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辛巴又要退網,但誰來收拾他留下的“爛攤子”?

圖源:“長安街知事”公眾號截圖
“退網之前,交代清楚。”
8月19日,“長安街知事”公眾號以一種罕見的追責語氣,以大標題的方式,向又雙叒叕宣布要退網的辛巴喊話。
這是因為在前一天晚上,辛巴在直播間宣布要退出直播行業。這個時間點,恰逢其旗下公司自創品牌“棉密碼”衛生巾被曝檢出致癌物,深陷輿論風波。
媒體對辛巴的評價向來不高。比如這次,“長安街知事”就尖銳的點出,辛巴粉絲過億,身上售假、打假爭議更是不斷。
據統計,這已經是他第五次宣布退網了,前幾次都是以高調復出收尾,而且時機都拿捏得十分精準。這是拿退網當“防火墻”“擋箭牌”了?
退網?留下的“爛攤子”要有個說法
那這一次,辛巴又是在故技重施,有意規避風頭么?
根據新京報、新黃河等多家媒體報道,今年5月,多位消費者集體送檢報告顯示,多個批次的棉密碼茶氧夜用衛生巾、茶氧日用衛生巾,均檢測出超高含量硫脲。這是一種被國際癌癥研究聯盟列為3類致癌物的危險化學品。

圖源:相關新聞報道截圖
媒體調查發現,從2019年到2025年生產的部分產品均存在這一問題。不少消費者在長期使用棉密碼衛生巾后出現健康問題,包括婦科炎癥、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癌等。他們多數是辛選的鐵粉。
盡管棉密碼在7月24日聲明,經第三方檢測“硫脲殘留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風險”,并獲監管部門抽檢“合格”,但消費者維權聲浪未息,事件仍在發酵中。
這難免被外界猜測,辛巴在“棉密碼”事件的關口宣布退網,是借此“遁走”,與辛選切割來降低風險。
“長安街知事”的追問,道破大眾關注的焦點,“退網與否實屬個人自由,但作為被很多網友信賴的頭部主播,產品質量問題怎么著都應當說清楚。倘若賺錢時滿口'家人',遇到事或該擔責時就三緘其口,甚至'退網'以遁,吃相未免太難看。”
換句話說,無論辛巴是真退網,還是假退出,他都要給自己留下的“爛攤子”給個說法。而這個“爛攤子”可以拆解為兩層來看:
一層是,出來混,遲早要換的。辛巴和他旗下的辛選集團,需要明確就問題產品給消費者一個說法。
比如這次的“棉密碼”問題衛生巾。作為最早入局自營衛生巾的電商品牌,棉密碼號稱“辛巴親自參與研發的第一款產品”,早在他直播帶貨前就已經推向市場,并很快就成為直播平臺的明星產品。辛巴曾在直播中自稱有一千萬用戶,“每次要排隊發貨”。據信息時報報道,“棉密碼”8年時間累計銷售額高達33.3億元。
流量再大,也需要為不負責任的商業行為付出代價。這顆在帶貨中銷售問題產品埋下的雷,影響的不僅是辛巴的直播生涯,還有可能致使他的商業帝國崩塌,后果比假燕窩事件嚴重得多。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辛巴若果真因問題產品退網,其結果將和瘋狂小楊哥無異:這種有質量問題的直播帶貨,終究會自食惡果,不可持續。
還有一層是,由辛巴折射出的直播帶貨亂象,豈能靠“退網遁走”免責。正如長安街知事所說,圍繞辛巴的爭議,也能窺見直播電商的管理失序。
在辛巴宣布退出期間,董宇輝的年度收入成了熱門話題。羅永浩在社交平臺上透露,董宇輝自立門戶后,“一年收入二三十個億”。
對此消息,董宇輝“嚇得”趕緊在直播間“打假”,稱被這張截圖“嚇一跳”,并感嘆“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這不由得他不親自回應。羅永浩曝出的收入和買房等細節,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將董宇輝這類帶貨主播的賺錢速度,和直播帶貨亂象關聯在一起,認為他們是“昧著良心賺錢”,最后還會被反問,“找找自己的原因,你努力了嗎?”

圖源:羅永浩微博截圖
其背景是,董宇輝帶著與輝同行獨立門戶后,身上的“污點不少”。比如,今年315曝光的“保水蝦仁”,與輝同行直播間就有涉及。雖然被緊急處理,但付出的代價也足夠大。根據當時消費者的賠付金曬單,以及與輝同行帶貨問題蝦仁的銷售額,按退一賠三計算,此次賠付金額或近2000萬元。
此外,瘋狂小楊哥和旗下“三只羊”公司在直播帶貨中銷售問題產品被調查,罰沒6894.91萬元,暫停經營限期整改;“東北雨姐”團隊直播帶貨涉虛假宣傳,被處罰165萬元。他們在被封殺后,又以各種身份或者由頭,企圖“轉世”或者跨平臺復出。
對于這些直播亂象,央視新聞在8月初的一則報道,可以視作是官方的概括。該報道提到,近年來,直播帶貨行業投訴量大幅增加。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直播帶貨投訴舉報量達40.2萬件,同比增長19.3%。
在專項整治活動中發現,存在虛假營銷、假冒偽劣、銷售禁限售商品、主播之間互黑互踩和虛構用戶評價五大亂象。其中,虛假營銷是直播電商行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比如,北京市場監管局查處的一起“職業彈幕人”案件,當事人購買跟播服務,冒充已消費用戶發評論,宣傳所售果凍具有減肥效果。
再如,浙江省諸暨市市場監管局查處了一起直播虛假開蚌案。經營者事先將購買好的成品珍珠,塞入直播間的蚌肉內,。在直播過程中宣稱“活體開蚌,不退不換”。
主播之間互黑互踩則是辛巴常用的戲碼。他在五次退網中,有一次便是與快手主播散打哥沖突,兩人同時宣布“無限期退網”;2024年,瘋狂小楊哥陷入售假風波時,他也參與其中,爆了不少猛料,踩了小楊哥一把,更是收割一波流量。
主播帶貨為何亂象叢生?
我曾開玩笑說,罰沒,罰沒,小楊哥“一罰就沒了”。現在來看,這些帶貨主播一旦出問題,經不起絲毫查證,最后就是像瘋狂小楊哥一樣,“一罰沒”,一查處就只能是銷聲匿跡。但消費者的損失、行業和輿論的陣痛,卻只能是自行消化。
直播帶貨行業之所以亂象叢生,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是網紅,尤其是頭部主播,賺錢太容易但犯錯成本又太低。直播帶貨行業有一個明顯的惡性循環:超級主播對帶貨沒有敬畏之心,無法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周全的保障。一旦商品出現問題,甚至主播“翻車”,想著賠錢了事,最后還能以“封號-道歉-復出”的路線再次翻紅。

圖源:網絡截圖
不少消費者也會猜想,他們賠的錢還不及賺的零頭。在一份網上流傳的《2024年度中國網絡主播凈收入排行榜》中,瘋狂小楊哥即便因出事只帶貨半年多,收入仍高達18.9億。
如果榜單可靠,作一個抽象的類比,小楊哥可以為槽頭肉事件賠付20多次,與其獲利不成比例。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帶貨主播光顧著賺錢,忘了自身的責任,也忽略了商業的本質是等價交換、誠信經營。實在是直播帶貨的利潤太高了,主播和帶貨平臺賺錢太容易了。
二是,直播帶貨行業魚龍混雜,主播的專業度不夠。知名職業打假人王海曾盯上包括瘋狂小楊哥、董宇輝等頭部帶貨主播,并引發巨大爭議。
他曾在與媒體交流時表示,之所以盯上頭部網紅主播,打他們的假,是因為他覺得,從常識判斷,主播擅長的都是說唱和表演,而不應該是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術業有專攻,網紅帶貨從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來說,都是不專業的。
這個觀點很有代表性。網紅主播多是娛樂型,擅長劇本演繹、情緒挑逗。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遠高于產品本身。至于帶貨主播是不是專業,所售商品是否真“甄選”,都被忽視掉。
這是一種信任讓渡,消費者把自己對直播間在售商品的信任,轉移到網紅主播身上。但這種信任的基礎是脆弱的。因為網紅主播難以在短時間內容在選品、講品上,和專業的采購比拼。就像王海所言,“不可能有一個網紅的價值判斷和風險控制,能夠比沃爾瑪和家樂福更強。”
三是,除了專業度不夠,網紅帶貨主播或者機構的供應鏈能力薄弱。這是由直播電商的模式決定的,網紅主播是流量灌溉出來的,很難下定決心,重投入搭建出貨架電商一樣靠譜的供應鏈體系。搞笑、煽情、人設帶貨的另外一面是禍從口出、選品不穩。
比如,董宇輝和與輝同行,2024年,與輝同行新賬號僅開播三天,就因為沒東西賣了,要停播一天。他們直到現在還是在帶貨上頻頻踩坑,關鍵還是難過供應鏈關。
四是,帶貨平臺監管形同虛設,甚至態度曖昧。以抖音、快手等后起的內容電商平臺為代表,它們早期在商品供給、售后服務保障等各個環節,都在拼命的補課,對頭部主播的依賴度極深,甚至產生糾纏不清的利益關系。
業界流傳,“流水的主播,鐵打的抖音”,瘋狂小楊哥、東北雨姐、張同學、董宇輝……頭部主播換了一茬又一茬,抖音還是抖音;辛巴與快手也是如此。過去幾年,辛巴罵快手罵得爽了,但罵一次,封一次,解封后再收獲一波流量,大賣一次,也被外界質疑是策劃。二者的關系就像一句俗語:“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
作為直播間的流量分配者,平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多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對主播們的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圖源:瘋狂小楊哥直播截圖
還有一點就是,傳統監管模式的滯后性,對直播帶貨的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特性,存在監管空白。目前,這個情況已經有所改觀,類似《直播電商監督管理辦法》等行業規范陸續出臺,將有效遏制直播帶貨亂象。
“直播帶貨凈化亂象才能筑牢信任”
王海曾說,網紅帶貨就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騙錢是小事,破壞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才是更大的問題,帶來很惡劣的社會后果。
按照正常的商業道德和規范,消費者在直播間產生消費,帶貨主播就需要對所售的商品提供保障。但實際上,在直播間外,消費者一旦遇到產品質量問題,維權的難度卻難于登天,還會被主播鉆規則的空子,輕飄飄的推攘出去。
典型如三只羊槽頭肉事件,影響惡劣,但沒有受到任何處罰。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主要原因是三只羊只是廣告發布者。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槽頭肉事件”消費者只能向銷售者、生產者要求賠償。
這是對消費者消費信心和信任的沉重打擊。經濟日報發文呼吁,“直播帶貨凈化亂象才能筑牢信任”。
它認為,隨著頂流主播逐漸淡出,行業關注度也跟著降溫,但這并不意味著直播帶貨行業問題減少了,行業頑疾反而因監管焦點分散、違法成本降低,變得更加隱蔽、更難處理。
沒有頂流的直播帶貨行業,正期待一場真正的“成人禮”。若任由亂象在聚光燈外滋生蔓延,最終損害的將是整個行業賴以生存的信任基石,那時水軍刷再多的“666”,也救不了滿屏的“假假假”。
這不難理解,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信任經濟,誠信與服務也是其生命線。每一次消費者投訴、大主播翻車,都在迫使行業反思直播帶貨的本質。
有業內分析認為,直播帶貨理想的模式應該是,主播、平臺、消費者、品牌四方從中都能有所收獲。比如讓商家多一個銷售渠道,消費者多一個購物渠道,主播多一個變現渠道。
這個時候,類似山姆、胖東來甚至東方甄選這樣有品質服務保障的平臺,就是消費者最后的防線。東方甄選在“去董宇輝化”后,堅持自營路線,要做線上山姆。過去一年來東方甄選股價已經重回兩年來歷史新高,累計漲幅超 330%,股價回到 48 港元以上。
辛巴退網還會在熱搜掛上一段時間,但也得像對李嘉誠喊話一樣,不能讓“辛巴們”跑了:當頂流都在想方設法隱匿時,他們留下的爛攤子,對消費者和直播帶貨行業的背刺,都需要給出一個切實的交代。
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也要長一個記性,盡量規避對帶貨主播的沖動消費,選擇有品質服務保障的平臺購物,才能避免再次踩進主播們編織的“陷阱”里。
我是唐辰同學,關注互聯網科技及商業故事。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唐辰同學」
鈦媒體、36氪、老虎財經熱榜
澎湃新聞2024年最澎湃創作者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河南日報·頂端新聞2024年度影響力作者
界面新聞優質榜單
老虎財經2024年度優秀專欄
騰訊新聞年度優質熱問答主
2023搜狐新聞年度優質創作者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3年度優秀作者
2023網易新聞年度內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鈦媒體、澎湃、21財經、藍鯨、老虎財經等平臺專欄認證作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