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奧運冠軍帶貨土雞蛋?AI克隆亂象該治治了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嬋寶,今天有事請大家幫忙。嬋妹就想著幫助媽媽,讓家里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同時把老家的土雞蛋分享給粉絲們嘗嘗……”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互聯網上,不少奧運冠軍的“聲音”突然開始推銷農產品,知名演員的“聲音”24小時不間斷在直播間與粉絲互動……這些以假亂真的AI克隆聲音正成為部分自媒體博主的流量密碼。
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個網名為“我是小助理吖”的賬號利用AI仿冒全紅嬋,帶貨“老家的土雞蛋”。已發布的17件作品中,有的點贊量高達1.1萬。評論區顯示,大量粉絲誤以為這就是全紅嬋本人,紛紛下單購買鏈接中的雞蛋,該商品鏈接顯示已售出4.7萬件。而今年4月,全紅嬋家人曾向媒體證實,全紅嬋并未給相關農產品代言或授權。

央視新聞 圖
利用AI模仿名人聲音、形象進行直播帶貨,并不只有全紅嬋一個人“中招”,奧運冠軍孫穎莎和王楚欽等也遭遇了同樣的仿冒。
利用AI合成他人聲音,能夠使得一般公眾或者相關領域的公眾,根據音色以及風格關聯到特定自然人,那么就會構成侵權。根據民法典,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肖像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也就是說,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利用AI模仿其聲音帶貨的行為,侵犯了名人的肖像權。如果公眾對這個AI模仿聲音信以為真,并因帶貨行為對該名人產生不良印象,致其形象受損,那么博主等相關當事人還侵犯了該名人的名譽權。
不僅如此,利用AI模仿他人聲音,也對消費者構成了誤導,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網絡空間生態。如果推銷的商品有問題,還涉嫌欺詐,違反廣告法,情節嚴重的或觸及刑法。
這是AI時代必須直面的新問題。對于這種用AI克隆名人的聲音、形象帶貨的行為,社會呼吁必須對制作人、使用人,包括平臺方進行嚴肅治理。
由于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的復雜性,法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也就要求針對AI帶來的新問題,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強化執行力度,提升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違法者依法嚴懲。
平臺層面要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建立健全對AI模仿聲音的審核和侵權舉報機制,通過檢測工具對深度合成內容進行標識,及時發現和攔截侵權、虛假、違法等不良內容。對被侵權人的訴求,比如要求平臺刪除偽造內容、主張侵權賠償等,及時受理。
除了這些具體措施,AI模仿名人聲音等現象的出現,也應當引起人們的深度思考:在AI的研發和應用中,如何尊重人的尊嚴和權益,將“智能向善原則”“尊嚴原則”和“責任原則”貫穿始終,確保AI始終服務于人的發展方向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