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讓企業創新提速,上海專利預審讓發明專利授權周期縮短至3個月

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企業代表介紹專利預審服務。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圖
8月21日,上海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的“政府開放月”活動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隨企業代表和市民代表走進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黃浦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了解上海知識產權事業改革發展現狀和專利預審等惠企政策服務,同時體驗新時代辦稅服務廳轉型升級的最新實踐成果。
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縮短至3個月
位于徐匯區漕寶路的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于2023年2月正式運營,主要職能是面向新材料和節能環保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工作,通過專利預審讓企業創新大幅提速。
今年1-7月,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收到預審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合格4911件;累計受理專利預審案件數量13700余件,已有超過1萬件的專利申請通過該中心預審合格后進入國知局的快速審查綠色通道,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從2至3年縮短至3個月。
“知識產權保護是構建企業護城河的一個重要渠道。”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識產權負責人王露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公司圍繞硬件、算法、軟件領域已申請專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過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通道提交,23件已正式獲得授權。王露介紹,預審環節的精準審查和快速響應機制,讓專利授權周期比傳統流程大幅縮短。“公司發明的專利最快一個月就實現了授權,還是在今年過年期間提交的,讓我們的核心技術能以最快速度獲得法律保護。”
王露手機里還有一個480人的微信群,只要有人在群里提出知識產權相關問題,很快就會有人回應。這個微信群便是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預審主體建立的。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預審服務一部主管應盈介紹,中心剛成立時,一年有1000多件預審專利,如今數量攀升。目前上海已有備案主體4000多家,90%以上為中小微民營企業。
稅務辦理更高效:遠程辦件量穩定增長
8月21日下午,黃浦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大廳內,一節“閃訓”課堂正在開展,企業代表現場聆聽,了解最新的辦稅服務體系。

黃浦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服務窗口
“我們因地制宜設計了導辦式進廳服務動線,推行自助優先、簡事快辦、窗口支撐的分流模式,分類分級引導進廳納稅人自助網辦、簡事快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黃浦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黃薇介紹,因此,目前企業大部分稅費業務都能通過電子稅務局自行辦理。
“我們公司(麥當勞)的特點是門店非常多,在上海就有500多家,而且每個月都有新增的門店,所以業務有重復性的特點。”上海金拱門食品有限公司的稅務經理陳舫告訴記者,曾經,公司很多業務都要跑大廳,有時還要跑不同的地方。而如今,通過辦公室網上連線對接稅務局工作人員,便可以辦理很多業務,現在還有匯總服務,可以將多個門店的業務匯總到一家主體來做。“這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我們通過連線完成相關事項,以前要花幾天甚至一周的事,現在幾個小時就能完成,非常方便。”陳舫說。
普華永道高級經理魏恭懌也表示,征納互動服務推出以來,大多數問題線上都能解決,“比方說我們最近做國際稅業務比較多,一些國外納稅人沒有辦法到現場來,需要通過專業服務機構來辦理。以前我們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跑線下、做溝通,現在新推出的辦稅系統和很多電子化的嘗試,讓我們能更好地把中國稅務機關的服務和國外納稅人的訴求結合起來。”
記者從上海市稅務局獲悉,本市稅務部門積極推進辦稅服務廳轉型工作,逐步形成全程網上辦、征納互動辦、自助便利辦、線下進廳辦的多元化辦稅服務體系。今年以來上海稅務部門累計提供智能互動服務276.9萬次,人工互動服務60.9萬次,其中遠程辦服務4.5萬次,遠程辦件量穩定增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