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條馬路里看上海:“愚園之源 源于靜安”系列講座書展開講
愚園路得名于靜安“愚園”,是與張園、徐園齊名的海上三大名園之一,興盛時期占地33畝余。愚園路靜安段東起常德路,西至鎮寧路,歷經百年從未更名,素有“百年愚園路,半部近代史”的美譽,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愚園路作為區域歷史文化遺產核心保護范圍,這里鐫刻著紅色革命的光輝足跡,留存著文人墨客的風雅往事,更是一部立體的海派文化史書。
2025年上海書展期間,靜安區特別策劃推出“愚園之源 源于靜安”系列講座,邀請熊月之、徐錦江、陳喆華、馬軍、張云等五位專家學者,以多維視角串聯愚園路的空間敘事,帶領讀者觸摸海派城市記憶的溫度與厚度。

8月13日,上海書展首日,系列講座首講在靜安區圖書館開講。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院長徐錦江以“愚園路:從身邊打開上海”為題,通過珍貴史料系統解構這條百年未更名馬路的歷史縱深與文化價值。
作為長期研究愚園路的權威專家,徐錦江為大家梳理了愚園與愚園路的起源、歷史發展,點明愚園路的獨特性——“從1860年軍路始建到2025年,它始終是上海城市肌理的活態標本”——向現場讀者揭示了愚園路從江南水鄉到越界筑路、再到現代街區的空間轉型。

通過歷史地圖與當下街景對比,徐錦江指出愚園路具有三大特征:其一為近乎郊野,烏魯木齊中路以西曾是蛙聲一片的江南水網;其二是五方雜處,警權三分、弄堂四達的格局使其成為紅色革命、諜戰風云與市井生活的交匯地;其三是新里文化,1930年代后形成的新式里弄群既保留石庫門基因,又融合現代居住理念,成為海派市民社會的典型樣本。他娓娓講述愚園路上的一段段歷史往事,讓讀者們深刻了解了上海市民社會的商業意識、民族意識、法治意識和文化意識,看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針對城市更新議題,徐錦江強調“原真性保護”的重要性。他以岐山邨等老弄堂為例,說明漸進式微更新如何平衡歷史風貌與民生需求:“真正的城市文脈不在推倒重建中延續,而在居民的煙火日常里呼吸。”現場觀眾通過歷史影像,直觀感受建筑與人的共生關系。

愚園路街景。視覺中國 圖
“愚園之源 源于靜安”系列講座聚焦近代上海城市文化地標——愚園路,通過五場專題講座系統梳理百年街區的歷史密碼。解析愚園路園林的文化符號意義,講述居民視角下的街區變遷史,重現塵封的園林記憶,解密百樂門舞廳的傳奇往事,挖掘潘漢年與愚園路的紅色印記。
書展期間,靜安區圖書館聯合區內各公共圖書館策劃“萬象可閱讀”第十屆靜安讀書周系列活動,推出“悅·讀”“悅·游”“悅·看”“悅·聽”“悅·鄰”五大版塊,舉辦“愚園之源 源于靜安”系列講座、《地底下的魔術小天團》新書分享會、“印你而美”書香環游集章打卡活動、“書語?書境”最美書系列展覽及講座、手沖咖啡體驗、海派大師吳昌碩生平展、海派文化研學夏令營、AI魔法學院、“聲聚靜安?童閱無界”靜安兒友好朗誦大賽等60余場閱讀推廣活動,營造“無時無刻不讀書,萬物萬象可閱讀”的城區書香氛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