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5年前捐給上博的莊萬里藏古畫精品,今起升級展出
在上海博物館的古代書畫收藏中,由菲律賓華裔企業家莊萬里先生(1899-1965)捐贈的“兩塗軒”藏書畫是值得珍視的一部分。澎湃新聞獲悉,“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8月20日起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三樓舉辦,展出由莊萬里先生捐贈的“兩塗軒”藏書畫,呈現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兩塗軒”陳列室改建,擴充展線后的新貌,包括宋代《秋山蕭寺圖卷》及董其昌行書手札九通卷等。
2025年8月20日,上海博物館“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正式向公眾開放。上海博物館的歷史與發展,與眾多捐贈者的慷慨奉獻密不可分。在館藏書畫中,菲律賓華裔企業家莊萬里先生(1899–1965)捐贈的“兩塗軒”書畫珍藏尤為珍貴,為華裔外籍人士首次向中國國家級博物館捐贈巨大數量珍貴文物的壯舉。上海博物館特設“兩塗軒”專室,以表彰莊氏家族守護中華文化的赤誠之心與慷慨壯舉。專室位于上博人民廣場館三樓,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4月19日。

兩塗軒書畫專室

莊萬里先生五十歲留影 (圖源《莊萬里家族捐贈上海博物館兩塗軒書畫集 》)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隨著上海博物館東館的落成,人民廣場館內的“兩塗軒”陳列室也進行了改建升級,展線得以擴展。此次,在重新梳理與研究藏品的基礎上,我們將更全面、系統地呈現“兩塗軒”的書畫珍藏。將受贈的藝術瑰寶與公眾共享,既是莊氏家族的心愿,也是上海博物館的榮幸。
捐贈人家屬、莊萬里先生女兒莊良有女士今日也親臨展覽現場,看到熟悉的家族捐贈書畫作品在“兩塗軒”陳列室展出,她頗多感觸。她回憶,“父親心臟病突發,當時話已經說不出來,他眼淚一直流,我知道他不放心的就是這些書畫,所以我替他保存得很好。” 這批書畫作品后來得以入藏上博,也是莊萬里先生子女秉承父親心愿,遴選書畫精品二百三十三件,于2000年慨然捐贈上海博物館。“兩塗軒”珍藏自此珠歸海上。
莊良有女士表示,她很開心,也很感謝上博的領導,“兩塗軒”陳列室這次進行改建升級后,可以展出更多父親的舊藏,更全面呈現父親的收藏面貌。

捐贈人家屬、莊良有女士(左三)在上海博物館人員陪同下參觀“兩塗軒書畫展”
據介紹,“兩塗軒”全部軸卷由啟功、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鐘銀蘭、單國霖等專家細查鑒定。其所藏書畫數量豐富,作品的時間跨度自宋至明、清、現代,綿延八百多年。同時所藏書畫科目齊全,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和書法四大門類,名家精品薈萃,許多墨跡具有藝術、人文等多層面的價值。

展覽現場 宋佚名《秋山蕭寺圖卷》
這些書畫作品大部分為華裔莊萬里先生陸續從日本購得,這批珍貴的明清書畫作品時間跨度大、內容涵蓋面廣,有些畫家的作品甚至可以彌補博物館藏品之不足。比如此次展出的宋佚名《秋山蕭寺圖卷》是一件介于北宋與南宋之間范寬風格的重要作品,也是彌補上博館藏所缺的一件作品。“傳世范寬真跡稀少,僅《溪山行旅圖》,同時代畫家學范寬風格的作品存世也屈指可數,這件作品也是上博館藏僅有的一件范寬風格作品。它經清代著名收藏家高士奇遞藏,卷后有王鐸題跋,近現代書畫家吳湖帆也學過這件作品。”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說。
從這些琳瑯滿目的日本藏中國明清書畫作品中,也可以窺見明清以來中國美術對于日本室町時代、江戶時代、近現代美術思潮及審美好尚的巨大影響、以及日本美術與近現代中國美術相互影響之信息 。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研究館員孫丹妍表示,莊萬里先生的書畫藏品不論從精度和廣度來看,都非常突出。他捐贈的每一件書畫作品都很精,算得上是書畫家本人的經典風格或者代表性作品,這是他收藏精度的體現;從廣度來看,他的書法、繪畫藏品涵蓋了書法、繪畫史上的風格、流派比較全面,其中他收藏的人物畫作品和晚明時期的書法作品尤其出彩。
據悉,此前“兩塗軒”專室是作為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繪畫館的館中館,受空間所限,每期僅能展出20余件作品。此次展覽總計展出41件作品,以后每六個月還將進行分批輪換陳列,此次未展作品亦將于后續展覽中陸續呈現。
人物畫尤多精湛之作
兩塗軒藏畫中,人物畫尤多精湛之作。明佚名《十八學士圖屏》以精細入微的線描刻畫人物的動態和神情,色彩沉厚古艷,繼承宋代工筆重彩畫傳統,藝術技巧極為嫻熟精詣,非一般畫工所能。畫面上作者的款印已失,后人在畫面上妄加“唐寅”印,但比照傳世杜堇的《玩古圖》《古賢詩意圖》《梅下橫琴圖》等作品,上博專家認為此圖屏很可能出于杜堇之手。杜堇傳世作品甚少,更為矜貴。
兩件題款“小仙”和鈐有“吳偉”印的明佚名作品《松下聽瀑圖軸》和《漁夫問道圖軸》,畫風顯然嗣承明中期江夏派宗師吳偉,衹是筆致更為峭利和迅疾,細查畫法,與傳世浙派后學吳思恩的風格為相類。上博專家認為,此兩圖很可能出于吳思恩之手,雖非吳偉手跡,卻是不可多得的江夏派后學之作。

明佚名作品《松下聽瀑圖軸》
體現浙派畫風的還有一件《漁舟唱晚圖軸》,可信為張路真跡。晚明陳洪綬創古雅奇譎畫風,《探梅圖》為其晚年之作。《東山攜妓圖軸》是清中期著名畫家華喦之作,體現了他晚年疏筆人物畫的藝術特色。

明 陳洪綬 《探梅圖軸》

清 華嵒 《東山攜妓圖軸》
此外,清代黃慎、閔貞、費丹旭,近代大師齊白石等人的作品,令觀者領略到各家的藝術風采。
山水花鳥不乏名家之作
兩塗軒所藏山水畫為數不少,其中不乏名家之作。
宋代無款《秋山蕭寺圖卷》為藏畫中年代最早的一幅。圖中描繪秋日山寺,草木蕭瑟的景象,構圖開闊,用筆質實,有北宋范寬風貌,而峰巒細巧,淡墨渲染處又兼具南宋韻致

宋 佚名 《秋山蕭寺圖卷》
明代中期山水畫名家謝時臣的畫跡有三巨幅。晚明浙江名畫家藍瑛有二件作品,其一《仿黃公望山水圖軸》為難得的紙本巨幅。
清初畫壇正統派領袖人物“四王”的作品,兩涂軒所藏有二王真跡,即王鑒《仿陳惟允山水圖軸》和王翚《溪亭話別圖軸》。

清 王鑒 《仿陳惟允山水圖軸》
兩塗軒所藏山水畫的另一特色是收集有不少小名家的作品,如明末葛征奇,清初萬上遴、祁豸佳,清中后期方士庶、黃均、張之萬、劉彥沖等。這些畫家都是當時各種藝術潮流的弄潮兒,他們的作品也反映了繪畫流派流衍和發展的形跡。
兩涂軒收藏的花鳥畫亦有相當數量。明代林良的《竹禽圖軸》堪稱難得的精品。現代大師齊白石的《七冠報鳴圖軸》十分精彩,誠為簡筆寫生傳神的杰作。

明代 林良 《竹禽圖軸》
明清書法蔚為可觀
在兩塗軒藏品中,書法墨跡為重要一類,數量蔚為可觀,溢發出明清兩代書壇名家的陣陣沁人墨香。
書跡中明董其昌的《行書手札九通卷》堪稱上乘之作。九通尺牘所述涉及與文侶、僧友的交游活動、對朝政的過問關注、抒泄受小人中傷的憂憤心情等,為了解董其昌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手札的書法反映了他書法藝術大成期的精深造詣。

明 董其昌 行書手札九通卷 局部
藏品中張瑞圖書跡有三件,其中《行書七絕詩軸》為他晚年之作,極具個性色彩。

明 張瑞圖 《行書耿湋早朝詩軸》
王鐸《行書五律詩軸》為他成熟期的書風。整篇氣勢奇險勁爽,表現了精湛的藝術造詣。
兩塗軒藏品中的清代書法作品,風格面貌多樣。其中宋曹、永瑆、王文治、劉墉等人的書跡,反映了帖學繼續流行的成就。兩涂軒書法藏品還包容了大量名臣和著名歷史人物的書跡,如明益王朱佑檳(憲宗第六子)、詹景鳳、文震孟,清查士標、龔鼎孳、陸潤庠、沈葆楨、林則徐、翁同龢、康有為等,還有不少書名不顯而工力不淺的文人墨跡,為書法史提供了補遺資料。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珠歸海上:莊萬里家族捐贈兩塗軒書畫展
展覽時間:8月20日——2026年4月19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三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