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大幅降分補錄,民辦本科真正的挑戰是什么
廣東本科第三次征集志愿降36分;陜西民辦高校降30分補錄;廣西本科第四次征集平行志愿,不設報考分數要求……各地高考錄取進入中后程,民辦本科院校降分補錄,與專科線上學生“撿漏”上本科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
對于民辦本科院校降分補錄,網友意見不一。有的贊成,認為這給想上本科院校的學生機會;也有人反對,質疑民辦院校“饑不擇食”“缺的不是學生,而是學費”,認為大幅降分錄取只會導致民辦學校更掉價。
事實上,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的本科院校征集志愿(補錄),一直存在。往年,也有降分征集志愿,但降分的幅度通常控制在本科線下20分以內,沒有像今年這么大。
今年各地民辦本科院校征集志愿降分幅度加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少考生、家長認為報考民辦本科性價比降低,轉而報考公辦高職院校,這和中考中放棄民辦高中(國際高中)選擇中職類似;二是各省教育考試院放開了對補錄降分的限制,盡可能讓民辦本科院校招滿學生。
前一個原因不需贅述,民辦院校本就為學生提供差異化選擇,報考民辦院校要考慮家庭經濟情況,以及教育回報率,考生家庭經濟收入下降,不愿意選擇學費比較高的民辦高校而選擇學費更低、就業前景更好的公辦高職,這十分正常。有本科線上考生表示,如果民辦高校學費能降一半,自己就愿意報考,但讓主要靠學費維持運轉的民辦大學降低學費,是不現實的。
筆者更想討論的是第二方面原因,即放開民辦本科院校的錄取控制線,允許民辦本科招收本科線下考生,而且可以大幅度降分。按照廣西征集志愿的規定,理論上,由于沒有文化成績限制,意味著考生沒有上專科線,也可能被本科院校錄取。這顯然完全顛覆大家的認知:本科院校招生沒有錄取控制線限制,怎么行?
在我國傳統高考中,批次以及批次控制線,是維持錄取格局的重要工具,對應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有相應的一本控制線、二本控制線、三本控制線。在某一批次錄取的院校,最低錄取分數不得低于該批次批次控制線,是基本的錄取規則。這被視為是捍衛高考公平的制度——“低一分也不得錄取”。
但用最低錄取控制線“控制”學校招生,實質是教育考試部門為學校招生“把關”,并沒有尊重學校的招生權,某種程度說,是人為設限。
我國從2014年起推進的新高考改革,明確要求逐漸取消本科錄取批次劃分,即取消一本、二本、三本,讓所有本科院校平等招生。對于以往的一本院校來說,就不再有一本控制線的錄取控制了,取消本科錄取批次劃分后,各省還劃特招線,這是為“強基”計劃、綜合素質評價錄取等特殊類型招生劃定控制線。
不再用控制線“控制”學校錄取,會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也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空間。對于本科院校來說,真正的挑戰也到來,因為本科控制線,雖然“限制”了學校招生,但是也確立了學校的“本科地位”,至少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心目中是這樣。以往,還有部分民辦本科院校寧愿招不滿,也堅決不降分,擔心降分會影響自己的地位,以及來年的招生。
但在招生壓力下,巨大的計劃缺口迫使民辦本科不得不降分。這可讓民辦學校喘一口氣,卻非長久之計。如果民辦本科院校不在“寬進嚴出”上下工夫,推進學校教學、管理改革,就是降分錄取,最后也難以擺脫生源危機。當少子化影響到高等教育招生時,缺乏質量保障與特色的民辦高校,可能率先受影響。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寬進嚴出”時代,但不論是高校,還是社會,似乎都還沒有深入思考怎么做好“嚴出”。很多民辦高校從學費角度出發,沒有對學生的嚴格培養要求,淘汰率很低,如果在降分錄取后,依舊如此,其培養質量必然遭遇質疑:以前還有分數線控制“生源質量”,在降分錄取后,低分生照樣順利畢業,學歷的含金量幾何?這要求,所有學校都必須提高辦學質量來吸引學生報考。
“寬進嚴出”,也要求考生和家長轉變“重錄取,輕培養發展”的觀念。簡單來說,不要再只關注被大學錄取,把錄取視為學業成功,而要關注被錄取后所接受的教育。
我國社會長期存在“民辦大學低人一等”的論調,這是片面的,就是在少子化時代與教育普及化時代,有質量保障、特色辦學的民辦大學仍有生存與發展空間,可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選擇。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福耀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受到高分生青睞,就說明走特色辦學的民辦大學,有很大發展潛力,民辦大學要在探索多元化辦學上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