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海洋大學人才政策引關注:無“非升即走”,不實行競爭性淘汰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的一份引才政策引起國內高教界的廣泛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海洋大學”微信公眾號在8月2日發布了一則消息《@全球英才,中國海大誠邀您申報國家優青(海外)項目(新增批次)!》。
消息介紹,中國海洋大學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構建完善了獨具海大特色的“筑峰”“繁榮”“綠卡”“英才”等人才工程體系,堅持內涵式發展,為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全力支持青年學者開展高水平原創性、引領性研究。中國海洋大學誠摯邀請全球英才依托學校申報2025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項目(新增批次),共譜藍色華章。
引起關注的,是中國海洋大學在這份引才政策中的第一項就明確“穩定的職業保障”。具體來看:聘任為學校高層次人才工程教授,納入學校事業編制,聘為博士生導師,設有薪酬增長機制,享受良好的學術環境,無“非升即走”,不實行競爭性淘汰。
此外,中國海洋大學還在這一政策中給出了“優渥的薪酬待遇”“充足的經費保障”“完備的團隊支撐”“優質的生活保障”“全過程的申報服務”等扶持項目。另外,中國海洋大學還特別說明:對于進入會評階段但未入選人員,經學校人才引進程序,可聘為學校人才工程教授(事業編制),享受相關待遇。
中國海洋大學始建于1924年,坐落于青島,1960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大學之一,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先后入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這幾年,部分高校“非升即走”政策爭議連連。
央視網微信公號去年5月曾刊文介紹,非升即走,一般而言,是針對青年教師的“講師—副教授”階段,采取預聘制,即達不到考核要求就不再續聘,以防止他們一進高校就躺平,“倒逼”廣大“青椒”盡快出成果。
央視網微信公號文章指出,不過,一些高校的“非升即走”逐漸“變異”。有的讓副教授也加入“非升即走”;有的“廣進廣出”,堪稱“不升只走”;有的“非升即轉”,做不成副教授,就去做行政、后勤、保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