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王弘治:作為INFJ型人格的荊軻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讓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人記住了俠士荊軻的名字。但是,荊軻刺秦的任務最終是失敗的,為什么還有很多文人騷客稱頌他?本期視頻,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副教授王弘治老師來談談理想堅定、行動果斷的荊軻。
大家都知道,荊軻是刺殺秦始皇的大英雄。但是,荊軻的前半生,實際上都是在顛沛流離、碌碌無為當中度過的,最后在燕國的薊城,流落于市井之間。因為燕國的長者田光的推薦,他答應太子丹去刺殺秦王。在秦國的宮廷上,可能就是那么短短的幾分鐘,圖窮匕見、電光石火之間的一段傳奇的場面,使得荊軻的名字被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人牢牢記住了。
他并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他的刺殺任務最后失敗了。那么他的所作所為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有人說他妄圖去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歷史車輪,是個不自量力的螳臂當車者。當時的太子丹感覺到燕國快要滅亡了,不斷地催促荊軻上路:你什么時候可以走啊?你再不去的話,我們燕國都亡了。所以,他是一個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他知道這個事情必然會失敗,但是他仍然勇敢地去做。所以也難怪中國古代的這些文人騷客,對于荊軻這個人物,都有非常深的寄托。比如說唐代的文學家韓愈,“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說的就是荊軻在易水邊悲歌送別的場景;大詩人駱賓王,他寫的“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非常具有俠客情懷的李白,他也寫過“擊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濱”。荊軻與眾人告別的易水之濱,已經成為了古人向人類的勇氣和決絕致敬的人文圣地。
荊軻最后生活在燕國的薊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所以在《古代散文中的北京》中,講到易水送別的這個場景,太子和賓客去送別荊軻的時候,“皆白衣冠而送之”,穿著好像是喪服的白色衣冠。然后,“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大家紛紛都流下了眼淚。荊軻又為歌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大家被他的這種英雄決絕的氣概所折服,也知道他是向著必死之地而去的。被這種悲劇場景渲染,大家眼睛都睜得極大,仿佛要噙住眼眶當中飽含的淚水。這種無比激動的心情,讓每個人的頭發都紛紛上指,頂到了自己頭上所戴的帽子。

《古代散文中的北京》,馬東瑤/主編,文津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荊軻他不是一個嗜血的狂徒。我們不要把他看成只是一個刺客,受了燕國之托,就要去刺殺秦始皇,完成一個政治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并不是為了要出名,才去追求這一瞬的光輝。田光以死相托,他既然千金一諾,承諾了田光會去做這件事情,他才毅然決然地走上這條不歸路。
“士為知己者死。”
在成長過程當中,經常有人說會遇到貴人。貴人并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巴結他,實現人生的飛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所謂的貴人,他能夠理解我們,能夠發現我們身上的才能,能夠知人善任。
把荊軻套到MBTI的人格類型來看,我覺得荊軻可能最接近于INFJ的類型:理想堅定、行動果敢、情感深沉、人格整一。
這種人格型的人物,在歷史上常常是以烈士、改革者、詩人、孤勇者的形象出現的。他們未必一輩子活得非常順遂,但是卻往往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存在印記。
荊軻是不惜一切代價,守護自己內心中信念的人。希望像荊軻這樣的人物,能夠為正在風雨中努力打拼的你,帶來一絲堅持的勇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