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輕微違法不罰、首違不罰,今年上海生態環境領域免罰超1000萬元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8月15日,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記者從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持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惠企政策措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優化營商環境協同增效。

2025年8月15日,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起的“滬海聯盟”聯席會議正式成立。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在提高環評審批效能方面,主要體現為減項目、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目前,市生態環境局對環境影響小、環境風險可控的46個項目類別實施豁免環評。企業通過“一網通辦”進行環評審批需提交的材料,由改革前的11項壓減至目前的4項,并且企業實際環評審批時間縮短至法定時限的一半。
在推行免罰措施方面,實施“輕微違法不予處罰”和“首違不罰”政策,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145件,累計免罰金額1081.69萬元。
伴隨著近期印發的《上海市生態環境領域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將進一步聚焦為企服務,提升企業感受度。
一是聚焦制度改革,深化“環評+”審批改革。目前,全市113個產業園區都完成了規劃環評,其中已有72個產業園區納入聯動范圍,90%入園項目可享受環評簡化,幫助企業早落地、早投產。
二是聚焦精準監管,優化監管方式。市生態環境局將對4.8萬家排污單位通過信用評價體系先分級,在信用評價分級基礎上,再綜合考慮檢查對象環境管理屬性(風險因素)實行檢查對象分類,通過疊加信用評級分級和監管屬性分類情況,實行差異化監管與執法。
自2024年上海市印發了《上海市海洋垃圾清理“滬海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來,沿海沿江各區相繼出臺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聚焦岸線清潔度提升開展海洋垃圾清撈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海洋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上海打造了集“循環鏈、價值鏈和產業鏈”為一體的海洋垃圾“三鏈融合”多元共治體系。
活動現場,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起的“滬海聯盟”聯席會議正式成立。聯席會議旨在通過技術及模式創新、產業鏈協同創新、定期志愿活動、加強公眾科普宣傳等,減少海洋污染,完善社會多元參與的海洋垃圾循環利用產業鏈。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結合超大城市生態環境特點,融合City Walk等學習生活新時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推出了首批11條生態研學路線。

上海市第一批生態研學路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