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有了超兩千門店的健身品牌,互聯網能給健身行業多大潛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健身產業總是繞不開卷款跑路、職業閉店人、退卡難、轉卡難……這一系列有些刺眼的標簽。不過,在健身行業整體環境有些掙扎的情況下,依舊有一些品牌正在試圖破局。
近日,健身品牌樂刻運動對外公布數據,其最新門店總數目前已經超過2000家,覆蓋全國超40個城市。這一數字,不僅使其成為國內首個規模邁過2000店的健身房品牌,同時也拉近了與Anytime Fitness(門店總數超過5000家)、Plant Fitness(門店總數超過2700家)這些國際頭部品牌相比的規模差距。
中國也能擁有線下門店超過2000家的健身品牌,其實對于整個健身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在單個品牌的突破背后,數字化運營的創新商業模式所創造的潛力,其實也值得更多試圖改變中國健身產業的業內人士參考。

根據樂刻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線下門店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門店數量已經突破300家;上海、深圳、杭州等核心城市,單城門店數量均已突破200家;南京、武漢、廣州、成都、長沙、西安、蘇州等城市門店規模也緊隨其后。此外,樂刻的業務版圖也進一步拓展,進入了包括南昌、石家莊、太原、銀川、南通在內的10多個新城市。
為什么樂刻運動可以成為首個突破2000家線下門店的品牌?就在今年4月的一場發布會上,樂刻運動和澎湃新聞記者提到了他們的一個運營理念,那就是多場景品牌矩陣的概念——以用戶基礎較廣的“國民健身房”為核心,同時延伸出多個子品牌,包括高標準私教館、新一代大型健身房、專業鐵館、專業瑜伽普拉提館、新興市場綜合健身空間和體能訓練社區等,覆蓋了從基礎到進階、從大眾到細分的多元運動場景。
“多場景品牌矩陣是樂刻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的重要布局。”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夏東表示,“隨著用戶需求的日益細分化,單一品牌難以全面覆蓋各類運動場景偏好,我們基于對趨勢的判斷,近年來開始系統性地孵化和布局多個子品牌。”

自2015年成立以來,樂刻運動就擁有鮮明的互聯網基因,其一直將自身定位為“產業互聯網公司”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健身房連鎖,其中該品牌創造的“產業中臺”成為線下門店穩步擴張的根基,它主要包括其數智化系統、標準化的教練培養與發展體系,以及已驗證的門店合伙人模式等。
這套所謂擁有“互聯網基因”的數字化體系實現了供需的精準匹配和標準化服務交付,用戶可通過APP完成從購卡到評價的全流程操作,所有行為數據和用戶反饋都將用于持續優化服務質量。
“我們從未定義’高端’或’大眾’,核心是滿足用戶多元需求。”夏東此前就和澎湃新聞記者解釋過該品牌的發展理念,“現在有很多大型健身俱樂部在優化轉型甚至退出市場,這些人去哪里健身?一定程度上,我們是想承接威爾仕和一兆韋德的人群。”
那么,互聯網基因帶來的“產業中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健身品牌的潛力?樂刻CEO韓偉解釋,這種運營方式的底層邏輯是通過數字化中臺實現資源的高效調度,“我們的數字化不是簡單的ERP,而是將信息、交易、履約全部在線化,實現了業務在線化、數據透明化、管理標準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樂刻完成了門店數量突破的同時,包括中田健身在內的一些國內健身品牌也在穩步發展。與此同時“在線化”和“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也在被國內健身行業的管理者們所接受和運用。
就以上海為例,上海健身協會就在和上海體育局一起,逐步將健身品牌的經營信息數字化,以便讓健身消費者能夠在花錢之前就了解自己的權益。
上海市健身健美協會秘書長孫崇此前就和澎湃新聞記者談到了,將包括經營者信息和健身教練信息在內的健身品牌信息數字化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好處,“這樣的做法能夠提升服務質量,重塑尊重專業、注重服務的健康良性發展之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相信行業未來的整體發展前景,一定是積極向好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