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蘇州河的水快漫出來了?親水平臺設計允許“上水”現象
今年第8號臺風“竹節草”登陸上海,大風大雨中,有網友發現,蘇州河的水又快漫出來了,沿岸的部分綠化植被被水淹沒,親水平臺也有水漫過去,頗感擔憂。

網友發帖稱蘇州河水漫出來了。 社交平臺 截圖
7月30日15時,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記者在乍浦路橋看到,蘇州河水位上升,乍浦路橋出現高水位,橋一側的橋名被淹大半。為避免被風刮倒,乍浦路上的遮陽傘和立牌已被提前放倒。

7月30日15時左右,乍浦路橋的橋名被淹。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30日傍晚,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息稱,看到對面普陀區蘇州河段有一段跑道已被河水“淹”了,自己這邊的長寧段蘇州河跑道也在“破防”瞬間。
當日20時許,風雨暫歇,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水位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乍浦路橋”的橋名已經完全露出。橋上人來車往,一切如常。附近的親水平臺上,有不少市民游客在悠閑散步。

2025年7月30日20時許,上海,“乍浦路橋”的橋名已經完全露出。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圖
那么,水位上升乃至“溢出”的現象是否屬于正常現象呢?防汛安全還有保障嗎?記者搜索發現,此前上海市水務部門曾專門發文介紹。

親水平臺與堤防設施的標高關系演示。 圖源“上海水務海洋”官方微信
親水平臺,作為一種與水環境緊密相連的公共設施,通常設置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邊緣,以臨近水面的鋪裝路面、小廣場、棧橋等形式出現,為人們提供一個親近水體、享受自然美景的平臺。親水平臺通常結合堤防設施布置,為保證平臺濱江體驗,常布置于堤防防洪線以外,親水平臺外側(臨水側)一般為堤防一級防汛墻,內側(陸域側)為堤防二級防汛墻,通過二級防汛墻實現防洪封閉。也有親水平臺高程位于防洪高程,或采用棧橋、碼頭等獨立于堤防設施并兼作親水平臺的情況。
事實上,親水平臺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水域的水位變化,在水位上漲時,平臺可能會部分或全部被水淹沒,但這種“上水”現象是親水平臺設計所允許的,旨在確保在任何季節和水位條件下,人們都能享受親水的樂趣。而位于親水平臺后方的二級防汛墻,才是真實確保防汛安全的屏障。
親水平臺標高一般高于河道常水位,低于設計高水位。以蘇州河沿線的親水平臺為例,普遍標高為4米左右(個別岸段3.50米左右),低于設計高水位(4.79米),高于常水位(2.50米~3.50米)。親水平臺后方的二級擋墻標高在5.2米左右,用于實現防汛封閉。
7月30日18時37分,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獲悉,上海正在全力降低內澇風險,全市泵閘實施聯合調度,在29日風雨影響前將河網降至最低水位,騰出調蓄庫容1.5億立方米。全市水閘、泵站加強排水,截至目前,水利片外圍134座水閘累計排水363閘次、防汛泵站累計排水211座次,累計排水量2.9億立方米。除個別水閘水位超警戒外,其余均位于警戒水位以下。
臺風影響期間,上海市防汛辦根據雨情對全市搶險力量進行動態調度,下午已向本市17處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點位派駐泵車。目前,已累計派出41輛移動泵車實施駐點保障和積水搶排工作。
30日18時,臺風“竹節草”中心位于上海閔行區境內,強度維持熱帶風暴級。上海大部分地區處于臺風眼區內,風雨不明顯。上海市氣象部門預計,眼區移出后,受螺旋雨帶影響還有一些明顯的風雨,明天早上隨著臺風中心移入江蘇境內,上海的風雨會減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