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悟空”到《黑神話:鐘馗》:游戲科學的冒險轉型與國產3A的孤勇之路
8月20日凌晨,德國科隆游戲展的燈光驟然熄滅,一段30秒的CG預告片點亮了巨幕——虬髯怒目的鐘馗揮舞斬妖劍,朱砂符咒在黑暗中熠熠生輝。
游戲科學,這個憑借《黑神話:悟空》一舉將中國單機游戲推向巔峰的工作室,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鐘馗這個相對冷門的題材,而非繼續挖掘《西游記》這個超級IP。

一、反常決策,放棄捷徑的豪賭
當行業內外都期待游戲科學延續“悟空”的成功公式時,創始人馮驥(尤卡)卻選擇了一條更為險峻的道路。他在微博長文中坦言,自己在《黑神話:悟空》成功后陷入了一種“迷茫、空虛和焦慮”的狀態。
游戲科學團隊本已按照“先做DLC”的計劃運轉了半年,直到聯合創始人楊奇提出“有重要事項商量”。這次對話讓團隊一致決定:暫停DLC開發,全力投入新作。
這個選擇背后是巨大的商業風險。數據顯示,同類冷門題材游戲的首發銷量通常只有熱門IP的三分之一。甚至有投資人私下表示:“只要游科點頭做哪吒,資金馬上到位。”
二、鐘馗價值,為何選擇捉鬼神?
鐘馗處于一個“半熟”狀態——大家都知道他是捉鬼的判官,但沒人能說清他的武器該是劍還是锏,也沒有規定他必須是滿臉虬髯的壯漢。這種認知度與創作自由度的完美平衡,是被86版《西游記》框住的孫悟空無法提供的。
游戲科學早在2021年就注冊了“黑神話鐘馗”商標35類,表明這個選擇并非一時沖動。鐘馗這個形象允許團隊探索更黑暗的美學風格和更復雜的敘事結構。
據內部人士透露,新作將采用“雙線敘事結構”:現代少年意外獲得鐘馗畫卷的主線,與唐代鐘馗捉鬼的支線交織推進6。戰斗系統則從“悟空”的七十二變轉向“符咒+體術”組合。
三、技術野心,超越悟空的進化
盡管團隊自嘲“剛建好文件夾”,但技術層面的升級已經令人驚嘆。EpicGames中國區技術總監在社交媒體透露,游戲科學已獲得虛幻5.3引擎的定制支持。
預告片中那個被一劍劈開的惡鬼,其流體模擬效果遠超“悟空”同期的技術演示。全新開發的“玄黃物理引擎”呈現出精確的物理破壞系統——當鐘馗的判官筆劃過石獅時,崩裂的碎石遵循現實力學軌跡。
圖形程序員分析指出:“角色衣袍的擺動頻率與唐代織物考古數據高度吻合,說明他們的動作捕捉已進化到‘考古級精度’。”
四、產業影響,單機游戲的復興信號
《黑神話:悟空》在2024年創造了90億元銷售額,占國產游戲總營收近九成。這個成功案例已經引發了行業人才流動的變化——獵頭數據顯示,近期從大廠手游部門投向單機研發的簡歷激增兩倍。
游戲科學重申“買斷制單機”的立場,在抽卡手游大行其道的當下,這種堅持傳遞出強烈的產業信號。CEO馮驥的發言頗具深意:“當我們說‘商業模式不變’時,其實在說創作初心不變。”
這種態度甚至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市場反應——據SteamDB監測,《黑神話:悟空》的全球銷量在《鐘馗》預告發布后24小時內突然回升37%。
五、文化挑戰,從悟空到鐘馗的跨越
與《西游記》這個全球知名的IP不同,鐘馗代表著更深層的中國文化基因。如何讓西方玩家理解“驅儺”“冥判”這些深植于中國民俗的概念,是游戲科學面臨的新挑戰。
團隊的解決方案頗具巧思:與故宮出版社合作開發《鐘馗文化白皮書》多語言版,在游戲內植入動態名詞解釋系統。甚至考慮讓鐘馗的武器隨玩家所在地區文化背景變化(如面向歐美玩家顯示為驅魔十字架)。
這種“文化自適應”設計,可能成為中國IP出海的新范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