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浪浪山小妖怪》:“不是主角的主角”引發觀眾共鳴
恰如英文片名“Nobody”所示,7月30日,暑期檔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在北京舉行“還是沒有名字的”首映禮。編劇、導演於水,監制、藝術總監陳廖宇,策劃、總制片人李早,以及片中的小豬妖、蛤蟆精、猩猩怪、黃鼠狼精的人形玩偶齊齊亮相,同觀眾分享此次創作的初心和亮點。該片將于8月2日全國公映。

電影海報
兩年前,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的中式奇幻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曾引發全網現象級熱議。其中備受關注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以主角小豬妖作為“努力打拼的無名之輩”的縮影,消解了傳統神話與都市現實的邊界,引爆觀眾的情緒共鳴,單集即突破1億播放量。

電影人物關系圖譜
作為“中國奇譚宇宙”首部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正是由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創團隊傾力打造,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平行時空”的全新故事:小豬妖和蛤蟆精是兩只不起眼的小妖怪,本想好好表現,分得一口唐僧肉吃,卻意外得罪了大王,被迫出逃。為求“長生不老”,他們決定組團假扮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成佛。
監制陳廖宇表示,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筆墨入鏡”,即讓筆墨去構造鏡頭,而非用鏡頭去表現筆墨,比如小豬妖的兩顆獠牙,其弧線保留了手繪感,這些細節正是最難的地方。“在創作上堅持國風,是對中國動畫傳統與前輩經典的傳承,唯有立足本土,才能生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創新。”

於水
導演於水談到,影片的喜劇效果源于主角人物極具反差的設定。“電影融入了很多生活化的情節,像‘豬妖媽媽讓小豬妖多喝水’的橋段,就來自我小時候的體驗——媽媽總覺得你沒喝水,所以小豬妖的葫蘆里一開始是空的,后來就變成灌滿水的了。”

電影劇照
在內容創作上,《浪浪山小妖怪》用創新手法完成了對《西游記》這一經典故事的解構與再創造,既是對動畫電影故事力的一次升維解法,也是創作想象力的新突破。喜劇與動畫的結合,提升了角色與故事設定的表現力,展現影片在市場中的類型與題材優勢,同時放大了IP的生命力。
總制片人李早在回答現場觀眾就《浪浪山小妖怪》風格提問時,先回顧了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正式成立之初,首任廠長特偉便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的口號。“特偉導演的《驕傲的將軍》,就是中國動畫走民族化道路的重要標志。”
“上美影過去曾創作過非常多《西游記》相關的故事,包括《大鬧天宮》《金猴降妖》等,而《浪浪山小妖怪》聚焦的是西游路上主角以外小妖怪的生活,這些小妖怪更像生活中的你我他。”談及這次創作的獨特性,李早表示電影以“不是主角的主角”為設定,塑造出更具普適性和代入感的角色群像,會和全年齡觀眾建立情感共鳴。

電影劇照
映后互動環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電影監制王紅衛表示,“到了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全新的動畫。《浪浪山小妖怪》最讓人高興和欣慰的一點在于,從片頭開始,就讓人感到主創們的創作狀態非常年輕和輕松。我很喜歡從中透出的當代性和當下性,這種自由灑脫的狀態為整個業界打開了一扇窗,十分有利于破局當下的電影創作局面。”

全體主創大合影
據介紹,為了在大銀幕上呈現這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又充滿奇幻想象的“浪浪山”世界,影片匯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團隊,精細制作超1800組鏡頭,打磨2000多張場景圖,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意境與電影鏡頭的光影空間感完美融合,讓水墨氤氳的山川云氣在銀幕上舒展留白,工筆勾勒的精細角色在光影間躍然生動,每一幀都是極具東方美學意蘊的流動畫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