將在中小學全面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育

2025年7月31日,浙江人工智能應用教育試點學校——杭州市春暉小學,其暑托班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吸引不少小學生體驗和學習。視覺中國 圖
“六小龍”起飛之地杭州決定在中小學全面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育。
8月22日,杭州市教育局舉行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布會,宣布從新學期開始,在中小學各個學段全面開展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育,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
會上發布了《杭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和《杭州市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兩份文件,作為全面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培養人工智能未來人才的“路線圖”。
其中,《杭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基于堅持素養導向、凸顯地方特色、體現貫穿融通三項編寫原則,在保障人工智能知識體系完整性的基礎上,將杭州產業特色、家鄉風土人情等融入課程實施過程,形成特色課程資源,促進學生認知發展與家鄉建設實踐相融合。
《杭州市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則圍繞“意識與思維、知識與技能、育人與教學、研究與發展、倫理與安全”五個維度構建,引導教師辯證看待技術價值,提升智能工具應用能力,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全方位賦能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綱要》,在課程安排上,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具體實施中可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多種課程實施形式,可通過主題項目周等方式開展集中性授課,也可以利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方式,與信息科技、科學等學科進行整合設計開展課程。
同時,學校可以融合校本課程開展人工智能主題項目,為有深入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人工智能進階知識與實踐機會,也可以結合課后服務時段安排基礎的人工智能學習活動。
對于不同階段,《綱要》對學習內容、要求和教學提示給出了明確建議。
小學第一階段(1~2年級),要求在教師指導下,認識校園中常見的人工智能應用,能與人工智能設備進行簡單互動,知道社會生活中存在著人工智能,在智能設備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使用規范和道德,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
第二階段(3~4年級),能根據學習、生活中的任務情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恰當的人工智能技術獲取文字、圖像、聲音等資源,設計、創作簡單作品等。
第三階段(5~6年級),能通過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分析,了解決策樹與神經網絡等模型的基本結構,知道推理、暴力搜索等算法的基本原理等。
隨著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習可以通過動手實踐,親歷從數據準備、模型訓練到模型推理的全流程,體驗用人工智能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能批判性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能在跨學科項目實踐中激發創新思維;高中階段通過項目驅動實踐,學生將學習設計人工智能系統、開發智能體,提升將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于社會生活等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