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想念老家窯洞的清涼

陜北的窯洞多依山而建,清爽宜人。
這個夏天很熱,讓我想起老家窯洞的清涼。
我的老家在陜北黃土高原的大山深處,村子不大,只有幾十戶人家。人在自家院子里喊一聲,全村的人能聽見。老家的人都住在窯洞里,我家也不例外。說起我家的窯洞,還有一段故事。
父親和母親結婚的時候,家里沒有窯洞,借住在別人家,雖然不要房租,但沒有自己的家讓母親耿耿于懷。她常說豬狗都有自己的窩,可她竟然沒有。母親說這幾句話的時候,父親低了頭默不作聲,好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窯洞,我的外公外婆當初是堅決反對父母親的婚事的。要不是母親死心塌地地看上了父親,他們不可能走到一起。
有一天,母親再次念叨自己沒有窩時,父親一言不發扛起鐵鍬走了出去。母親攆出去問父親干什么,父親悶聲悶氣地說給母親修窯洞。母親以為父親大白天說夢話,因為她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人可以修窯洞。其實父親何嘗不想請匠人,奈何家窮,請不起人。父親一個人修窯洞,實在是無奈之舉。
母親罵父親是腦子壞掉了,父親不理會,一有空閑就默默在村頭一個向陽的地方挖啊挖。慢慢地,母親也加入了父親的隊伍。兩個人累了休息,一起憧憬美好未來,商量窯洞建成后,在哪里放什么東西,擺什么家具,院子里哪個地方修個牛圈,哪個地方壘個雞窩。
時間慢慢過去,父親修的窯洞初具雛形。村里人由剛開始的看笑話,逐漸變為對父親的佩服。好多人只要有時間,也會來幫父親修窯洞。
我家一共修了三孔窯洞,又大又寬敞。窯洞落成的那天,許多人來慶賀,我家自釀的老玉米酒喝了一碗又一碗。最高興當然是父親,他喝得臉紅通通的,口齒已經不清了,還在勸人喝酒。最后他結結巴巴說,俺!俺!俺高興,俺也有自己的家了……然后軟軟地倒在地上,醉得不省人事。
窯洞多依山而建,厚重的黃土層阻隔了外面的熱源,所以無論外面多熱,一走進窯洞,立刻清爽宜人。這種涼是自然的涼,給人的感覺是舒服的,不像空調的涼,帶著寒氣。
窯洞里睡覺休息的地方是土炕。除了炕沿是一塊長條木頭,其余部分全由泥土構成。土炕上鋪著炕席,炕席一般用高粱秸皮編織,也有個別人家用蘆葦編織,蘆葦編織的比較貴,一般人家買不起。我家的炕席就是高粱秸的。
土炕和灶臺相連,燒火做飯時,會將土炕燒熱,起到取暖作用。夏天,陜北人家做飯一般都不在家里,而是在院子里搭一個簡易灶臺,目的是保持窯洞里面的清涼。晚上睡在窯洞的土炕上,不熱不涼,恰到好處的溫度讓人一覺睡到大天亮。
夏日炎炎,窯洞的涼爽,讓蔬菜可以放幾天都不壞,剩菜剩飯也不會變質。小孩子最喜歡跑回窯洞,從水缸里撈出水靈靈的西瓜,一刀下去,咔嚓一聲,露出鮮紅多汁的瓜瓤,拿一塊塞進嘴里,冰爽、甘甜,那才叫美,那才叫爽。
土炕還是陜北人待客的地方。家里來客人了,好客的主人會趕緊讓上炕,拿出好吃的東西放到土炕上,讓客人品嘗。白天從地里干活累了,回到家里,脫了上衣,赤裸著上身躺在土炕上,炕席的清涼與人親密接觸,非常舒服。那炕席時間久了就包漿了,竟然泛出潤潤的溫柔的光澤來。
土炕是由一塊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土坯搭建的,搭建土炕時,先將長方形的土坯按一定的間距擺放成“八”字形。“八”字大的一頭,要對準炕梢那面墻上的煙道,才能保證排煙順暢。擺好后,再用正方形的稍微大一點土坯覆蓋在長方形的土坯上,之后用泥抹平,炕就大功告成了。
搭完炕后,要試燒??缓貌缓茫瑹鸷蟛胖?。如果排煙不順暢,就要將炕扒開,重新搭。好在父親心靈手巧,他搭的炕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
不光窯洞里涼爽,院子里也非常舒適。陜北的窯洞一般修建在半山腰,整天都有自然風吹著。人們喜歡在院子里栽一些果樹,樹下既可以乘涼,果子成熟了便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農家小院,還有一方綠色盎然的菜園,還有雞,有鴨,有臥在大門口懶洋洋的狗,有牛圈里不停咀嚼的老牛。這是一個煙火氣升騰的地方。
窯洞,對老一輩人來說,是生存的智慧,一鑿一挖都是汗水與土地的對話;對離開故土的人而言,它是鄉愁的錨點,夢里總會響起窯洞門軸吱呀聲,灶膛里噼里啪啦的柴火聲,還有長輩倚在窯洞口盼兒歸家的目光。它不華麗,卻盛滿了讓人踏實的煙火氣。那份與土地相連的安穩,大概就是窯洞最動人的情懷吧!
如果有空,我一定回到老家,在窯洞的炕上美美地睡一覺。我相信,夢中老家的炊煙依舊可親可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