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交、國際關系書單10種(第4輯 關鍵詞:中東 中亞)
讀者您好,本期書單為您推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期出版的10本外交、國際關系類精彩好書。關鍵詞:中東 中亞
我們相信,您最深沉的閱讀,必將造就最充實的時代。

巴勒斯坦國家構建的歷史進程與困境研究
姚惠娜著
2025年4月
巴勒斯坦國家構建是持續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也是現代國際關系中的重大現實與理論難題。本書從歷史視角出發,追溯巴勒斯坦民族認同的形成,梳理其民族獨立運動的演進,并分析巴勒斯坦國家構建面臨的內外困境。通過對關鍵事件、國際博弈及其內部分歧的深入探討,揭示了這一進程的復雜性與獨特性。巴勒斯坦的治理實踐、兩大政治力量的斗爭、以色列的占領政策,以及國際社會的矛盾立場,均構成論述重點。本書兼具歷史縱深與當代視角,為理解巴勒斯坦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參照,也對中東政治與國際關系研究具有啟示意義。

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執政理念及實踐研究
李艷枝著
2025年1月
本書從土耳其現代民族國家建構和政治社會變革的視角出發,探析正義與發展黨的歷史基礎、政治理念、執政實踐和面臨的挑戰。既分析意識形態、政治體制、政黨政治和經濟模式變革對正義與發展黨的影響,展現正義與發展黨的政治精英、意識形態、組織結構、政黨屬性、選舉政治和修憲政治,從經濟、宗教文化和外交實踐角度全景展現“土耳其新模式”的特征,又基于政治治理視角探析正義與發展黨的內部危機、執政危機和現實挑戰,探究制度變遷與模式更替的關系,進而闡釋土耳其探索政治發展道路的經驗啟示。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與美國中東外交的本質
李智著
2024年12月
本書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及其活動為主題,梳理其歷史發展過程,揭示其與美國政府在針對中東國家“民主”外交方面的密切關系。該基金會是美國對外“民主輸出”傳統政策的變種,絕不是單純的非政府組織。它既是美國政府“民主輸出”戰略的執行者,也是集合政府、商界、學界和民間力量的組織者,是屢次制造中東局勢動蕩的幕后黑手,其最終目的是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土耳其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研究
周少青著
2024年11月
本書從現代土耳其共和國形成和發展的大歷史視角,全面挖掘、梳理并深入分析了土耳其各個歷史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對包括土耳其的國家認同、族群政策和立法的歷史演變、影響民族問題的內外部因素以及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的經驗教訓等重要問題做了頗有新意的闡釋。該研究成果對我們深入了解土耳其及其內外政策、構建國家共同體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伊拉克庫爾德問題研究(1958—2003)
李睿恒著
2024年9月
庫爾德問題是中東地區的熱點問題之一,長期影響著其所在四國和地區的穩定與發展。與其他三國相比,伊拉克庫爾德問題的現實影響力更大且更為長期。1958至2003年,該問題經歷了重大且深刻的變化。本書對該時期伊拉克庫爾德問題的演變開展歷史性研究,結合既有文獻與阿拉伯語原始檔案《伊拉克復興黨檔案》,考察伊拉克中央政府與庫爾德運動在思想、組織和行動三個層次的互動過程,比照雙方在核心爭端議題上的分歧,同時引入庫爾德內部社會結構、政黨政治和大國干涉等因素,分析該問題對伊拉克現代國家建構、中東地緣戰略格局與大國政治演變產生的歷史影響。

“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報告·伊朗卷
趙建明等著
2024年8月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比較系統地從“一帶一路”建設的角度分析伊朗的專著。本書分三個部分,即基本國情、重大專題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伊雙邊關系。第一部分是通過跨學科研究,概述、分析了伊朗綜合國力、人口結構、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等問題;第二部分是對伊朗重大問題研究,包括伊朗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中心城市與區域影響力等;第三部分具體內容涵蓋雙邊關系的歷史與前瞻、對象國的中國觀、“一帶一路與雙邊貿易。本書內容對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順利開展以及了解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關系的歷史與現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書對伊朗這個“一帶一路”倡議沿線重要國家情況的介紹和分析詳細、客觀、系統,是一部了解伊朗全面狀況的不可多得的書籍。

阿曼與中國關系史研究三種
王小甫,李安山,吳玉貴著
2024年6月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島東南端,地近巴基斯坦,扼波斯灣口霍爾木茲海峽,為古代海上絲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在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國古代和西亞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阿曼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著異常關鍵的作用。在伊斯蘭化以前的時期,經由阿曼的海道交通是大秦(羅馬帝國)與中國亦即西亞與東亞間的一條交通主干道。即使是阿拉伯伊斯蘭帝國建立以后,直到鄭和下西洋時代,由于技術原因,中國和西亞之間的海道交通仍主要是一條近海航線,因而阿曼仍然是這樣一條航線的國際交通樞紐。作為東西方交通樞紐的同時,阿曼其實也是當時的一個國際貿易中心。中國和阿曼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交流活動,賡續發展到現當代。然而,長期以來,這些交流活動被忽視或掩蓋了,沒能得到足夠正確地認識。現在由北大和中國社科院學者研究撰寫的這部專著,把歷史真相揭示出來,有利于推進學術創新,有助于在當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中講好中國故事,發展中外關系和人文交流。全書三編(包括史料輯注)共約50萬字。

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三十年研究
張玉艷著
2024年8月
本書從國別研究出發,大量運用吉爾吉斯斯坦公布的政策文件、統計報告以及相關研究成果,從政治、經濟、安全、外交四個維度梳理其國家建設歷程與現狀,并分析中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現狀與前景,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美國與中亞的教育合作評析
李亮著
2024年5月
2022年以來,美國與中亞各國開展頻繁互動,似有重回中亞博弈場的態勢。教育一直是美國價值觀外交的重要抓手。美國在中亞教育領域深耕多年,關注度雖不及安全與經貿合作,但作用不可小覷。本書梳理美國與中亞三十年教育合作的發展歷程,即中亞各國獨立初期面臨艱難的教育轉型,美國順勢成為中亞國際教育合作的首號對象;總結了這種合作的實施路徑,即堅實的法理基礎(多項對新生國家展開援助與教育交流的法案)、齊全的實施機構(國際開發署、國務院、教育部、千年挑戰公司、和平隊以及社會力量)、多樣的實施方式(開辦大學分校、師生交流、“和平隊”、軍官律師培訓);評估了這種合作的成效,即維護了美國在中亞的三大戰略利益,奠定了美國教育體系在中亞社會的影響力;但強勢輸出民主的做法引發了中亞各國的反感,美國整體投入較少、中亞配套能力不足等問題也使相關項目難以長久。

西方與中亞“5+1”合作研究
梁強著
2024年5月
近年來,世界主要力量紛紛與中亞建立“5+1”合作機制,這一新的多邊合作模式成為中亞多元化外交的標配。五國將此作為地區博弈的重要砝碼,域外力量則希望借此擴大對中亞的整體影響。西方與中亞“5+1”合作機制建立時間早、覆蓋領域廣,發展成熟,是各自中亞戰略的主要實施工具。本書梳理了日本、韓國、歐盟、美國與中亞“5+1”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內容、政策目標,對其戰略本質和共有規律進行了總結。中國與中亞的“5+1”合作正當其時,在借鑒西方做法的同時,也要避免其所走彎路。本書的出版為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了基礎材料,開拓了中國與中亞“5+1”合作的新思路,對職能部門的決策亦有一定價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