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職業本科與新型大學改寫游戲規則,選大學的邏輯變了
2025高招季,一張張顛覆過往志愿報考邏輯的錄取通知單,正在刷新人們對 “好大學”的定義。職業本科院校集體爆發,成了最亮眼的 “黑馬”。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物理類600分以上考生達10人,廣東物理類最低投檔線超特控線32分,擴招104.5% 仍供不應求;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在浙江創下621分的同類院校歷史新高,550 分以上錄取考生445人,所有專業連續四年在一段投滿。
今年新晉“升本”的北京科技職業大學,京內普通批最高分549分,超本科線119分;河北普通批投檔線565分,超本科線106分。這些曾被視為 “專科升級版” 的院校,憑硬核專業和就業優勢,讓考生甘愿放棄普通本科。
這些曾經被視為 “??粕壈妗?的院校,如今憑硬核專業和就業優勢,讓考生甘愿放棄普通本科。
與此同時,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學以 “后來者居上” 姿態,搶走傳統名校風頭。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在廣西投檔線616分,超多所985;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在浙江首招即達656分,僅比浙大低2分;大灣區大學在廣東最低投檔分622分,與華南理工持平;西湖大學在河南錄取最低分674分,多位685分以上學霸將其作為第一志愿。這些 “新大學” 用 “創新培養+高起點科研+產業綁定”,贏得了高分考生的青睞。
但并非所有院校都能共享這份熱度。今年高招季,民辦本科遭遇嚴峻“寒潮”:廣東23所民辦本科中14所未招滿,總缺額超2.5萬人;山東25所中21所提檔線僅壓本科線;黑龍江幾十所民辦高校專業組0人投檔。高昂的學費、差強人意的就業率,“花錢買本科”的性價比受到質疑。
更令人意外的是頂尖名校的遇冷。北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內蒙古零投檔,部分強基計劃專業因“就業出口模糊”遭拒;河南724分學霸放棄清北選國防科大航天專業;廣東“屏蔽生”拒清北選港大牙科。曾經的“清北神話”和名校光環,在具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面前,似乎也沒那么不可替代。
這背后是考生志愿邏輯的徹底轉向:比起院校標簽,“就業”成為更實在的指南針。職業本科的產業貼合、新型大學的資源優勢、體制內院校的 “入編保障”,都擊中了考生對“確定性”的追求。
這種選擇或許會被詬病“功利”,但在就業壓力攀升的當下,更是一種務實的理性選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