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太師屯,洪水來臨時

太師屯鎮葡萄園村受災一角。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京郊密云區太師屯鎮上的雨來得又大又急。
事實上,自7月23日起的七天里,密云已被雨水包圍。據北京市氣象局信息,截至29日11時,北京的雨已經持續下了147小時。其中,雨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從23日8時至29日11時,密云區平均降水量366.6毫米,而同時段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為210.4毫米。此外,本輪強降雨,北京累計降雨量最大值在密云的郎房峪站,為573.5毫米。
7月28日六七點左右,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的平房被突如其來的大水淹沒。它所在的太師屯鎮葡萄園村南面挨著密云水庫上游的清水河,洪水迅速積聚,地勢低的地方水深超過一米。
街鎮居民被洪水圍困,救援也隨即展開。

太師屯鎮葡萄園村受災一角。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洪水猝然圍困街鎮
雨已經連續下了多天,北京氣象災害警報不斷。
7月27日10時,北京市水務局與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山洪災害黃色預警:預計7月27日10時至7月28日8時,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和平谷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大,請公眾遠離山洪溝道,暫停涉山涉水戶外活動,防范山洪災害。
7月27日19時10分,密云區氣象局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此前的18時,密云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紅色預警,提醒7月27日18時至29日18時,太師屯鎮等多個鎮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
7月28日,葡萄園村村民李榮升(化名)還是像往常一樣,早上五點多就去自家經營了20多年的熟食店里干活了。
大約六點半,洪水來了。他親眼看到水“嘩”地過來,躲不及,他趕緊拉上防盜門,上到門店的高處。
事后,他的妻子張莉莉(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店里的13個冷柜、冰箱都被水沒過,這些冷藏設備的高度有一米多。因為斷水斷電斷通訊,當時在家的她,和丈夫失聯了好幾個小時。

葡萄園村葡萄園街一家熟食店,庫房有十個大冰柜,被泡壞。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跟他們一樣,馮佳(化名)一家老小也顯得對洪水突至毫無設防。
馮佳是嫁到葡萄園村的,28日早上洪水來時,她正跟一歲的孩子在屋里睡覺。家里的老人開了門,水勢洶洶,很快涌入屋內。老人叫嚷了起來,馮佳才爬起來看,一歲的孩子也在一旁哭了起來。
很快,她站上房子西邊的玻璃棚頂,發現家兩旁的房子都被大水沖倒了。她有一瞬間也差點被水沖走,幸好家里老人拉了她一把。她公公還把住隔壁的三個人拉上了屋頂一起等待救援,其中一個是90歲左右的老人。他們誰都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水情。
馮佳不停地撥打119,告訴對方這里有小孩,也有老人。
上午七點多,水“嘰里咕嚕”地不斷涌入李晟(化名)的裝修建材店,他感覺“四面八方的水全上這來”,眼見水深七八十公分,屋外的車也漂起來了。
他的店開在太師屯鎮上的永安街上,“我們搞裝修的怕水,那個膩子粉,櫥柜門子(都泡了),想搶救都來不及”。做裝修的電動工具眼看也進水了,他當時已顧不得這些,躲上了二樓,直到下午水逐漸退去。
街鎮上的人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提到水是從挨著村鎮的清水河漫來的。
清水河蜿蜒在太師屯鎮的南面。密云區政府官網顯示,清水河全長61公里,屬潮河支流,發源于河北省興隆縣,流經密云大城子、北莊、太師屯三個鎮,注入下游的密云水庫。
據央廣網消息,受強降雨影響,興隆縣部分村莊發生山洪泥石流。大部分暴雨落在興隆縣境內,其中一部分雨洪向東匯入清水河流域,致使28日清水河下游太師屯鎮受淹嚴重。

葡萄園村葡萄園街,密云太師屯鎮受災較嚴重的街道之一。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滴滴公益救援隊的時鳴澤說,他當時去太師屯鎮一處挨著山林的回遷房居民區救人,發現有的樓里一樓的人撤離了,二樓、三樓或更高樓層的居民卻沒走,被困在樓里,大家都沒想到水位會漲那么高;還有一棟居民樓的單元門前堆放了兒童推車等雜物,洪水和泥沙一來直接把單元門“封死”了,最后救援人員不得不將鏟車升到二層窗口進行救援。
等到馮佳一家和鄰居被救出,已是中午11點。她抱著孩子坐在救援鏟車的挖斗里,孩子一邊哭一邊發抖。直到抵達安置點,給孩子喂食后,她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7月29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太師屯鎮走訪發現,緊鄰清水河下游河畔的永安小區,周邊道路積水仍未褪去。沿途隨處可見河水漫涌“裹挾”而來的斷木、淤泥。有的房屋柵欄、圍墻被直接推倒,汽車則像被打亂的積木般摞了好幾層。
“我車在下邊壓著呢。”永安小區住戶高先生指著幾輛堆疊的汽車說,7月28日早上6:45左右,小區圍墻突然倒塌,“水瞬間就過來了,車開始飄起來,嘩嘩往外沖”。據他拍攝的視頻,數十輛汽車被渾濁水流卷起,像沉船般被掃向街道方向,最終和各種雜物淤積在一起。
永安小區住戶任記華回憶,當天6點多圍墻倒塌后,小區不少人都趴在窗臺上瞅著水勢。11點左右,十來輛鏟車開始進小區分批救援,約兩小時就把人接完了。當時,大家從二層窗戶出來,鏟斗一次能站十來人,送到鎮政府后,再集中轉運至太師莊中學安置點,“吃的住的都挺方便的”。

始建于2006年的葡萄園水文站已完全倒塌,一半淹沒在河水中。澎湃新聞記者 陳燦杰 圖
被沖毀的水文站
一名參與現場救援的人員覺得,他救援過的地方,大家在防范意識方面比較薄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程曉陶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稱,過去,海河流域的歷次大洪水(1963年、1996年、2016年、2023年)都發生在南系流域,而這次洪水則發生在北系流域,也就是密云、懷柔所在的潮河、白河水系流域。密云、懷柔山區居民對極端暴雨的應對經驗與防范意識也要弱于曾經歷過洪水的房山、門頭溝等地的居民。
7月29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太師屯鎮清水河沿途,一間位于小區一樓的房子,陽臺的鐵柵欄已不見蹤影,隔板幾乎被“卸”了下來,整個客廳一覽無余。透過被泥水染了半截的窗簾,能看到家具裹著泥沙堆在一起。房屋附近有積水匯聚成流、倒灌回清水河,道路被水“截斷”難以通行。
經與高德地圖、無人機航拍對照,該水毀處位于河道一拐彎處堤岸上。一旁始建于2006年的葡萄園水文站已完全倒塌,一半淹沒在河水中。
現場一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這一河段暫時只能人工實地監測水位、流量等變化。“平時流量就50m3/s”,7月28日凌晨4點,雨勢驟增,加上上游水流匯聚,水位快速上漲,監控攝像時斷時續,至5點多水文站被沖塌,“這次就倆鐘頭,流量漲到2000多m3/s”,翻了將近40倍。
公益組織卓明信援的創始人郝南分析稱,根據他與團隊做的清水河流域逐小時降水過程示意圖,27日23時至隔天上午9點,除7-8點外,流域內總有超過50mm的極端降水落區,在清水河上游三條支流匯雨區內擺動,使下游水量持續推高。而暴雨落區也在逐漸往下游發展,造成上游匯流洪峰和下游降水碰頭。
他表示,7月28日5-6時降水最為猛烈,雨峰碰頭效應也最強,這也解釋了為何6點左右清水河下游水位暴漲;8-9點,暴雨落區在北莊鎮到太師屯鎮范圍,再次加大了救援難度。
上述水利部門工作人員補充說,目前葡萄園水文站點位的流量在數百m3/s。“(快速漲水)之前肯定早就預警過了,不能說等到兩千多才預警”,聯防聯控機制下,水利部門將水文監測數據上報后,有關部門會同步預判以及統籌人員轉移、撤離工作。
鏟車和快艇
7月28日一早,王天宇接到朋友的求助電話,對方說住在太師屯鎮街上的父母聯系不上,希望他幫忙救援。
六七點,他開著鏟車來到鎮里的街上,“沒想到這么嚴重”,好多人拎著大包小包,站在窗口或房頂上,等待救援。
“來都來了,能救一個是一個。”王天宇開始開著鏟車來來回回轉運被困的居民,第一趟運了4個人,水深且渾濁,看不清路況,他神經緊繃,捏著一把汗。有一次鏟車輪子軋到一個深溝,“挺嚇人的”。后來一個村干部跟著他一起,先救面臨風險更高的居民,或行動不便的老人。
當地政府組織了更多民間力量參與救援,更多鏟車參與,王天宇是做建筑工程的,還有做土方、做道路工程的老板,也派了鏟車過來。
刁明凱和王天宇是朋友,他看到洪水這么大,又剛好遇到王天宇在救人,也參與了進來。又有人加入,他們后來形成一個5人團隊,開鏟車,或駕快艇,來來回回幾乎“全都跑到了”,最后大約救了130個人。

王天宇(左一)等參與救援者合照。
刁明凱說,他也參與了對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老人的營救,這家養老院里的建筑是平房,水位最高時到了房檐,當時有老人在房頂等著救援,他幫著救出7名老人。
王天宇當天晚上7點半才回到家,他不記得自己當時跑了多少趟,只記得中間鏟車壞了,在安置點附近修了一下,大概半個小時,其余時間鏟車便沒有熄火。
當天,滴滴公益救援隊隊員時鳴澤參與了對一名失聯老人的搜尋。受老人女兒的委托,他和隊友們在一片區域里搜尋了一個小時左右,最終沒有找到人。“如果大范圍把人員分散開來搜救的話,也是非常危險的,而且評估現場確實沒有發現失聯人員。”他說。
7月29日,陳靈(化名)還在尋找自己的丈夫馬志強。
馬志強平日在太師屯鎮上工作,與妻兒異地分居。27號晚上八點多,他跟妻子說了晚安,陳靈以為這天丈夫早早入睡了。第二天早上,她發現凌晨2點54分丈夫給她打過電話。
她后來知道丈夫是出門挪車,連人帶車被淹了,但最后車找到了,車鑰匙也在車上,但車上卻找不到人。
她和家人悉數趕到了太師屯鎮,截至7月29日晚,未追蹤到丈夫的下落。
養老院救援
張瑞龍回憶,自己是7月28日早上六七點接到命令,稍微整理了下裝備,就開車從北京順義區出發了。他是滴滴公益救援隊的成員,他們一行10人,穿上了帶鋼板的膠鞋,帶上了漏電檢測儀、生命探測儀、救生圈、救生服以及救生充氣艇。
他們走的是大廣高速,在穆家峪下高速,走了將近一兩公里就發現水位高得無法行進了。張瑞龍下車查看,發現水已過膝。
于是他把救生舟艇之類的裝備全轉移到隊友開的另一輛越野車上,開車一個半小時后到了太師屯鎮。
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是救援重點之一,但救援力量要進去并不容易。
張瑞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通向養老院門口的是一條狹窄的胡同,鏟車開進去就無法掉頭了,只能倒車開出來。水和鏟車輪胎上沿已是齊平,有些路被沖毀了,開鏟車救援的村民幾乎是“搖搖晃晃”開進去的。
他的隊友陳德立回憶,當時想送進去三艘救援艇,一艘可容納9-10人,但艇太大了,水又特別急,路面有電線桿(或漏電)和倒伏的大樹擋著,考慮到安全,最后只能拜托鏟車司機送進去一部。
張瑞龍一米七的個子,坐著鏟車進到養老院,下水后去接救生艇,發現自己在水最深的地方腳夠不到地。
當時,有老人在屋頂呼喊,也有無法自主行動的老人已被轉移到屋頂上。陳德立說,他們需要先把老人從屋頂用救生艇接到另一個屋頂,再用鏟車的挖斗把他們轉運出去。
張瑞龍和隊友搭了簡易的扶梯,接著、拽著屋頂上的老人上船。
陳德立忘不了自己抱了一位弓著腰的老婦人出來,“但她已經不行了”,抬送遺體會需要更多人力,他不得不聽從指揮先去救助其他有生命體征的老人。在營救結束后,這名老人的遺體和其他遇難者一起被轉運到了養老院一旁的衛生院。
他也忘不了被救出的幾位老人和家人擁抱在一起的場面。
張瑞龍和隊友配合消防員,救出了20多位老人,把他們送上離養老院一公里的救護車上。他感覺這一路上水非常涼,洗衣機、床、板凳、桌椅,還有車失落地在水中漂浮。
盧克(化名)家中的老人住在這家養老院,7月28日上午他獲知,老人不幸在暴雨中遇難。
他在社交平臺上這樣描述老人的狀態,“是由于行動不便送到養老院照料的,最近半年基本是臥床狀態”。
盧克向澎湃新聞回憶道,養老院在葡萄園村的一個巷子里,南北兩排平房里住著老人。他稱:“我印象里每間房2-4個床位,老人能自己走動的不多。”
據公開信息,這家照料中心設有80張床位,服務低保、低收入、重殘、孤兒及社會老人,涵蓋半自理、不能自理及自理長者,收費1800-4000元/月。它是一家民營二星級養老機構,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備案運營,位于太師屯鎮政府東側200米,太師屯鎮衛生院南側,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
據《北京日報》報道,災情發生后,消防員和民間救援隊到達該養老院,先后營救出48位受困老人。另據央視新聞,北京近期連續極端強降雨造成重大災害,全市因災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慶2人。
7月29日,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強調,全力做好救災搶險和恢復重建,繼續全力搜救失聯人員。
7月29日傍晚,太師屯鎮不少沿街商戶正清理淤泥,但仍停水停電,他們希望盡快重建生活。

太師屯鎮葡萄園村葡萄園街,一位店主在清理淤泥。澎湃新聞記者 柳婧文 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