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洗地機爭奪戰:誰狂飆?誰掉隊?你的體驗打幾分?

市場格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幾乎時刻都在變化。
?TMT星球原創 · 作者|黃燕華
隨著“懶人經濟”和品質生活的持續升溫,洗地機作為清潔家電領域近年來增長最為迅猛的細分品類,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奧維云網推總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清潔類家電整體零售額同增30%,增速遠超空調、洗護、廚衛等其他家電品類,其中洗地機品類貢獻了重要的增量。
洗地機品類的爆發,背后是技術創新和消費升級共同支撐的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添可、石頭、追覓、云鯨等企業通過持續技術迭代和產品創新,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24年洗地機已成為僅次于掃地機器人,位居清潔家電細分市場第二的品類,占比達33.3%。
然而,銷量狂飆背后,用戶體驗痛點依舊突出。「TMT星球」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以及黑貓投訴等消費者維權平臺上看到,污水箱清理麻煩、滾刷纏繞頭發、售后維修服務體驗不佳、易耗件價格貴等問題頻頻被消費者吐槽。
顯然,這場關于“懶人神器”的市場爭奪,既是技術創新的比拼,更是用戶需求洞察的較量。
01
洗地機賽道熱度不減
2025年洗地機市場依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包括洗地機在內智能家庭清潔產品市場規模近千億人民幣,預計2029年增至414億美元,按人民幣算則接近3000億元。
具體到洗地機這一細分市場,2019年國內洗地機的銷售額僅1億元,到了2024年則迅速攀升至14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192%;銷量則從2019年的2萬臺增至2024年的663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約209%。
另據奧維云網數據,2025年上半年,洗地機市場在國補升級、降價趨緩和品牌發力的三維合力下實現銷量猛漲,銷售額同比增長30.3%。
增勢迅猛,前景向好的洗地機市場,吸引了各路玩家的進入或加碼,試圖在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科沃斯憑借旗下“添可”品牌,成功在洗地機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并做到了市場頭部。
根據官方發布的海報,2025年“618”期間,添可芙萬自動上下水洗地機銷售突破3萬臺,同比增長823%,在4000元以上高端市場占有率達60%。
石頭科技則采取了高舉高打的策略,強調產品的技術創新與功能集成,通過大手筆營銷投入在2025年“618”期間全渠道成交額為16億元,其中,A30Pro 和A30Pro Steam這兩款洗地機產品直接包攬了京東洗地機銷售榜前兩名。

圖 / 石頭科技公眾號
添可、石頭之外,追覓科技憑借質價比策略快速打開市場。早在2022年,追覓打造的H12就曾取代添可芙萬2.0成為銷量TOP1的洗地機產品。
進入2025年之后,追覓繼續強化在中高端市場的布局,與添可、石頭形成差異化競爭。
云鯨則聚焦細分場景和差異化創新,于2025年3月發布了AI活水履帶洗地機器人,主打“AI智能深度清潔”概念,吸引特定消費群體嘗鮮。
此外,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也紛紛入局,基于較高的品牌認知度,且利用完善的渠道網絡參與到競爭中。小米則依托生態鏈優勢,主打高性價比IoT產品。
從產品布局來看,各品牌已形成相對清晰的定位:添可占據高端市場,石頭主打技術創新,追覓走質價比路線,云鯨聚焦細分場景。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5年3月洗地機線上銷額7.6億元,同比增長55%,線上銷量為37萬臺,同比增長53%,市場暫時形成了添可與石頭“雙寡頭”的格局。
不過,隨著更多玩家的加入和同類企業的持續發力,市場格局面臨著重塑。
02
市場洗牌加速進行時
「TMT星球」梳理公開數據發現,盡管當前的洗地機市場已形成以添可、石頭、追覓為代表的第一梯隊,和以小米、云鯨等品牌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但隨著入局者的增多,市場格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幾乎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呈現白熱化態勢。
在第一梯隊中,雖說添可洗地機市占率達30%以上,但石頭和追覓皆是有力的競爭者。
「TMT星球」選取了2025年第10周、第20周和第30周數據對比,添可的市占率分別為34.67%、30.09%和37.87%,整體并非穩定上升趨勢。
隨著石頭采取“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其市占率從第10周的16.20%快速升至第20周的29.41%,與添可同期市占率差距不足1%,展現出十足的攻擊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搶奪了追覓的市場份額,后者市占率從第10周的19.09%滑至第20周的17.84%,到了第30周這一數值又被更新為9.39%。
在第二梯隊中,美的、海爾作為家電領域的老牌巨頭,憑借完善的渠道和較高的品牌影響力,市場份額也在快速上升。
其中,美的的市占率從第10周的1.15%升至第30周的4.42%,增加了3.27個百分點;同期海爾的市占率也從1.66%升至4.04%,增加了2.38個百分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UWANT(友望)的市占率從第10周的9.09%滑至第30周的6.30%,下降了2.79個百分點。同期小米的市占率排名雖然有所提升,但市場份額出現微弱下滑。云鯨的表現則相對穩定,市占率略有提升。
顯然,相較第一梯隊的“熟面孔”,第二梯隊則不斷有“新面孔”沖進市占率TOP10,比如米多、西屋等,反映出第二梯隊品牌的競爭更為激烈,市場份額變化更快。
此外,從數據來看,添可等第一梯隊的市場份額之和從第10周的69.96%下降至第30周的66.11%,這意味著排名靠后的品牌未必沒有占據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端對智能家居需求的增長,洗地機市場逐步向高效、智能化發展,吸引著愈來愈多的品牌加入行業競爭,推出集吸塵、拖地、干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產品,并通過差異化設計、強大品牌效應和渠道競爭,爭奪市場份額。
在這一過程中,那些能準確把握消費趨勢、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并構建完善生態的企業,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03
用戶痛點尚存
盡管洗地機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但在消費者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并不總如廠商宣傳的那般美好。
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關于洗地機使用痛點,從污水箱清理麻煩到滾刷纏繞頭發,從電池續航不足到售后維修周期長等方面的吐槽層出不窮。
一位消費者在小紅書上吐槽,買洗地機為了省力,結果并不省力,“滾筒!污水箱!蓋子!洗地機的進污口!都清理一遍!”,“拖地10分鐘,清理這些東西要15分鐘?”,“累的夠嗆”。

圖 / 小紅書
類似的聲音并不少見,在多位用戶看來,洗地機使用后的清潔工作反而比傳統拖把更繁瑣,這些設計細節上的不足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
“用的時候還好,用完污水桶賊臭,還有頭發等等,需要手動清洗……一套(動作)下來比拖把費事。”另一位消費者吐槽道,洗地機角落拖不到,快了不干凈,慢了很費勁,“自清潔啥的根本不干凈”。

圖 / 小紅書
產品質量問題和不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也成為用戶吐槽的重災區。
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發起投訴稱,剛買回來發現充電燈不顯示,開不了機,能用之后,“一直斷斷續續出問題”。另一位消費者則投訴稱,“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問題,還維修過一次,這次商家可能是跑路了話也不回維修也拒絕,還在質保期。”

圖 / 黑貓投訴
洗地機頻頻出現的產品問題和較差的售后體驗與其作為高端智能產品的定位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問題并非個別品牌獨有,而是行業普遍現象,反映出整個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需同步提升。
此外,耗材成本高企也是消費者使用洗地機過程中的另一大痛點。洗地機需定期更換濾芯、滾刷等配件,而這些耗材價格不菲。
“洗地機一個拖布滾刷要39!比常規拖布還貴!”一位消費者無奈表示,洗地機的滾刷不抗用,而且型號不通用沒有平替,官網捆綁銷售坑人。

圖 / 小紅書
可見,洗地機耗材這種隱性成本在購買初期往往被很多消費者忽視,但長期使用中卻成為不小的負擔。
尤其是某些品牌采取專用配件設計,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替換成本,這種商業模式雖然有利于企業盈利,卻可能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
「TMT星球」在梳理資料過程中還發現,當前洗地機市場尚無統一的行業標準,不同廠商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魚龍混雜,成為上述用戶使用痛點產生和使用體驗差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那些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在產品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上實現突破的品牌,有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消費者長期青睞。
04
結語
洗地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無疑是近年來家電領域最引人矚目的現象之一。
從添可、石頭、追覓等專業玩家到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再到云鯨、MOVA等新興勢力,各方重兵投入,新品迭出,營銷戰、價格戰、技術戰輪番上演,共同勾勒出一幅狂飆突進的市場圖景。
然而,從社交平臺上用戶的大量吐槽,我們又能清晰地看到洗地機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污水箱清理的繁瑣、滾刷纏繞頭發的頑疾、續航不足的焦慮、維修售后服務的短板,以及宣傳中的“解放雙手”與實際使用中仍需“善后”的落差,都在無情地拷問著產品的核心價值——它真的讓生活更輕松了嗎?這些痛點并非細枝末節,而是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實用性和用戶體驗的核心。
當市場的狂熱逐漸回歸理性,那些將“用戶痛點”視為創新起點而非技術難點,將“真實價值”而非“營銷噱頭”作為產品核心的企業,才能真正錨定洗地機市場的未來航向,引領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可以預見,這場關于“地面清潔”的爭奪戰,從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終贏家必然是那些最懂用戶、最能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品牌。
*文中題圖來自:添可官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