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遺牽手科技環保,演繹關于遷徙、破碎與重生的藝術
8月15日,第三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以“美麗上海,藝起行動”為主題,在徐匯區西岸漩心拉開帷幕。本屆藝術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上,通過非遺技藝活化、環保時尚演繹、傳統文化煥新、前沿科技賦能等多元形式,帶來一場連接傳統與未來、藝術與科技的生態奇幻之旅。
開幕式中,生態環保舞臺劇《金哨子的故事》生動演繹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鳥哨”傳承人、生態環保志愿者金偉國多年守護崇明東灘候鳥的感人事跡。其間,舞者吉祥女士身著“鸛鳴東方”高定禮服,化身在生態環境中求存的“東方白鸛”,用舞蹈演繹遷徙之路的荊棘與新生。在隨后的《非遺環保服裝大秀》上,科技元素成為現場亮點,奧運冠軍、滑板運動員、小寶寶們和模特及宇樹機器人,身穿“上海小囡·鸛鳴東方”藝術印花環保T恤,共同演繹非遺環保秀,展現科技與時尚的碰撞和融合。

非遺環保藝術秀
在環保藝術節5號展區,藝術家葉青再次受邀參展,攜手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駐地傳承人——海派鉤針編結傳承人林花、植物染非遺傳承人宋立、造型藝術家肖嵐和沈葉,共同帶來《鸛鳴東方·經緯共生》非遺環保裝置藝術作品。

《鸛鳴東方·經緯共生》非遺環保裝置藝術作品
“我的靈感來源于東灘濕地以及一度瀕臨滅絕的東方白鸛?!比~青介紹。被譽為“鳥類大熊貓”的東方白鸛每年春季都要完成一次從南方越冬地返回北方繁殖地的長途跋涉,它們的遷徙之旅途經上海,會在崇明東灘停留。濕地的減少,導致繁殖地的喪失,水域生態的退化,導致東方白鸛食物來源減少,讓它們的生存一度面臨危機。

《鸛鳴東方·經緯共生》以東方白鸛的遷徙困境為靈感,深植中國“天圓地方”的古老宇宙觀,構建了一個關于生態、修復與未來的生態環保藝術系列。葉青的創作靈感源自東方白鸛翱翔的動態美學,“我用3D打印的透明羽翼模擬鳥羽的輕盈脆弱,構建修復‘生命網絡’的生態象征。真絲蕉麻手工面料結合非遺植物染工藝,形成自然漸變效果?!倍Y服上環繞的郎紅殘瓷碎片,是專門從景德鎮收集來的燒壞的碎瓷。多次與葉青合作的林花以海派鉤針技法將瓷片通過再生紗線固定于裙擺處,形成“破碎大地”與“重生之翼”的視覺對比。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則象征科技助力下的生態橋梁。葉青認為,整件作品既是對“生態修復”的深刻表達,亦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與創新演繹。

3D打印羽毛

海派鉤針將碎瓷綴于裙擺
在今年的生態藝術與可持續時尚分享會上,葉青闡述對于可持續時尚的全新解讀,她說:“科技在時尚設計中的運用,與非遺技藝的嫁接,不僅為時尚可持續提供新的可能性,也讓非遺技藝得以‘傳承與新生’。我覺得‘非遺是過去的未來,科技是未來的過去’,我們在經緯中共生。”

葉青闡述對于可持續時尚的解讀
此次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將持續至8月17日,免費向觀眾開放。除展覽外,還將舉辦藝術家現場互動、木偶劇表演等多項活動。林花還將帶來“非遺海派鉤針技藝與3D打印現場體驗”活動,邀請參與者共同編織科技與非遺技藝的“捕夢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