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6歲老人心臟三根主血管全堵了,鄭州七院377分鐘力挽狂瀾
活動后胸悶氣短 ?
病魔來勢洶洶!
檢查結果如晴天霹靂?
生命通道被“三座險峰”阻斷!
希望似乎變得渺茫......

76歲的田老太太心臟三根主要的冠狀動脈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脈,竟然全部發生了嚴重的閉塞病變! 同時,她還合并有嚴重的心力衰竭和持續性房顫。抱著最后一線生機,田老太太和家人輾轉來到我院心內五病區。
入院后,主治醫生積極給予抗心衰、抗栓、改善循環等治療,穩住了病情。然而,冠脈造影的結果更加觸目驚心:前降支近段閉塞、回旋支近段閉塞、右冠脈開口也完全閉塞。從常規角度看,外科搭橋手術是更穩妥的選擇,但考慮到田老太太年事已高、病情危重,以及手術費用等因素,家屬表達了強烈的意愿:希望能嘗試內科介入治療,搏一搏生機!

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醫護人員面臨著三大難題:
1.病變極其復雜:三根主干血管“全軍覆沒”,完全閉塞,開通難度極大。
2.身體條件極差:嚴重心衰讓患者無法平臥,手術配合度極低。
3.風險巨大:如此危重情況下的復雜介入手術,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堪稱業界頂級挑戰。
怎么辦?放棄嗎?
面對常規路徑的困境,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內科張杰主任沒有絲毫猶豫,果斷啟動了醫院成熟的“外院專家會診協助機制”。這套機制迅速運轉,精準鏈接到了國內冠狀動脈慢性閉塞病變(CTO)開通領域的頂尖高手——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內科的胡濤教授!
胡濤教授在接到會診請求后,第一時間對田老太太復雜的病情進行了深入研判。經過嚴謹評估,他毅然決定:親自主刀!并制定了關鍵方案:在全身麻醉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的強大生命支持保障下,向這三根“斷頭路”發起總攻!一場與死神賽跑、與堅硬病變角力的高難度手術拉開帷幕。

01第一關:右冠開口,銅墻鐵壁!
手術伊始就遭遇“下馬威”:右冠開口完全閉塞,指引導管根本無法到位。常規方法寸步難行!胡濤教授憑借超凡的技藝和膽識,果斷選擇了一條“迂回路線”——逆向操作,通過心臟內極其微細的間隔支血管進行“穿針引線”!導絲如同最靈巧的探針,在血管迷宮中精準穿梭,最終成功抵達右冠閉塞區域的核心地帶。隨后,使用特制的精細導絲(如Gaia3)刺破堅硬如石的閉塞組織,再用RG-3導絲建立通道。最精彩的一幕上演:運用高超的“網籃抓捕”技術,將微導管精準送入,最終讓指引導管牢牢扎根在右冠開口!兩枚支架成功植入,第一條“生命隧道”被打通!
02第二關:前降支,“斷頭路”上的攻堅!
來不及喘息,胡教授立刻轉向第二條“斷頭路”——前降支。這一次,他選擇正向攻堅!導絲在精準操控下,以頑強的意志力穿透了近段堅硬的閉塞病變,成功開辟出生命的通道。緊接著,三枚支架被依次精準植入。第二條生命主干道,宣告暢通!
整整377分鐘!超過6個小時!
無影燈下,胡濤教授如同一位沉穩的船長,在驚濤駭浪中全神貫注地掌舵。這不僅是對頂尖介入技術(逆向開通、正向攻堅、導絲穿刺、網籃抓捕)的極致考驗,更是對精力、體力和意志力的巨大挑戰!每一分鐘都高度緊張,每一次操作都關乎生死。最終,憑借爐火純青的技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以及對生命的無限敬畏與堅守,胡濤教授成功完成了這場“不可能的任務”!
術后,田老太太被安全轉入CCU監護。在我院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下,她恢復得非常好。困擾她許久的胸悶氣短顯著緩解,生命的活力重新回到了這位古稀老人身上。最終,她帶著重獲的生機,康復出院!


點亮生命之光,源于開放與擔當
田老太太的成功救治,是鄭州市七院“外院專家會診協助機制”強大效能的一次生動體現。面對超出常規治療能力的復雜危重病例,七院沒有退縮,而是勇于擔當,通過成熟的協作平臺,精準對接頂尖專家資源(如胡濤教授),為患者爭取到了最優的治療方案,真正踐行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理念。
而胡濤教授,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生命隧道”攻堅戰中,用377分鐘的專注與汗水,完美詮釋了頂尖醫者的境界。他不僅展現了如繡花般精妙的高階介入技術,更用行動證明了:在生命面前,再高的險峰也值得攀登,再硬的“銅墻鐵壁”也終將被打破!
文:心內五(張毅達)
來源:鄭州市七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